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00分。

2. 本试卷共4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3. 命题人: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60分)读图1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1~3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
2.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3.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图2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回答4~6题。

4.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
B.6月
C.10月
D.12月
5.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黄河流域 B.塔里木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6.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读图3和4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7~9题。

7.图3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戈壁8.图4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9.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读图5回答10~11题。

10.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11.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
..的是: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图6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A B C D 图2
图3 图4
图5
M
图1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13.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
读图7“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4-16题。

14.和①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暖流
B.山脉迎风坡
C.大气环流
D.寒流
15.⑤处自然带的名称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稀树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16.自然带①1→③→②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它纵贯于澳大利亚的东北沿海,珊瑚礁是一代代的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年复一年堆积而成。

专家指出如果大堡礁水温上升1℃,珊瑚虫将全部死亡。

据此完成17-18题。

17.按照成因划分,珊瑚礁属于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18.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岛礁将
A.生长速度加快 B.形成速度先增加后减慢
C.向深海海域扩展 D.与澳大利亚大陆相连
(2017年新课标Ⅲ卷)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8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9-20题。

19.图8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20.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第Ⅱ卷(综合题,40分)
21.读图9,回答问题。

(12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半球洋流。

③按性质属于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环节,④表示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④表示作用。

22.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甲、乙两处,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
....划分属于,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填“上升”或“下沉”)。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此时长春刮风。

2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

(19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
环境的性。

(2分)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3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对应的自然带①是带。

(4分)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D地在的控制下形成气候,与之对应的⑤地的自然带是带。

(6分)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

(4分)
2018—2019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地理)答案
选择题
1-5 CDBCC 6-10CCBCC 11-15BABDB
16-20 BABDB
综合题
21.(6分)(1)乙(2)南寒(3)(地表和地下)径流水气输送(4)变质作用
22.(9分)
(1)甲反气旋上升(2)甲(3)①后前(4)长春偏南风(南风、西南风)
23.共19分。

(1)整体(2分)(2)西风带(西南风,风向略3分,画图1分)
(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4分)
(4)西风带温带海洋性落叶阔叶林(6分)
(5)从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到内陆水分(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