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中抚慰心灵不灭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茄中抚慰心灵不灭的传承
那年晚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
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
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
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一片落叶……
这是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开头的第一段,感受这些文字,一个未曾体会过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在古巴雪茄所有的传统中,我最最最喜欢就是朗读者。
有了朗读者的存在,那些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古巴雪茄工人,在贫苦生活永无休止的时候;在闷热的工厂中将雪茄烟叶一片又一片卷制的时候;内心开启了一扇能看到更远星空的窗户。
19世纪是雪茄风行的年代,在西班牙人的经营下,古巴哈瓦那成为全世界雪茄信徒的圣地。
1840年左右,哈瓦那的雪茄生意极为繁荣,英国、德国、法国……许多欧洲国家都与古巴签订了长期协议,要求每年从古巴进口雪茄。
古巴雪茄业因此急剧膨胀,传统的手工作坊逐渐转型成了雪茄工厂,仅仅在哈瓦那就拥有超过500家的雪茄工厂,雪茄工人数量也超过1.5万人。
这些雪茄工人们坐在高高堆垒的烟叶堆上,凭借一块木板、一把锋利的刀片、一罐天然菜胶、一些模具和灵巧的手指,日复一日地重复劳作,生产着优质的手工雪茄,清苦且枯燥。
西班牙作家哈辛托·德·萨拉斯·基罗加在目睹了雪茄工人的生活后,曾经感叹道:“没有什么事情比用优质的心灵教育抚慰这些悲苦的灵魂更重要了。
”
1865年,雪茄工人出身的诗人萨图尼诺·马丁诺斯创办了一份名为《曙光女神报》的报刊,在它的开篇社论中说:“本报之目的,是为
鞠躬尽瘁,对所欲奉献的社会阶级担负起启蒙之责。
我们将竭尽所能使自己为大众所接受。
”然而,在那个时代,75%以上的古巴白人和90%的古巴黑人都是文盲,雪茄工人更是如此。
《曙光女神报》的读者寥寥可数。
萨图尼诺·马丁诺斯意识到,要增加读者首要的是让雪茄工人脱盲,而让那些整日忙于劳作的贫苦工人全都能进学校受教育显然并不现实。
受监狱里为教化罪犯而组织朗读活动的启发,1865年6月21日,萨图尼诺·马丁诺斯在费加罗雪茄工厂组织了首次朗读,从识字的雪茄工人中选出来的工人代表朗读了《曙光女神报》的一篇文章,超过300个工人聆听了这次朗读。
从那一天起,朗读者成为古巴雪茄工厂内的传统,在工厂内有一个高台,朗读者坐在高台上朗读报纸、书籍。
工人一边卷制雪茄,一边能听到那些跳动的文字。
后来朗读者成为一门职业,他们的报酬由雪茄工人支付。
一开始,朗读的内容由工厂主来决定。
工人们渐渐意识到,“既然我们自己出钱,自然该由我们决定读什么”。
后来,朗读的内容都由雪茄工人来决定。
2009年,古巴政府将雪茄工厂朗读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
我能想象海明威、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塞万提斯、狄更斯、大仲马在工厂的穹顶内回荡,能想象中世纪的硝烟、凄美的爱情、龙族肆虐的魔幻世界在雪茄工人的眼前幻现,这一切源于在哈瓦那的雪茄工厂里,有一群头戴巴拿马草帽、衣冠楚楚、端坐在高台上以洪亮而优美的声音向雪茄工人朗读的男子,他们被称作——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