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林学森林生态学样卷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学院学年度第一学期《森林生态学》( 本科)期末试卷(A/B)(时间120分钟)
试卷编号:
生环院(系) 班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生态、经济、社会;
2、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
3、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的营养元素;
4、森林死地被物、林木根系、依靠森林生存的特有生物;
5、红树林;
6、高位芽植物、植物休眠芽在不利生长季节的位置;
7、自然传播、人为传播;
8、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9、种的数目、种的均匀度;10、定居、竞争、反应;11、红橙、绿;12、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1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4、光补偿点;15、互利共生;16、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17、生态密度;
18、常绿阔叶;19、高;20、阳光。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
2、一;
3、+;
4、+;
5、+;
6、+;
7、+;8一;9、一;10、一;11、一;12、+;13、一;14、一;15、一;16、一;17、+;1
8、+;1
9、一;20、一;21、一;22、一;23、一;24、一;25、一;26、+;27、一;28、+;29、+;30、+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A;
4、B;
5、C;
6、D;
7、C;
8、D;
9、C;10、B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
2、A、B、C;
3、A、B、C;
4、A、B、C、D;
5、B、D、E、F;
6、A、B、
C、D;7、A、B、C;8、A、B、C、D;9、A、B、C、
D、
E、F;10、A、B、C、D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
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2.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
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3.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
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4.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
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5.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

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
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7.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Shelford)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
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8. 森林群落交错区:当两个不同森林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是
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地区,通称为森林群落交错地区。

9.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10.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k 对策种的特征是个体大,寿命长,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的竞争能力,对每个后代的巨大投资, r 对策种个体小,寿命短,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对后代不注意其质量,更多的是考虑其数量,适应性强,不易灭绝。

2、温度因子和光因子一样存在昼夜之间及季节之间温度差异的周期性变化, 称节律性变温。

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迁移、集群活动等有重要影响。

(1)昼夜变温对许多动物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形成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2)变温对于植物体内物质的转移和积累具有良好的作用。

(3)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3、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环境调节、生态服务及教育及科学研究);选择价值;存在价值等。

4、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群落结构简单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土壤顺行发展,厚度增加,肥力提高;对环境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形成特有的群落环境;群落向中生化的方向发展;森林群落结构日趋复杂化;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生产力提高。

5、(1)陆地:大气二氧化碳经陆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经过食物网内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

另有一部分固定在生物体内的碳经燃烧重新返回大气。

(2)水域: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经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食物网,经过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水体。

(3)水体中二氧化碳和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而相互交换,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释
----------------------------------------装--------------------------------------
订-------------------------------------
线----------------------------------------------------
放二氧化碳参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残体也可沉入海底或湖底而离开生态系统碳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