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学期4月月考试题高一全册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肤市盘茶阳光实验学校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4月
考试
化学试题
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P 31
S 32 Cl 3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 Br 80 I
127
一、选择题(此题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8分) 1.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状况下,2L的HF或NH3或CH4含有的分子数均为1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A 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但凡离子化合物,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
B.离子互换反总是向着溶液中反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C.酸碱反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反都可用H++OH-==H2O表

D.复分解反必须同时具备离子反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
3.当溶液中X2O2-7和SO2-3离子数之比为1:3时,正好完全发生氧化复原反,X 在复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7 B.+2 C.+3 D.+4 4.以下关于Fe(OH)3体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Fe(OH)3体与硅酸体〔硅酸体微粒带负电荷〕混合将产生聚沉现象
B.Fe(OH)3体粒子在电场影响下将向正极运动
C.Fe(OH)3体粒子不停地做布朗运动
D.光线通过Fe(OH)3体时会产生丁达尔效
5.在浓度均为3mol/L的盐酸和硫酸各100mL中,分别放入质量的铁粉,反完毕后生成气体的质量比为3:4,那么参加铁粉的质量为( ) A.g B.g C.1g D.1g
6.将一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mL稀硫酸中,固体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参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参加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下图。

那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g
B.最初20mL NaOH溶液用于过量的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状况下的体积为1L
7.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
质量变为w 2g ,那么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84w 2-53w 131w 1
B.84w 1-w 231w 1
C.73w 2-42w 131w 1
D.115w 2-84w 1
31w 1
8.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A .加水,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液
D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石蕊试液
9.香烟烟雾中含有CO 、CO 2、SO 2、H 2O 气体。

用a.无水硫酸铜、b.澄清石灰水、c.红热氧化铜、d.生石灰、e.酸性品红溶液可将其一一检出,检出的正确顺序
是( )
A .混合气→a→c→b→a→d→c
B .混合气→c→d→e→e→a
C .混合气→a→e→e→b→d→c D.混合气→b→e→a→d→c 10.以下4种混合气体:①V(NO 2):V(O 2)=2:1 ②V(NO) :V(O 2)=2:1 ③V(NH 3) :V(O 2)=2:1
④V(NO 2) :V(NO):V(O 2)=1:1:1,以上均为相同状况下的体积比,将盛满上述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最后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 .④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③①
11.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是共价化合物
B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含有共价键
C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是离子化合物
D .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健一是非极性键
12.右下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以下有关R 、W 、X 、Y 、Z 五种元素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 单质的沸点最高
B .Y 、Z 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 原子的相同
C .Y 的氢化物的沸点比H 2O 的沸点高
D .Y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13.可逆反2SO 2+O 2 2SO 3,当生成2 mol SO 3时放出热量为Q ,现将1 mol SO 2和0.5 mol O 2在相同条件下反生成SO 3,放出的热量为Q 1,那么( )。

A .Q 1=2
1Q B .Q 1<2
1Q C .2Q 1>Q D .无法判

14.以下变化是因原电池反而引起的是( )。

A .在空气中金属铝外表迅速氧化形成保护膜
B .常温下,铁被浓硫酸
“钝化〞形成保护膜
C .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 .在潮湿的空气中过氧化钠易变质
X W Y R
Z
15.可逆反2SO2+O22SO3到达平衡的标志是( )。

①消耗2 mol SO2的同时生成2 mol SO3 ②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③反混合物中,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A.①② B.①③ C.只有③ D.16.正四面体形分子E和直线型分子G反,生成四面体形分子L和直线型分子M。

(组成E分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10,组成G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的元素。

)如以下图,那么以下判断中正确的选项是( )。

(E) (G) (L) (M)
A.常温常压下,L是一种液态有机物B.E是一种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
C.枯燥的G 能漂白物质D.上述反的类型是取代反
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1)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

它们的溶质分别是Na2CO3、Na2SO4、NaHSO4、BaCl2中的一种,为了确各是何种溶液进行了以下,记录为:①A+D―→溶液+气体,②B+C―→溶液+沉淀,③B+A―→溶液+沉淀X,④D+B―→溶液Y+沉淀,⑤溶液Y+沉淀X―→溶液+气体。

写出①、③、⑤各反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印刷电路板是由塑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生成CuCl2和FeCl2,其反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u+
2FeCl3===CuCl2+2FeCl2
①请在上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用单线桥法)。

Cu+
2FeCl3===CuCl2+2FeCl2
②写出铜与稀硝酸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用过的“腐蚀液〞会失效,但还可以回收利用,其中有一步需要将Fe2+转化为Fe3+,以下试剂能实现上述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氯气 B.铁 C.双氧水 D.稀硫酸
18.(1)A是一种红棕色金属氧化物,B、D是金属单质,J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化合物,受热后容易发生分解。

按要求写方程式:A与B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和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在空气中转化为G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转化为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E五种物质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且物质A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
①刚刚制成的湿粉丝,常常挂在房中用C 来熏制,这是利用了C 的________作用,室中可用________(填试剂)来检验C 的存在。

②E 溶液表现吸水性时,可作枯燥剂,以下物质可用E 溶液枯燥的是________。

A .氨气
B .硫化氢(具有强复原性)
C .氢气
D .二氧化硫
E .氧气
F .碘化氢(具有强复原性)
G .溴化氢(具有强复原性)
③用蘸有浓E 溶液的玻璃棒在木板上写字,字迹一会儿就变黑,说明浓E 溶液具有________性。

④浓E 溶液表现强氧化性时,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铜、碳单质反,并实现E→C 的转化,并指出E 与铜反时,除了表现强氧化性外,还表现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_。

19.现有如下两个反:(A)NaOH +HCl =NaCl +H 2O (B)2FeCl 3+Fe =3FeCl 2
(1)根据两反本质,分别判断能否用于设计原电池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可以,请在右边方框中画出装置图〔要求注明
电解
质溶液和正负极材料〕,并写出电极反式,正极反式: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式: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以下各组物质:
A .O 2和O 3
B .12
C 和13C C .CH 3—CH 2—CH 2—CH 3和
D . 和
E .甲烷和庚烷 (1)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位素。

(2)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_________组两物质属于同系物。

(4)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5)_________组中两物质是同一物质。

21.在一个容积为500 m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5 mol H 2和2 mol CO 。


一条件下,发生如下反2H 2(g)+CO(g) CH 3OH(g),经过5 min 后到达平衡状态。

假设此时测得CH 3OH 蒸气的浓度为2 mol/L ,求:
(1)以H 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的速率。

(2)达平衡时CO 的转化率。

22.某烷烃在状况下的密度为15 g/L ,现取 g 该烃完全燃烧,将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 g ,碱石灰增重11 g ,求:
(1)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

(2)确该烃的分子式。

(3)该烷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高一年级4月考试 化学答案卷
一、选择题(此题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1)①
催化剂
|
Cl
H
H —C —Cl
CH 3—CH —CH 3 CH 3 | Cl Cl H —C —H



⑤。

(2)①Cu+2FeCl3===CuCl2+2FeCl2
②。

③ (填序号)。

18.(1) ;
;。

(2)①, (填试剂)。

②。

③。

④。

19. (1)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2)正极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

(5)_________。

21. (1)
(2)
22. (1)
(2)
(3)结构简
式。

答案
1.D
2答案:B
解析:大难溶的盐如BaSO4、CaCO3均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以离子形式表示,A错。

在水溶液中,如果反物离子的浓度减小了,说明离子反发生了,这是离子反的本质,B正确。

只有强酸才能用H+表示,强碱才能用OH-表示,C错。

离子互换的复分解反只要具备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如水)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发生,D错。

3答案:C 解析:题目中要求的是“X在复原产物中的化合价〞,那么X2O2-7在反中做氧化剂,得到电子,得到电子的个数于SO2-3失去电子的个数。

而SO2-3―→SO2-4过程中每个离子失去2个电子。

3个离子共失去6个电子。

那么1
个X 2O 2-
7在反过程中得到6个电子。

设反后X 的化合价为a ,那么得到2×(6-a)个原子。

根据上述分析,2×(6-a)=6。

解得:a =+3。

4答案:B 解析:Fe(OH)3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
极移动,而不是向阳极运动,B 不正确;A 中,硅酸体微粒带负电荷,与Fe(OH)3体混合将发生聚沉;C 、D 中都是体的共性。

5答案:C 解析:先分析过量:假设盐酸和硫酸均过量,Fe 完全反产生H 2的体积相;假设Fe 过量,盐酸、硫酸与Fe 反生成H 2的质量比为1:2,均不符合,所以Fe 对盐酸过量,对硫酸缺乏。

由HCl 生成n(H 2)=3mol/L×0.1L 2=
0.15mol ,所以由H 2SO 4生成n(H 2)=0.15mol×4
3=0.2mol ,即n(Fe)=0.2mol ,
m(Fe)=1g 。

6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到,从开始至参加NaOH 溶液20mL ,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H 2SO 4溶解Mg 、Al 后剩余,此时发生的反为: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

当V(NaOH 溶液)=200mL 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当V(NaOH 溶液)=240mL 时,沉淀不再减少,此时为Mg(OH)2。

故n(Mg)=n[Mg(OH)2]=0.15mol 。

m(Mg)=0.15mol×24g·mol -1
=g ,n(Al)=n[Al(OH)3]=0.35mol -0.15mol =0.2mol ,m(Al)=0.2mol×27g·mol -1
=g ,所以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g ,A 正确。

从200mL 到 240mL ,NaOH 溶解Al(OH)3:NaOH +Al(OH)3===NaAlO 2+2H 2O ,那么此过程消耗n(NaOH)=n[Al(OH)3]=
0.2mol ,故c(NaOH)=0.2mol 0.04L =5mol·L -1
,C 正确。

再由Mg +H 2SO 4===MgSO 4+
H 2↑,2Al +3H 2SO 4===Al 2(SO 4)3+3H 2↑可以计算出生成n(H 2)=0.45mol ,状况
下V(H 2)=0.45mol×2L·mol -1
=10.08L ,故D 不正确。

7答案:A 解析: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m
2×84 106 62 x (w 1-w 2)
解得x =84w 1-w 231,将其带入下式可得:w(Na 2CO 3)=(w 1-x)/w 1=
84w 2-53w 1
31w 1。

A 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向固体中参加NaOH 溶液,加热发生反:NH +4+OH -=====△
NH 3↑
+H 2O ,产生的气体假设能将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冒白烟),那么证明该白色固体是铵盐。

9答案:C 解析:检验气体时,必须注意前面不能干扰后续,确好检验顺序。

特别注意:先检验SO 2气体的存在(因SO 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验证SO 2的除净。

10答案:A 解析:①中,由反4NO 2+O 2+2H 2O===4HNO 3可知:充分反后剩余O 2为原体积的1/6;②中由反4NO +3O 2+2H 2O===4HNO 3可知:充分反后剩余NO 为原体积的2/9;③中NH 3溶于水,剩余O 2为原体积的1/3;④中,混合气
体中n(N) :n(O)=2:5,那么最后气体恰好反,无气体剩余。

综合以上分析,可确答案为A 。

11A 12D 13B 14C 15 C 16D
17答案:(1)A.Na 2CO 3 B .BaCl 2 C .Na 2SO 4 D .NaHSO 4 (2)①2H +
+CO 2-
3===H 2O +CO 2↑ ③Ba 2+
+CO 2-3===BaCO 3↓
⑤BaCO 3+2H +
===Ba 2+
+H 2O +CO 2↑
解析:从②③可以看到:溶液B 与A 、C 、D 反均能得到沉淀,分析四种物质可确B 是BaCl 2。

再由①知:A 、D 为Na 2CO 3、NaHSO 4(暂不能确谁为谁),那么C 为Na 2SO 4。

因为反产生的沉淀有两种:BaSO 4和BaCO 3,而只有BaCO 3能溶于酸,故确沉淀X 为BaCO 3,那么A 为Na 2CO 3,D 为NaHSO 4。

答案:
(2)FeCl 3===Fe 3+
+3Cl -
(3)AC
解析:分析反可知:Cu 作复原剂;FeCl 3作氧化剂;氧化产物是CuCl 2,复
原产物是FeCl 2。

失效后的腐蚀液Fe 3+消耗掉,要将Fe 2+→Fe 3+
,需参加氧化剂才能实现,其中A 、C 均为氧化剂且不引入杂质离子。

18答案: Fe 2O 3+2Al=====高温Al 2O 3+2Fe
4Fe(OH)2+O 2+2H 2O===4Fe(OH)3 Al 2O 3+2OH -
===2AlO -
2+H 2O
解析:由题可知:A 为Fe 2O 3,F 为Fe(OH)2,G 为Fe(OH)3。

因为Fe 2O 3+B ――→高温D +C ,那么D 为Fe ,C 为Al 2O 3,J 为Al(OH)3。

答案:(1)S ;H 2S ;SO 2;SO 3;H 2SO 4 (2)①漂白、〔杀菌消毒〕;②品红溶液;漂白 (3)①增加;减小;吸水;②CDE;③脱水;④2H 2SO 4(浓)+Cu=====△CuSO 4+SO 2↑+2H 2O,2H 2SO 4(浓)+C=====△CO 2↑+2SO 2↑+2H 2O ;酸性;⑤酸;3H 2SO 4+Fe 2O 3===Fe 2(SO 4)3+3H 2O,2H 2SO 4+Cu 2(OH)2CO 3===2CuSO 4+CO 2↑+3H 2O
19.(1)(A)不行(B)可以
(2)(A)不是氧化复原反,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 (3)装置图如右图所示:
Cu(或C)是正极,正极反式:2Fe 3+
+2e -
=2Fe 2+
Fe 是负极,负极反式:Fe -2e -
=Fe
2+
20.(1)B (2)A (3)E (4)C (5)D
解析:考查对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概念的理解。

概念
存在范围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原子之间 同素异形体 同种元素组成,结构不同的单质 在无机物单质之间 同系物
通式相同,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假设干个CH 2原子团的有机物
一般在有机物中存在
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一般在有机物中存在
21.(1)0.8 mol/(L·min) (2)50%
解析:2H 2(g) +3OH(g)
催化剂
CH 3—C —CH 3
CH 3
CH 3
变化前5 mol 2 mol 0 变化量2 mol 1 mol 1 mol
变化后3 mol 1 mol 2 mol/L·0.5L=1 mol
v (H 2)=2 mol÷0.5 L÷5 min=0.8 mol/(L·min)
CO 的转化率=1 mol÷2 mol×100%=50% 22.(1)72 (2)C 5H 12 (3) 解析:(1)M =15 g/L×2
L/mol =72 g/mol
(2)n = g÷72 g/mol=0.05 mol
N (C)=11 g÷44 g/mol÷0.05 mol=5 N (H)= g÷18 g/mol÷0.05 mol×2=12
所以,分子式为 C 5H 12
(3)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那么要求所有的氢原子的位置是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