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师竞赛作品《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教学实践报告 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教学实践报告
一、实践过程
(一)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买火柴的小女孩”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能量能直接被人利用吗?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如何释放的呢?”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问题的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通过组织了一系列体验活动、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将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分组实验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变得可感知起来,让学生有推理的把手.体验、实验、验证→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逻辑推理等多种能力.具体如下:
活动1: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呼和吸的过程.
首先学生体验并描述呼和吸的过程;
接着师生交流:吸,是把空气吸入肺内;呼,是把肺内气体呼到空气中.一吸一呼是一次呼吸,而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叫做呼吸频率.
知识链结:让学生阅读课本108页的小资料内容,在书上圈画不同年龄段的呼吸频率数.知道一个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数.
活动2:体验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小组合作讨论:
(1)人体三种状态下呼吸频率有何差异?
(2)哪种状态下消耗的能量最多?感觉最累?
(3)消耗能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关系如何?
A.运动强度↑消耗能量↑呼吸频率↑
B.运动强度↑消耗能量↑呼吸频率↓
C.运动强度↑消耗能量↓呼吸频率↑
D.运动强度↑消耗能量↓呼吸频率↓
(4)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吗?说说你的理由.
(5)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有差异吗?怎样验证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差异?
学生结合图表中的数据,描述、解释现象,进行归纳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密切有关.
猜想: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讨论验证方法,选择“通过实验验证”.
知识链接: (1)介绍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介绍氧气的特性------助燃.
演示实验: (1)请一位同学往澄清的石灰水中缓缓吹气,用洗耳球往另一个装有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注入空气. 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放
进氧气瓶,观察火柴有什么变化?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质疑:植物呼吸吗?植物呼吸时气体的变化和人一样吗?
活动3:探究植物在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首先兴趣小组的同学向大家描述该实验是怎样准备的,课堂上直接展示实验结果.
小组合作讨论:
(1)为什么实验中要在盛有新鲜菠菜的袋子和空的袋子外套上黑塑料袋,并放在黑暗处?
(2)实验中哪一组是对照组?
(3)去掉外面的黑塑料袋,观察盛有新鲜菠菜的袋子内壁,发现了什么?
(4)盛有新鲜菠菜的袋子中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点拨:我们自己呼出的气体中有水蒸气.联想到家中装蔬菜、水果的塑料袋内壁等.植物也和动物一样,呼出水蒸气.
小组合作探讨,描述、解释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结论:植物在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活动4:探究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首先兴趣小组的同学向大家描述该实验是怎样准备的,课堂上直接展示实验结果.
小组合作讨论:
(1)为什么实验中要将广口瓶外套上黑塑料袋并放在黑暗处?
(2)实验中哪一组是对照组?
(3)将燃烧的小蜡烛伸进盛有新鲜菠菜的广口瓶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合作探讨,描述、解释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结论: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启发:分析实验中将广口瓶放在温暖的地方的原因.(为解决后面新鲜蔬菜水果的储藏方法埋下伏笔)
小组合作归纳:植物和人都要进行呼吸,呼吸时都要吸进(),放出(),呼吸是生命
的标志.
点拨:能量的释放与呼吸有关.因此,有机物中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吸收的氧气有关.木材燃烧需要氧气并释放出能量,人体内有机物与氧气相遇也是发生的某种意义上的“燃烧”,同时释放
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但这种燃烧是在温和的情况下进行的.英国化学家法拉第把呼吸比
喻为“生命现象的燃烧过程”,储存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氧气参与下分解,并释放能量.
小组合作探讨:
(1)你认为人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在人体的哪个结构中被释放出来的?
(2)呼吸和呼吸作用是一回事吗?
(3)依据呼吸作用的概念,模仿光合作用的公式,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并关注公式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师生交流:每个活的细胞都需要氧气和有机物,都能释放能量.
小组合作归纳:动植物吸入 ,呼出的过程,叫做呼吸;
细胞利用将分解成和 ,同时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鼓励学生模仿光合作用的公式,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关注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对呼吸作用的认识更准确、深化.
第4问题,有难度,可以多媒体展示:呼吸作用:①有机物(储能)+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光合作用:②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启发学生列表比较、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可以从原料、场所、产物、条件、物质能量变化5个方面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可以这样点拨:①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从哪来?②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从哪来?③光合作用所消耗的能量从哪来?)
学生思考,联系课件和老师的点拨,列表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认清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同时初步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观点;增强知
补充解释:在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是比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多,这些积累的有机物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促进学生巩固新知;引导
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生产;帮助树立科学兴农、健康生活的观念.具体如下:
设计5套题库A、B、C、D、E,利用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以竞赛的形式,小组为单位,抽签选择题库答题.
A:说一说
1、什么叫呼吸作用?请描述呼吸作用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
2、萝卜放久了会空心,为什么?
B:写一写
1、请写出呼吸作用公式.
2、请写出光合作用公式.
C:辨一辨
1、有人说,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在北方冬季,有的家庭把许多盆栽植物都移到密闭的卧室内,这样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
3、某人栽种的大棚蔬菜到了收获季节,他害怕别人来偷,于是他决定晚上睡在大棚里,你觉得他的做法妥当吗?为什么?
D:推一推:
1、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
2、冰箱能保鲜蔬菜和水果,为什么?
3、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但把它引到内地栽培条件再好,质量远不如新疆的高,其原因是什么?
E:议一议
1、人们在储存农作物时,哪些做法能限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延缓有机物的分解?
2、为什么栽培植物要常常松土?
3、农田被水淹了要及时排涝,为什么?
4、北方的农民进入菜窖前,总是先把煤油灯放下去试一下,看能不能亮,这是为什么?
二、收获与体会
善于汲取生活中的活水.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样学生就会有感而发,为课堂的学习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如“学以致用”环节,案例分析都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主动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层层递进的思维启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领和启发,问题的设置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每个问题之间稍微停顿,给学生留有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始终保持最佳情绪状态,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的过程.组织了一系列体验活动、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将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分组实验相结合,这样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变得可感知起来,学生就有了推理的把手.体
验、实验→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逻辑推理等多种能力.
开发教材,追求教学的优化.如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把书本P108页表格中“休息5分钟”,改为“休息2分钟”.
总之,在本节课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三、问题与建议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成员观察、推理等能力较弱.今后,我们务必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分好小组,扎扎实实地搞分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尽可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讨论的安排做到科学、合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