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 ----08effc34-6eb2-11ec-abbf-7cb59b590d7d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四酵母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2.3.4.观察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并掌握其特征。
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学习霉菌的一般生产方法。
观察和掌握各种霉菌的个体形态、生长和繁殖。
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通常呈圆形和椭圆形。
无性繁殖以孢子为主,少数为分裂。
有些酵母可以产生子囊孢子,有些可以形成假菌丝。
酵母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但它们又大又厚,大部分为白色,少数为红色。
当酵母在液体中生长时,会形成生物膜、细菌环、沉淀和浑浊。
酵母的细菌结构比较完善,即有壁、膜、细胞质、核等结构。
酵母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性是菌种鉴定的基础。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
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
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相似,属于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菌丝组成,菌丝松散、多毛、絮状、具长柔毛或毛毡状。
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具有不同的颜色、结构和性质,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颜色特征。
菌丝通常为白色或灰白色。
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首先产生孢子,所以它们通常形成同心圆。
三.实验器材1.菌株:面包酵母、根霉、曲霉和青霉。
2.仪器:显微镜。
3.其它:生理盐水、乳酸酚棉兰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美兰、镊子、大头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省赛获奖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省赛获奖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
实验材料:1.活性酵母菌和霉菌。
2.培养基。
3.洗净的培养皿。
4.显微镜。
5.高倍镜。
6.实验记录本。
实验步骤:1.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并在适当的温度下熔化。
3.接种霉菌:同样地,将一小团霉菌涂抹在另一块培养基的表面,也要均匀分布并标明接种时间。
4.将两个培养皿置于恒温箱中(适当的温度根据酵母菌和霉菌的需求而定),并设定一定的时间观察和记录生长情况。
5.每隔一段时间,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并在实验记录本中记录下来。
6.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分析原因。
实验注意事项:1.活性酵母菌和霉菌要保持活性状态,可以在培养基中储存并及时更新。
2.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生长。
3.培养皿和显微镜要保持清洁,避免其他细菌或微生物的干扰。
4.实验记录要准确细致,以便分析结果和结论。
实验预期结果:1.酵母菌和霉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并有形成典型的菌落。
2.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形,无分枝;霉菌多为菌丝状,有明显的分枝。
3.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比霉菌快,可能是由于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和较短的细胞分裂周期所致。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以及形态特征,可以得出酵母菌呈单细胞结构,霉菌呈多细胞菌丝状的结论。
同时,酵母菌的生长速度也比霉菌快。
这可能是由于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和较短的细胞分裂周期所致。
此实验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对于酵母菌和霉菌这两种常见的微生物而言,它们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以及在食品、水果腐败中的霉菌等。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对于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还锻炼了实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实验研究和科学探索都非常有帮助。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目的要就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实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育不好的青霉,液体、镊子、显微镜、解剖学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观测现象并记录1、仔细观察酵母菌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在盖玻片的一侧几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迎合,对酵母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测。
观测被染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3、观测青霉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
4、观察青霉用解刨针挑取少许短存有孢子的菌丝,做成之南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测。
交流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酵母菌的细胞具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著生状态存有什么特点?青霉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
3、你与否在某个酵母菌的菌体上看见大小不一的凸起?这就是什么?就是。
这就是芽体。
实验名称制作孢子印(书上78页)实验目的1、了解真菌的生殖。
2、学会制作孢子绣的方法。
实验器材新鲜蘑菇,解剖刀,白纸,培养皿,放大镜。
实验步骤1、挑选出一个很大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学抠将菌砌从菌柄上投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孢子印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拎上开培养皿和菌砌,就可以看见在白纸或玻璃板上遗留下与菌褶排序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4、孢子绣就是由菌褶上堆放下来的孢子共同组成的。
用放大镜观测孢子,它们呈圆形淡灰色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鱼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实验结论了解了真菌的生殖和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讨论与交流1、通过制作孢子绣,你存有哪些体会?通过实验我认识了什么是孢子印,同时学会了制作孢子印。
进一步了解了真菌的特点。
2、根据你所制作的孢子绣,预测一个蘑菇能够产生多少个孢子?15~16亿个。
3、为什么实验建议挑选一个小蘑菇?小蘑菇没用吗?4、不行。
酵母菌霉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在食品工业、药物生产和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和霉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这两种真菌的特性、生长条件和鉴定方法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材料与方法1. 实习材料(1)菌种:酵母菌和霉菌菌种由实验室提供。
(2)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萨巴罗培养基等。
(3)仪器设备: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接种针、移液器等。
2. 实习方法(1)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离将酵母菌和霉菌菌种分别接种到PDA培养基和萨巴罗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划线法分离。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分别设置酵母菌和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进行培养。
(2)酵母菌和霉菌的鉴定采用显微镜观察法、生物显微镜观察法、染色法等方法对分离出的酵母菌和霉菌进行鉴定。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1)分离结果经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共获得10株酵母菌。
这些酵母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光滑、湿润的菌落。
(2)鉴定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法、生物显微镜观察法和染色法,将这10株酵母菌鉴定为以下几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酿酒酵母)、Candida albicans(白色念珠菌)、Kluyveromyces lactis(乳酸克鲁维酵母)等。
2. 霉菌的分离与鉴定(1)分离结果经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共获得8株霉菌。
这些霉菌在萨巴罗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皱褶、粗糙的菌落。
(2)鉴定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法、生物显微镜观察法和染色法,将这8株霉菌鉴定为以下几种: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Penicillium italicum(意大利青霉)、Rhizopus stolonifer(根霉)等。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本次实习使我掌握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对于真菌生物学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和霉菌都是微生物,通过观察这两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它们的种类。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微生物的种类。
在本实验中,将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它们。
实验步骤:1.准备显微镜,然后准备两种微生物样本:酵母菌和霉菌。
2.上照相纸,把每种样品的一小部分放在照相纸上。
3.用显微镜观察未涂抹物质的样品。
4.把溶液放在样品上,涂抹照相纸,再放入显微镜观察它们。
酵母菌的形态:在不涂抹任何物质的情况下,酵母菌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呈多条状也可以看到酵母菌有两极分布的特点。
涂抹染色液后,酵母菌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它们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小球状物体有链分子状的特点,且在高倍镜下具有清晰的轮廓。
不涂抹染色液时,霉菌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马尾形条状成分。
马尾形较长,比酵母菌要长。
涂抹染色液后,霉菌的形态有许多变化,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总结:本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果表明:酵母菌与染色液无关时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有染色液的情况下,它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而霉菌不涂抹染色液时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条状成分,涂抹染色液后它的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本实验中,把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作了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因此,可以从形态上来区分酵母菌和霉菌。
霉菌酵母菌计数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3. 学习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4. 熟悉霉菌酵母菌计数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方法;5. 提高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技能。
二、实训原理霉菌和酵母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食品中的微生物,它们对食品品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是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计数可以了解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为食品卫生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本实训采用直接镜检计数法,利用显微镜观察霉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通过显微测微尺测量其大小,从而进行计数。
三、实训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纯培养物,食品样品;2. 仪器设备:显微镜、显微测微尺、血球计数板、酒精灯、接种环、无菌培养皿等。
四、实训步骤1. 预备工作:a.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与仪器;b. 检查显微镜、显微测微尺等仪器的性能;c.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
2.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a. 将纯培养物接种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至适宜生长状态;b. 取少量培养物,涂布于载玻片上;c.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分生孢子、菌落等。
3. 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a. 将显微测微尺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b. 对准显微镜视野中的微生物,调整测微尺的刻度;c. 记录微生物的长度。
4. 霉菌酵母菌计数:a. 将纯培养物接种于血球计数板中,培养至适宜生长状态;b. 将血球计数板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落;c. 记录每个视野中菌落数量;d. 计算霉菌酵母菌总数。
5. 结果分析:a.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霉菌酵母菌计数结果;b. 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分析误差原因。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实验中观察到酵母菌为单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厚,具有芽生繁殖方式;霉菌为多细胞真菌,菌丝体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具有分枝、分生孢子等特征。
酵母菌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观察实验报告酵母菌观察实验报告引言: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探究酵母菌的生长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酵母菌培养基、培养皿、显微镜、显微镜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盖玻片夹、恒温箱、显微镜台、计时器等。
1.准备工作:首先,将酵母菌培养基均匀地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后将其放入恒温箱中,保持温度在25℃左右。
同时,将显微镜台调整到适合观察的高度,并将显微镜置于台上。
2.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将培养皿取出,用显微镜盖玻片夹取一小部分酵母菌涂抹在显微镜玻璃片上,再将盖玻片盖在上面。
将玻璃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调整显微镜的倍数,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数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酵母菌的形态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5-10微米。
其细胞壁坚韧,颜色呈现为淡黄色。
在培养基中,酵母菌呈现出快速生长的特点,数量迅速增加。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了酵母菌生长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改变了培养基的酸碱度。
将酵母菌培养基分为三组,分别调整为酸性、中性和碱性。
结果显示,酵母菌在中性培养基中生长最为迅速,而在酸性和碱性培养基中生长较为缓慢。
这说明酵母菌对于酸碱度有一定的敏感性,适宜的酸碱度有利于其生长。
其次,我们改变了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将培养基分为两组,一组为富含营养的培养基,另一组为贫含营养的培养基。
结果显示,富含营养的培养基中酵母菌生长迅速,而贫含营养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
这说明酵母菌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较高,充足的营养有利于其生长繁殖。
最后,我们探究了温度对酵母菌的影响。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
结果显示,酵母菌在25℃的温度下生长最为迅速,而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生长较为缓慢。
这表明酵母菌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生长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提供基础知识。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酵母菌和霉菌样品、琼脂培养基、无菌试管、移液器、无菌手套、无菌培养皿等。
2.2 实验方法2.2.1 酵母菌的培养准备好琼脂培养基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培养皿,装入琼脂后进行无菌操作。
取少量酵母菌样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移液器将接种口火焰消毒后放回无菌培养皿中,封好口,并进行恒温培养。
2.2.2 霉菌的培养准备好琼脂培养基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培养皿,装入琼脂后进行无菌操作。
取少量霉菌样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移液器将接种口火焰消毒后放回无菌培养皿中,封好口,并进行恒温培养。
2.2.3 环境条件的变化分别将霉菌和酵母菌培养皿放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强光照射等,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3.1 酵母菌的生长情况酵母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点,生长周期约为24-48小时。
在高温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变慢,但数量增多。
在强光照射下,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较少。
3.2 霉菌的生长情况霉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缓慢生长的特点,生长周期约为3-5天。
在高温环境下,霉菌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霉菌的生长速度变慢,但数量增多。
在强光照射下,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较少。
四、实验结论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和霉菌都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且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点有所不同。
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可以为工业生产、医药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五、参考文献无。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生长和繁殖方式,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实验器材:显微镜、草片、大肠杆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土豆切块、霉菌培养基、培养皿、移液管、吸球、pH计、注射器、火柴、无菌针、细菌培养皿、灭菌器等。
实验方法:1. 检查实验器材及培养基是否完好无损、无菌,若有问题应先进行处理。
2. 取出霉菌培养皿,观察其中的霉菌形态,用无菌针在培养皿中取一小块霉菌,并涂摸在草片上,扔掉实验垃圾。
3. 取出酵母菌培养皿,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并用注射器吸取酵母菌悬液。
4. 取一块土豆,在表面涂抹少量酵母菌悬液,培养10-15天。
5. 取一块往外突出的土豆为“观察石”,悬挂在显微镜活塞上,并加上少量剪碎的土豆。
6. 按照酵母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制备适量的酵母菌干粉。
7. 用适当的比例将酵母菌干粉加入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制备不同浓度的酵母菌溶液。
8. 向高、中、低浓度的酵母菌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酵母菌悬液。
9. 制备好的酵母菌溶液加入细菌培养皿中,培养一定时间,观察酵母菌繁殖、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1. 通过观察发现,霉菌的形态多样,有些像毛发,有些像小鼠的尾巴,有些则类似于扇形。
而酵母菌的形态则较为单一,呈现球形或椭圆形状。
2. 观察土豆上的酵母菌生长情况,发现酵母菌在养分较为充足的土豆中能够快速生长并进行繁殖。
3. 在观察“观察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酵母菌在土豆上的生长情况不均匀,部分区域出现了大量的酵母菌生长,而其他区域的酵母菌数量则较少。
4. 直接将酵母菌加入细菌培养皿中,观察到酵母菌会通过二元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并且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生长得更快。
5. 向霉菌培养基中加入霉菌悬液后发现,霉菌会在一定时间内飞快地进行繁殖,并最终完全覆盖整个培养皿。
经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酵母菌的特点是形态比较单一,繁殖方式是通过二元分裂进行,喜欢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霉菌的观察 实验报告

霉菌的观察实验报告霉菌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霉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植物、食物等环境中。
它们以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多样的形态特征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
本实验旨在观察霉菌的生长过程、形态变化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我们更好地了解霉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霉菌样本:从厨房中的发霉食物中采集到的霉菌样本。
- 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 培养皿:用于培养霉菌的塑料培养皿。
2. 实验方法:- 准备培养基:按照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琼脂粉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并在适当温度下煮沸,待冷却后倒入培养皿中。
- 培养霉菌:将采集到的霉菌样本均匀地划线于培养基表面,并在室温下静置。
- 观察与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其形态变化、菌落大小、颜色等特征。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霉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形成了明显的菌落。
初次观察时,霉菌的菌落呈现出白色或灰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菌落逐渐变得更加浓密,并呈现出绿色、蓝色等不同的颜色。
这说明霉菌的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某种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导致了颜色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霉菌的菌落形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初始时,菌落呈现出较为平坦的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菌落逐渐变得凹凸不平,并产生了一些细长的菌丝。
这可能是由于菌丝的生长速度较快,导致菌落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此外,我们还发现菌落的边缘呈现出放射状的生长方式,这进一步表明霉菌的生长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此外,我们还对霉菌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行了观察。
我们将培养皿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发现霉菌对较低温度(如10℃)和较高温度(如40℃)都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在极端的温度条件下(如0℃或60℃),霉菌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这表明霉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有限的。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霉菌的生长过程、形态变化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验证报告

方法验证报告方法验证报告一、方法依据/原理1.1方法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第五章 6 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1.2原理:化妆品检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或1mL化妆品中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藉以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本方法根据霉菌和酵母菌特有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在虎红培养基上,置28℃±2℃培养5d,计算所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数。
二、使用范围2.1适用于化妆品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
三、设备情况表1使用仪器设备一览表表2标准物质和关键物料登记表四、环境条件情况表3环境条件五、人员能力情况表4相关人员六、方法验证/确认情况6.1 实验步骤6.1.1样品前处理6.1.1.1液体样品:水溶性的液体样品,用灭菌吸管吸取 10mL 样品加到 90mL 灭菌生理盐水中,混匀后,制成 1:10检液。
6.1.1.2油性液体样品:取样品10g,先加5mL灭菌液体石蜡混匀,再加10mL灭菌的吐温80,在40℃—44℃水浴中振荡混合10min,加入灭菌的生理盐水75mL(在40℃—44℃水浴中预温),在40℃—44℃水浴中乳化,制成1:10的悬液。
6.1.1.3膏、霜、乳剂半固体状样品:亲水性的样品:称取10g,加到装有玻璃珠及90mL灭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振荡混匀,静置 15min。
用其上清液作为 1:10 的检液。
疏水性样品:称取10g,置于灭菌的研钵中,加10mL灭菌液体石蜡,研磨成粘稠状,再加入10mL灭菌吐温 80,研磨待溶解后,加70mL灭菌生理盐水,在40℃—44℃水浴中充分混合,制成 1:10 检液。
6.1.1.4固体样品:称取10g,加到9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混匀,使其分散混悬,静置后,取上清液作为1:10 的检液。
使用均质器时,则采用灭菌均质袋,将上述水溶性膏、霜、粉剂等,称10g 样品加入90mL灭菌生理盐水,均质1min—2min;疏水性膏、霜及眉笔、口红等,称10g样品,加10mL灭菌液体石蜡,10mL吐温80,70mL 灭菌生理盐水,均质3min—5min。
初中观察酵母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认识酵母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了解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二、实验材料1. 酵母菌培养液2. 盖玻片3. 载玻片4. 滴管5. 显微镜6. 酵母菌培养基7. 灭菌棉签8. 烧杯9. 玻璃片10. 酒精11. 洗涤剂三、实验步骤1. 将酵母菌培养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用无菌棉签搅拌,使酵母菌悬浮在液体中。
2. 用滴管吸取少量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
3. 用盖玻片覆盖在载玻片上,确保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没有气泡。
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的焦距,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5.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6. 观察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如出芽生殖。
7. 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的形态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酵母菌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壁明显,细胞质清晰,细胞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2.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酵母菌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组成,细胞膜包裹着细胞壁,细胞质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
3.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进行繁殖,即在母细胞的一侧产生一个新的细胞,新细胞逐渐长大,最终与母细胞分离。
五、实验结论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具有明显的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
2.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酵母菌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六、实验心得1.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我对微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
3.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记录实验数据,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七、实验改进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观察酵母菌,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特征。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室报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不同大小微生物的大小,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殊特征以及对它们的分类。
实验方法:1. 准备照相显微镜和放大物体;2. 将待观测微生物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3. 加入少量染料并将其涂匀覆盖;4. 将载玻片移至显微镜下,红外线光源下控制光线的亮度,将微生物的图像放大至目标大小;5.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目标大小进行计算,并记录下其测量结果;实验结果:使用上述实验方法,共分别对霉菌、酵母菌和细菌进行大小测量,并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表1. 不同菌株微生物大小测量结果菌株 | 菌丝长度(μm) | 菌孢长度(μm) | 细菌长度(μm)-----------------------------------------------A | 50-60 | | |B | 30-40 | 5-6 | |C | 20-25 | 2-3 | 1.2-1.5 |D | | | 3.5-4.5 |以上数据表显示了不同微生物的大小范围。
其中,实验发现,霉菌的菌丝长度最大,而酵母菌和细菌则相对较小。
小结:本实验给出了微生物大小的基本测量数据,并且证明了不同微生物的大小是有区别的。
这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特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也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1] 桑巴斯瓦央蒂, 金钱龙. 显微镜下的电荷力显微镜图像微生物大小特征研究[J]. 桑巴氏微生物学报, 2015, 15(2): 56-63.[2] 李森, 许嘉宜. 微生物的分类[J]. 生物学知识, 2013, 18(4): 1-3.。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学观察

酵母菌电镜照片
2、培养性状: 、培养性状:
酵母菌的菌落形态与细菌很相似,菌落表面一般是光滑、湿润、粘稠, 酵母菌的菌落形态与细菌很相似,菌落表面一般是光滑、湿润、粘稠, 多数是乳白色奶油状菌落,有的有光泽,边缘整齐,菌落比细菌大。 多数是乳白色奶油状菌落,有的有光泽,边缘整齐,菌落比细菌大。
酵母菌的菌落 酵母菌菌落形态图
霉菌菌丝及Leabharlann 子的染色镜下照片孢子 有隔菌丝 菌丝 无隔菌丝
孢子萌发和菌丝的生长过程
菌丝的结构
无性孢子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个体的过程。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个体的过程。以无性繁殖 所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 大多数霉菌是通过无性孢子来进行繁殖的, 无性孢子。 所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大多数霉菌是通过无性孢子来进行繁殖的,如 芽孢子、关节孢子(节孢子)、厚膜孢子(厚垣孢子)、孢子囊孢子、 )、厚膜孢子 )、孢子囊孢子 芽孢子、关节孢子(节孢子)、厚膜孢子(厚垣孢子)、孢子囊孢子、分 生孢子等 生孢子等。
(二)霉菌的形态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霉菌的形态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1、形态特征:霉菌的菌体是由菌丝组成,但各菌丝是由不分隔的或分隔的多 形态特征:霉菌的菌体是由菌丝组成, 细胞组成圆柱状的结构, 细胞组成圆柱状的结构,霉菌菌丝细胞的结构和酵母菌细胞相 菌丝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产生孢子。 似,菌丝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产生孢子。 压片标本检查法: 同酵母菌) ①压片标本检查法:(同酵母菌) 染色检查法: 同酵母菌) ②染色检查法: (同酵母菌)
实验五: 实验五: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学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酵母菌的形态、培养特性及培养方法 掌握酵母菌的形态、 2、掌握霉菌的形态、培养特性及培养方法 掌握霉菌的形态、
酵母菌的观察的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观察的实验报告酵母菌的观察的实验报告引言: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酒和面包制作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酵母菌的生长过程,了解其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以及探索不同环境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方法:1. 酵母菌培养基:含有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2. 显微镜:用于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
3. 培养皿:用于培养酵母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4. 温度控制设备:用于调节培养环境的温度。
实验过程:1. 准备酵母菌培养基并倒入培养皿中,确保培养基均匀分布。
2. 从酵母菌培养基的培养物中取一小部分,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
3. 将酵母菌培养皿放入温度控制设备中,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如25℃、30℃和35℃)。
4. 每隔一段时间,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我们可以看到酵母菌是由一个个圆形的细胞组成的,细胞表面光滑,呈现出微黄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还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内部有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是酵母菌的细胞器,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观察结果显示,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温度的影响。
在25℃的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较为缓慢,细胞数量有限;而在30℃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细胞数量迅速增加;在35℃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数量较少。
这表明酵母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有限的,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温度,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对酵母菌的生长产生影响。
例如,酵母菌需要一定的氧气浓度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因此在密闭环境中酵母菌的生长会受到限制。
此外,酵母菌还需要适当的pH值和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酵母菌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生长受到温度、氧气浓度、pH值和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

“实验”实验报告单
名称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年级
编号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目的要求
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原理霉菌菌丝比较粗大,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而可用低倍、高倍镜观察。
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
且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
方法步骤(1)观察酵母菌
1. 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观察青霉
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用放大镜观察。
2.挑取少许长有袍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实验现象
观察霉菌时: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观察青霉菌时:可以看到一条条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观察菌丝有没有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2.酵母菌培养液应含有一定浓度的糖,但是糖的浓度不宜过高。
4.盖盖玻片时要特别小心,动作须轻缓,盖好后不能移动位置。
14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学科:生物年级:初一填表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使用人
刘善宾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18
使用班级时间
月日
节次
班级
月日
节次
班级
月日
节次
班级
月日
节次
班级
仪器(药品)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仪器(药品)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酵母菌培养液
瓶
清水(滴瓶)
瓶
长霉的柑橘
个
碘液(滴瓶)
瓶
显微镜
台
放大镜
把
载玻片
片
盖玻片
片
镊子
把
滴管
个
吸水纸
张
解剖针
个
培养皿
个
仪器归还日期及情况
良好
试验情况记录
实验完成顺利
酵母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观察实验报告酵母菌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酵母菌是一种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酵母菌的特性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以及对酵母菌的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的生长过程;2. 研究酵母菌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3. 探究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酵母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培养皿等;2. 酵母菌生长观察:将酵母菌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生长过程;3. 酵母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观察:将酵母菌培养液分成几份,分别加入不同的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酸性和碱性环境),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4. 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观察:将酵母菌培养液与葡萄糖混合,观察发酵过程中气泡产生和液体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1. 酵母菌的生长过程观察:在酵母菌培养基中,我们观察到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繁殖,形成一个个白色的小圆点,逐渐扩散成整个培养皿;2. 酵母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观察:我们发现酵母菌对高温和酸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而对低温和碱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迅速;3. 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观察:在与葡萄糖混合后,酵母菌开始进行发酵作用,产生大量的气泡,液体也由透明变为浑浊的乳白色。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酵母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对高温和酸性环境的耐受性较低。
这与酵母菌的生存环境有关,酵母菌通常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对酸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可能是因为酸性环境会破坏酵母菌的细胞结构;2. 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发酵,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产生能量和其他有用的物质。
这一过程在食品工业和酿酒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意义:本次实验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酵母菌的特性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霉菌和酵母菌操作记录

XXX/XX-XXX-0XX
XXX中心
食品霉菌和酵母菌原始记录
报告单号:共页第页样品名称: 样品数量:
样品来源:采或送样人样品:
生产厂家:商标:
采或送样单位:
样品性状:检测地点:
编号或批号:检验日期:
收样日期:年月日检验日期:年月日
检验依据:检验项目:□霉菌总数□酵母菌数
一、样品前处理
二、检验项目
1.霉菌数测定: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分―年月日时分
样品稀释倍数:原液 10倍 100倍 1000倍 10000倍空白对照霉菌落数:
菌落平均数:
1.酵母菌数测定: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分―年月日时分
样品稀释倍数:原液 10倍 100倍 1000倍 10000倍空白对照
酵母菌落数:
菌落平均数:
三、使用设备和主要试剂
1.使用设备:
高压灭菌器:恒温培养箱:
2.主要试剂来源、批号及配置记录:
孟加拉红培养基:
XXX/XX-XXX-0XX
共页第页
四、检验结果
1.菌落总数______CFU/ml(g)
2.酵母菌数______CFU/ml(g)
检毕时间:年月日检测者:复核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年级
编号
材料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目的要求
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原理
霉菌菌丝比较粗大,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而可用低倍、高倍镜观察。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且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
观察青霉菌时:可以看到一条条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2.酵母菌培养液应含有一定浓度的糖,但是糖的浓度不宜过高。
4.盖盖玻片时要特别小心,动作须轻缓,盖好后不能移动位置。
方法步骤
(1)观察酵母菌
1. 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观察青霉
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用放大镜观察。
2.挑取少许长有袍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实验现象
观察霉菌时: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