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100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五、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水中不但仅能溶解固体和液体,水中还能溶解少量的气体,生活中还有没有别的溶解现象呢?
六、板书设计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一些气体也会溶解于水中
说说自己的猜想
明确实验要求
分工
小组实验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溶解”单元)中的第4课。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物质的溶解”,第二部分溶解速度。本节课的思路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引出“溶解”活动,在此活动中观察参照物,理解溶解的规律,然后列举并解释生活中的事例。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课上自主实验操作水平,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方法,理解地球的自转及使用;课后主动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课外探究水平。
通过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让学生回顾自己观察到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巧妙地拓展了溶解的知识,把探究学习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教学后记
小苏打
2—3份(约5克)
启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是。
4.小组汇报实验数据
小组汇报实验数据,
得出实验结论:食盐的溶解水平,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实验(二)
汽水、饮料
提问:这些气泡哪里来的呢?
2.提问:气体是怎么样溶解进去的呢?
教师演示拉推注射器活塞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实验(一)
实验主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比较
我的猜测:……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每份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同时实行搅拌。
改变条件:分别放入食盐和小苏打
实验方法: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多,等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溶解了,再实行比较。
2.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教学设计
课题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课时
一课时
识记
理解
使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2.一些气体也会溶解于水中。
△
(二)过程与方法: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2.实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
△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溶解实验中理解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A沙沉到了杯子底部B在滤纸上没有看到沙
C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D杯子里的水变浑浊了
(3)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A水变白色了B面粉没有沉到杯子底部
C面粉看不见了D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
(4)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的过程中,()的方法是错误的。
A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要超过滤纸的边缘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2.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3.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得出实验结论:
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实行呼吸的。
三、归纳构建(3—5分钟)
1.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现在能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教学媒体
PPT课件、课件。
学生准备
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铺垫设疑(3—5分钟)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猜猜:在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水平强?
讨论:这个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
二、探究发现(10—12分钟)
△
△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自经历、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节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自主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这个核心概念,同时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即时区图的初步理解等概念。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构建的科学探究活动历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探究水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完成实验报告单
汇报交流
汇报,优化
汇报交流
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理解体会
直接写出答案
选出准确的序号
口判断对错,并能说出理由
设计悬疑的情景,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个小实验简单易操作,放手让学生体验感受,让学生对溶解现象有最初步的感性理解,并由此引发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到气体能够从液体中析出。气体能够通过加压或者化学方法溶解在液体中。
B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玻璃棒引流
C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5)下列关于“沙不能溶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有沙颗粒的沉淀B沙能被过滤出来
C沙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3.判断题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相同()
(2)水只能溶解固体和液体。()
(3)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水平是不一样。()
(5)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6)水能溶解。还能少量的溶解、。
(7)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水平是。
(8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或溶解的。
2 .选择题
(1)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A食盐沉到了杯子底部B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C在水中看不到食盐了D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
(2)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水50毫升,食盐和小苏打各20克,每2克一份事先分好。
思考:若将食盐和小苏打以份为单位,投入水中,当某一份未能溶解,那溶解的份数如何取舍?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水平的比较
食盐
小苏打
3.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5Leabharlann 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溶解水平的比较
食盐
7—9份(约18克)
食盐的溶解水平强
2.在小组交流: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说一说。
3.引导小结: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2)一些气体也会溶解于水中。
4.勾画课本30页内容,并读一读。
四、实践应用(6—8分钟)
1.填空
(1)我们通常说的盐水就是把溶解到里去。
(2)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和。
(3)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后,水变成色。
(4)提升温度能溶解速度。
五、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水中不但仅能溶解固体和液体,水中还能溶解少量的气体,生活中还有没有别的溶解现象呢?
六、板书设计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一些气体也会溶解于水中
说说自己的猜想
明确实验要求
分工
小组实验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溶解”单元)中的第4课。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物质的溶解”,第二部分溶解速度。本节课的思路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引出“溶解”活动,在此活动中观察参照物,理解溶解的规律,然后列举并解释生活中的事例。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课上自主实验操作水平,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方法,理解地球的自转及使用;课后主动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课外探究水平。
通过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让学生回顾自己观察到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巧妙地拓展了溶解的知识,把探究学习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教学后记
小苏打
2—3份(约5克)
启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是。
4.小组汇报实验数据
小组汇报实验数据,
得出实验结论:食盐的溶解水平,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实验(二)
汽水、饮料
提问:这些气泡哪里来的呢?
2.提问:气体是怎么样溶解进去的呢?
教师演示拉推注射器活塞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实验(一)
实验主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比较
我的猜测:……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每份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同时实行搅拌。
改变条件:分别放入食盐和小苏打
实验方法: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多,等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溶解了,再实行比较。
2.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教学设计
课题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课时
一课时
识记
理解
使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2.一些气体也会溶解于水中。
△
(二)过程与方法: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2.实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
△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溶解实验中理解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A沙沉到了杯子底部B在滤纸上没有看到沙
C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D杯子里的水变浑浊了
(3)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A水变白色了B面粉没有沉到杯子底部
C面粉看不见了D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
(4)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的过程中,()的方法是错误的。
A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要超过滤纸的边缘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2.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3.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得出实验结论:
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实行呼吸的。
三、归纳构建(3—5分钟)
1.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现在能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教学媒体
PPT课件、课件。
学生准备
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铺垫设疑(3—5分钟)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猜猜:在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水平强?
讨论:这个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
二、探究发现(10—12分钟)
△
△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自经历、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节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自主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这个核心概念,同时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即时区图的初步理解等概念。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构建的科学探究活动历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探究水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完成实验报告单
汇报交流
汇报,优化
汇报交流
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理解体会
直接写出答案
选出准确的序号
口判断对错,并能说出理由
设计悬疑的情景,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个小实验简单易操作,放手让学生体验感受,让学生对溶解现象有最初步的感性理解,并由此引发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到气体能够从液体中析出。气体能够通过加压或者化学方法溶解在液体中。
B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玻璃棒引流
C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5)下列关于“沙不能溶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有沙颗粒的沉淀B沙能被过滤出来
C沙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3.判断题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相同()
(2)水只能溶解固体和液体。()
(3)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水平是不一样。()
(5)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6)水能溶解。还能少量的溶解、。
(7)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水平是。
(8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或溶解的。
2 .选择题
(1)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A食盐沉到了杯子底部B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C在水中看不到食盐了D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
(2)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水50毫升,食盐和小苏打各20克,每2克一份事先分好。
思考:若将食盐和小苏打以份为单位,投入水中,当某一份未能溶解,那溶解的份数如何取舍?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水平的比较
食盐
小苏打
3.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5Leabharlann 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溶解水平的比较
食盐
7—9份(约18克)
食盐的溶解水平强
2.在小组交流: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说一说。
3.引导小结: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2)一些气体也会溶解于水中。
4.勾画课本30页内容,并读一读。
四、实践应用(6—8分钟)
1.填空
(1)我们通常说的盐水就是把溶解到里去。
(2)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和。
(3)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后,水变成色。
(4)提升温度能溶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