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家姓张姓的起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百家姓张姓的起源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

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华百家姓张姓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张姓的起源
来源一
张氏始祖——张挥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子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是为河北张氏。

来源二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

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

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

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今河南新郑)。

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市)。

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来源三
出自赐姓或他姓所改。

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
后成为大姓。

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

据公安部统计人口“张”这个姓氏排在全国第三位,有7000万人,占汉族人口总数的6%。

来源四
源于古奚族,出自唐朝时期奚族,属于帝王赐改汉姓为氏。

奚族,是一个活动于唐、宋、辽、金时期的古老民族。

在历史文献中,常把奚民族人记作奚人、奚回。

在唐朝时期,奚族张氏出自帝王赐姓。

张忠志,本是奚族人,原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

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到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拜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又改赐姓名为李宝臣。

李宝臣,在有的史籍中仍记其为张宝臣。

来源五
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张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区,藏族张氏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贵州等藏族聚居区,其姓氏渊源有待予以考证。

来源六
日本名将新罗三郎源义光的第七子,源觉义为躲避被源义光谋害的源义忠的遗孤河内经国的仇杀,于应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085年西渡朝鲜,在朝鲜高丽王朝的避佑下在沿海莞岛繁衍生根,因源义光取新罗明神的典故改名为新罗三郎而新罗明神原型为张保皋,遂以张为苗字,世代以张为姓,后在明朝时为躲避丰臣秀吉对朝鲜的侵略迁至中国内地新喻县(今新余市)扎根于此,成为此地一大姓。

姓张的百家姓排名
张姓目前是中国大陆第三大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3%,为世界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

但根据中国大陆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张姓便是中国大陆第二大姓。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张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张姓起名提示:繁体(张) 拼音(zhāng) 康熙笔划(11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起名于相生不能相克,相生为吉相克凶。

姓张的名人
张仪(前?~309)
战国时魏人。

相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

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一年后卒。

张良(前? - 前?186)
字子房。

汉初名臣。

本是韩国公子,秦灭韩,良欲为觊齁仇,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

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

卒谥文成。

张道陵(34~155)
道教的真正创教者,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

以符水禁咒法惑人,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

亦称为张天师。

张飞(?~271)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

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

官至车骑,封西乡侯。

刘备伐吴,飞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

谥桓。

张丽华
南朝陈后主妃,神采艳丽,聪慧强记,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商军国大事。

国亡,与后主俱入井,隋军擒而斩之。

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

张果老
张居正(1525~1582)
字叔大,号太岳,明江陵人。

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十年,海内称治。

卒谥文忠。

着有太岳集、帝鉴图说等。

张骞(?~前114)
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

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张旭
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

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

其书法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风格。

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

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洒落笔,有时以发濡墨而书,故世称为张颠、书颠。

张士诚 (1321~1367)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苏省泰县)人。

元末群雄之一。

本从事运盐业,后据吴中,自称吴王,后为明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杀身亡。

张三丰
生卒年不详。

宋武当道士,所创太极拳术,闻名当时,其法传于后世,称内家拳,又称武当派。

或作张三峰。

(2) 名全,一名君宝,号三丰,明朝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境)人,生卒年不详。

因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

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作霖(1875~1928)
字雨亭,奉天海城人。

民国官至东三省巡阅使,握三省军政大权,为奉系领袖。

两次直奉战争,先败后胜。

民国十六年称大元帅,在北京组政府。

十七年因国民革命军进抵河北,军事失利,退回关外,至皇姑屯被日军炸伤,未几伤重而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