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课到课堂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听课到课堂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关于听评课,现在比较专业的说法叫课堂观察。

我们要把听课活动变得更专业,就要实现从“听课”到“课堂观察”的转变。

需要明确,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观察什么呢?崔允漷教授指出了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课程实施、课堂文化。

怎么观察呢?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上观察和课后交流三个方面。

听课者在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如果不准备,往往收获很有限。

有人说,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而决定。

你不想看到的东西,往往就视而不见。

爱因斯坦也说过,“你能不能观察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这在认知心理学上叫观察负载理论。

每一种科学的观察,它背后都是有理论指导的,负载着理论去观察。

我们在听课前,应该对听课做一些理论的准备。

李杰提出准备阶段的五个确定:确定观察的主题(不一定是这节课的课题,比如观察课堂提问、对话行为或其他主题)、确定内容、确定方法、确定工具和确定分工。

工具包括一些量表,事先要设计好量表;分工好了要确定观察者坐在什么位置观察。

如果都坐在后面,便于观察老师的行为,但不便于观察学生的行为。

听课者如果负责观察老师的行为,那你就坐在后面,如果你负责观察学生的行为,你要坐在前面的角落里。

课上观察,有人提出“2+1”,即两个记录一个访谈:记录时间、记录细节,最后要有课后的访谈。

关于课上的记录,有定性的和定量的两种,大家平时可能多用定性的记录。

如果要做课堂观察,提高科学性,定量观察就更可取。

定量观察是要预先对课堂上的要素进行解构和分类,然后对特定时间内出现的行为进行记录,比如观察的主题是提问,要把提问解构成若干个观察点:提问的数量、类型、层次,提问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类型,教师候答的时间,教师理答的方式……
厦门市教科院在很多年前就专门对课堂观察进行了课题研究,并出了专著。

例如,问题的类型,可以解构为判断性问题、描述性问题、论证性问题、情感性问题等。

老师提问时,你要判断是哪一类问题,然后在相应位置下打勾。

提问的方式,是直接点名还是齐答、自由回答,还是举手者答、未举手者答、相互补充?也是在相应下面打勾。

提问的广度记录表,就是对学生的覆盖面,把座位位置次序图画在
纸上,提问哪个学生就在哪个位置下划勾,一堂课下来提问的广度怎么样就一目了然。


教师理答情况观察表中将理答分为几类:记忆性的、目标性的、发展性的、诊断性的,还有压制性的。

我也看到过压制性的,让学生有很强的挫败感,不太好。

课堂观察表如果设计好了,记录起来就非常简便。

关于课堂对话,也有老师就对话的类型、记录进行了探讨。

大家也可以阅读文献,借鉴记录的方法。

当然,也有整体综合性记录的观察表,这是比较常见的,使用比较方便,但比较粗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