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免费下载)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14__春_教学设计_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14 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语:
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
的雨;春天的花……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
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
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酝酿(yùn niàng)嘹亮(liáo)撑伞(chēng)蓑(su ō)
稀疏(xīshū)抖擞(dǒu sǒu )安巢(cháo)笠(lì)
二、朗读课文
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梳理层次
1、朗读课文解决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2、理清文章结构: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四、探究质疑:
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概括春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六、作业:1、必做题:积累本科生字词。
2、选做题:试背诵课文。
3、选做题: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朗润()抚摸()抖擞()
撑伞()liáo 亮() yùn niàng()
黄yùn() suō衣()
2、结合语境,给加粗的多音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
②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3、下列各项中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润:明朗润泽;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B、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C、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指引同伴;舒活:舒展、活动。
D、卖弄:炫耀;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5、默写: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_____。
风_____,草
_____。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_____。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__________。
__________,刚起头儿,
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钻”把小草拟人化了。
B、“钻”写出了小草好像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样,不期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C、“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状态,突出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D、“钻”写出了小草急切迎接春天的心情。
7、本文的结尾,作者用三个比喻总写了春天,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
青年,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
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春天是__________,春天是__________,春天是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
的脸红起来了。
(1)第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第二段描写了初春的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
(3)这两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
(4)如果给这幅画面设个小标题,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
(5)在你的一生中,也迎接过十几个春天了,请你运用各种修辞,描绘一幅你认为最美的春景图。
【参考答案】
1、rùn fǔsǒu chēng 嘹酝酿晕蓑
2、①hùn ②sàn ③hè④yùn
3、C
4、D
5、默写:
(1)捉几回迷藏;轻悄悄的;软绵绵的。
(2)可别恼;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6、D
7、新的;美的;充满活力的。
8、(1)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描写了初春的山、水、太阳。
运用拟人的手法,从大处落笔,为春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
(3)拟人。
(4)盼春图。
(5)略。
板书
14 春
盼春
绘春
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