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综述
作者:童大鹏,陈海龙邓,志明
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8年第3期
201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
主任。
2017年6月20日,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把
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
大举措。
”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习主席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构建
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队伍建设格局,课题组系统梳理军内外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深刻分析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力求通过系统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军
队院校士官融合培养的现状
军队院校是培养士官人才的最主要渠道。
《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提出要“军队院校教育,必须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增强军队院校教育
活力。
”并且“不断完善军民融合教育,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有力支撑。
”要求“充分利用地方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军地院校联合培养士官人才路子”,并进一步提出改
革办学模式,“开展军地融合办学改革试点”。
《关于改进和加强士官培训工作的意见》也指
出“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士官人才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要求建设“军事教育与国民教
育相融合的士官培训体系”,需要“利用国民教育资源,逐步走开军队院校和地方高校联合培
养士官人才的路子。
”
总结近年来我军军队院校在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与经验,主要包含以下几点:①邀请地方著名专家学者来院授课,搭建与名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如海军士官学校的
“脊梁文化大讲堂”,海军指挥学院举办“百家讲坛”“学术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②2010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下发《士兵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全军全面推行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各军队院校相继设立士兵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鉴定站,
培养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组织士官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如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航空机务专
业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双证融通”模式的尝试等。
③军队院校开始积极引进国家精品课程、公开课、MOOC平台以及国防科技大学“梦课”平台,高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士官本职岗位
学习拓宽途径。
④依托国民教育进行士官人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士官继续教育成就突出,
但教育模式单一、运行机制不健全、学历含金量不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亟待改革。
另外,目
前军队着手构建军民融合式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在军民融合育人理念的树立、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保障效益上求突破等方面还有待突破。
⑤组织士官参加地方函授、电大教育和自学考试,提高士官的学历水平。
总之,随着信息化社会大变革、大融合进程加快,各军队士官院校也在进行一些区域性联
合办学、职业技能鉴定、引进MOOC平台以及依托国民教育进行士官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
但是从士官人才成长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进行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队伍
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尚无报道。
二、定向培养士官的实践与探索
2012年起,国家教育部和原总参谋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
并从2012年起,面向全国7省(区、市)11所地方高校开展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定
向培养士官工作(学制采用“地方2.5年+部队院校0.5年”)。
经过几年的发展,2017年全
国已有48所国家核定的地方高校(专科)面向16省(直辖市、自治区)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招收定向培养士官12510人(含女士官170人)。
“订单式”培养士官优势明显,较直招士官
具有培养目标明确、文化基础良好、专业特色突出、适应岗位快等优势,成为补充部队士官队
伍的又一重要渠道。
定向培养士官是贯彻习主席军民融合式发展重要指示的新生事物,是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
养体系、提高士官培养质量和效益、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生成
的重要力量。
但在招收录取、运行机制、军民融合程度、相关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定向培养规模与岗位需求还有差距。
部队建设发展
对专业技术士官人才的迫切需求逐年增大,而定向培养士官的招收员额在士官队伍来源中占比
还较低。
②定向培养士官的人才质量还需要提高。
签约院校对定向培养士官生的招收标准不统一、不严格,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培养对象的评估缺乏标准,淘汰补充机制不健全,导致
培养质量不高,存在学、用脱节现象。
③定向培养士官的签约院校选定还有待规范。
目前,培
养院校的选定主要由部队大单位主管部门与地方院校自行协调对接,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和准
入门槛,同时缺少对签约院校的教学评估和淘汰机制。
④招生计划下达的时间相对较晚,影响
招生院校计划编制及各省份的计划衔接。
⑤定向培养机制还需要军地深度融合。
部队训练指导
机构对签约院校的指导环节还不够明晰,指导机制还未建立,导致院校与部队不能有效对接,
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训练内容、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与部队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⑥对于定向培
养士官的使用、考学、提干、休假、婚恋和转业安置等问题解决尚有欠缺,激励机制和保障政
策亟待完善。
⑦地方高校对定向培养士官的军政能力培养实施缺乏精细化指导和标准化要求。
定向培养士官,是依托高等职业院校为部队定向培养技术复杂、培训周期较长的高素质技
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高我军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具有极为
重要的意义。
相对于直招士官,其最大优势在于:军队的参与度更高,军民融合度更高。
三、军队开展直招士官工作的现状
直招士官是指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招收普通高等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校毕业生以
及其他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作为志愿兵役制士兵到部队服现役。
直招士官制度,是我军兵役
制度和士官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2003年,部队开展直招士官试点工作,到2008年全军
直招士官工作己全面推开。
2010年下发的《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工作规定》,进一步完
善了直招士官工作的规范。
近年来,直招士官的招收专业范围不断扩大,数量逐年增多,所招收的士官在各自岗位上
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部队欢迎。
但这种由部队提用人需求、兵役机关负责招收、上级机关统
一组织培训和分配的模式,使士官招收、培训、分配、任用相互脱节,导致实际工作也还面临
诸多矛盾和问题:①招收机制不够科学、招收机构不够健全、政策宣传不到位、部队需求专业
与地方专业差异大、招收时间相对滞后;②推进部队建设与实现直招士官个人理想的关系处理
上有待进一步加强;⑧对直招士官的培养模式单一,区分不同部队岗位要求和直招士官特点,
开展针对性培养的工作做得不到位;④军队院校或部队用人单位不能有效的融入其中,兵役机
关招收选拔把关不严,“选、训、用”脱节导致专业对口率低;⑤对于直招士官的相关优待
政策、退役政策还不完善,难吸引优秀人才。
虽然直招士官工作开展多年,已经成为加强部队士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直招
士官的招收、培训、使用等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造成直招士官质量与部队需求
差距较大,直招士官尚不能成为士官人才的主流。
四、外军士官人才队伍融合建设现状
世界各军事强国普遍采取各种措施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
已将“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要途径,融合力度不断增大,取得了很
大成绩。
美国作为军民一体化的极力推崇者和成功实践者,其国会早在1961年就把依托地方大学培养军事人才这项制度写入《国防法》。
在1990年就颁布了《国防转轨战略》和《国防科学技术战略》。
1998年,美国国防部长的咨文中指出,“吸引和保持高素质人员”是“国防部
最优先考虑的事务”。
美国和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军民一体化的概念,军民一体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美国和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效率和能力,从而使得两国的创新能
力和竞争力在世界上傲视群雄。
外军士官培训保障体制最初是单纯的依靠军事院校培训士官,后来出现专业训练机构,近
期则致力于构建以军事院校为中心,以远程教育为手段、辐射各战区的士官培训网络体系。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起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事人才制度的国家,高层次人才丰富,军民
融合程度较高。
经过长期实践,已经形成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美军的军事职业教育
特点表明,军校无法全部承担培养军事指挥人才任务,必须依托国民教育体系。
美军通过国防部与国家教育部沟通,将士官在军队中的业绩、经历等换算成大学学分,作
为取得大学所需学分的一部分,由教育部认可。
美陆军各项培养计划就包括民用职业技能认可
计划等。
就读地方大学方面,美军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士官人才,每年都会有一批优秀
的士官被批准就读地方大学,学习与部队相关的专业和技术课程,攻读单科证书和美国劳工部
认可的专业技能证书,以更好地满足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精尖的工作需要。
在学习期间,军事技
能或军队经历可以折算成高校学分。
美国陆军告诫他的士官:“你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去军校
和地方大学学习。
你应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尽早参加陆军函授课程学习。
如果你的工作岗位允许,应该参加大学课程的学习。
自己主动接受更多军队及地方的教育,可以向领导机关表明你是一
个主动寻求完善自我的人。
”
美国海军在社会化培养士官人才方面,通过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制定颁行的“士兵人力资源、人事分类及职业标准”,详细划分了士兵职业类别,并相应确立了各专业士官的岗位要求、培养规格,是军地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
在德国,军队的一些高技术勤务部门所需的高技能士官就直接从地方专业学校毕业生和有
专长的从业人员中录用。
法国招收的士宫中约有44%为地方高中或专业学校毕业生,而罗马尼
亚的这一比例更高达50%。
五、结语相对西方国家,我军有关军民融合问题研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针对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还不充分。
已有的文献和报道,为本
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但相关研究多局限于军民融合式军官人才培养方面,且多是从
地方院校角度来开展研究。
针对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的选拔、培养、评定、任用管理和退役安
置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文章或专门著作很少,相关研究也仅散见于以往的一些文章之中。
对于士
官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些突出性问题,如怎样解决直招士官、定向培养士官等实际工作中,军
地交流不多、融合程度不深、人才培养效益不佳等问题;如何建立以军队院校为主体、地方高
校为辅助的新格局,提高士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等,缺少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许世宏,航空机务专业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双证融通”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2015,(12):7-9.
[2]闵登中,充分利用国民教育资源推动士官继续教育创新发展[J].继续教育,2014,(11):35-37.
[3]啜向前,浅析构建军民融合式成人继续教育体系[J].继续教育,2012,(2): 47-49.
[4]鲁卫东,祝小春,张磊等,加强我军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的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2017,(7): 78-80.
[5]徐赞军,镇瑜,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国防,2016,(3):50-51.
[6]张作前,王艳军,张晓东,军民融合培养定向直招士官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2017,(2):75-76.
[7]袁恺君,许军,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国防,2013,(2):24-25.
[8]谢世富,张磊,夏芳,直招士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防,2017, (4):71-74.
[9]关业伟,荣伯均,海军直招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航海教育研究,2013,30 (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