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温馨提示
对应课时作业39页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2010·青岛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了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种种有利力量”应包括()
①圈地运动②海外殖民扩张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④工厂的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发生条件的把握。

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创造了资金和市场条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政治前提,④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A项。

答案:A
2.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解析:从题目中的“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可以看出以蒸汽机为标志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可以征服世界。

答案:B
3.(2010·浙江五校模拟)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力织布机D.改良了蒸汽机
答案:D
4.(2010·杭州模拟)“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做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由此可见,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在于()
A.黑人奴隶的起义和斗争
B.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C.机器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D.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必然
答案:D
5.(2011·浙江七校模拟)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

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煤的广泛使用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从而为新大陆的发现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

答案:C
6.(2010·中山模拟)1776年,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出版著作《国富论》,积极倡导“自由放任”和排除政府干预经济事务。

他这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体
B.工业革命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政府干预经济的重商主义导致英国经济地位的下滑
答案:B
7.(2010·湖南怀化二模)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制定的部分法律
A.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加剧了环境污染
B.英国人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C.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英国在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
解析:从关键词“部分法律”和表格内容中众多的具体法律可知最佳答案是C项。

答案:C
8.(2010·广东茂名文综)1882年,在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

这主要说明() A.德国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B.德国就业率不断提高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世界各国进入了电气时代
解析:从德国电力工业从无到有,电力工业工人数量的增长速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工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德国工业生产中的比例越发重要。

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
9.(2011·安徽合肥文综)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A.
C.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企业总数越来越少,但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额越来越大,说明这时期出现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答案:D
10.(2010·哈尔滨模拟)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

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经济全球化
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答案:A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C
12.《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货款以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

这表明()
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②银行贷款是当时工厂扩大生产的唯一途径③金融资本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④垄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②中“唯一途径”的说法显然过于绝对,应排除。

由“大批订货”“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等信息可知,①③④均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0·福建莆田质量检测)世界博览会(World’s Fair)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

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多达630万人。

14000件展出品如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无限想象力的科技成果……
——摘缟自“互动百科”
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上海提出申办2010年世博会后,中国政府就坚定地表示,中央政府将为上海举办世博会提供财政上的一切支持和包括税收等方面的各种优惠……中国民众对申博90%的支持率和上海市民93%的支持率,是其他四个申办国家和城市(韩国的丽水,墨西哥的克雷塔罗,波兰的弗洛兹瓦夫,俄罗斯的莫斯科)所无法相比的。

五个申办城市虽然各有优势和特色,但从上海的综合条件及其发展前景来看,上海的胜出实属情理之中。

上海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城
市,是国际知名的大都市,她的城市规划和前景更具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未来十年经济仍将以7%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2万亿美元。

中国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和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这样一个正在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其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提高。

——《港报分析上海在申报世博会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中国新闻网”2002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3)据材料三,归纳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原因。

解析:第(1)问,“优势”的分析应从社会背景入手,如政治的代议制、经济的工业革命、科技的自然科学以及专利法等方面考虑。

第(2)问,生产力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电气时代等角度分析;生产关系可从生产组织形式等角度归纳;全球化可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概括。

第(3)问,归纳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原因,切记从材料入手,材料三第一段点出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第二段指出上海的优势,第三段从中国政治、经济、外交角度分析论证。

答案:(1)优势:①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②经济: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

③科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对科技发明的重视。

(2)影响:①生产力: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③全球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原因:①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全力支持。

②上海综合实力雄厚,发展前景美好。

③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连。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材料二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时超过市场需要增长的幅度,结果导致价格利润的普遍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的更频繁、深刻和持久。

恩格斯说:“为了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量,在他们中间加以分配,并强制实行
预先规定的价格……正因为如此,它们就更加趋向于集中的社会化。


——《世界史》现代卷(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马克思考察社会关系演变的着眼点是什么?手推磨产生的社会和蒸汽机产生的社会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垄断组织产生的背景及作用。

(3)根据以上材料,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方面,你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1)着眼点:生产力的发展。

不同点:手推磨产生的社会是封建社会,蒸汽机产生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作用:垄断组织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

(3)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替代封建制度,垄断组织替代自由竞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