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课件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页,共32页。
解析:第 8 题,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属于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第 9 题,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 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全面封山育林、育草不现实;陡坡修筑 梯田成本高,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烧荒耕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 失。第 10 题,为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应调整农业结构,改进 传统的耕作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大力发展畜牧 业会加重山区环境负担。 答案:8.D 9.A 10.C
第五页,共32页。
(3)重点保护区建设开始启动:如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 __退__耕__还__林__还__草__工程开始启动,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 (4)生态示范工程建设稳步发展:如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 范区的建设。 (5)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第六页,共32页。
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
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在一起,以取得最大的生态
经济整体效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8~10 题。
8.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③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西北、华北 降水少、 半干旱区 气候干旱
解决当地群众生 过牧严重 活用能,严禁砍
伐
第二十六页,共32页。
[跟踪训练] 读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分布图,其中甲、乙两地区是我国水 土流失典型地区,回答问题。
(1)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两地水土流失成因的差异。 (2)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危害?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第三十页,共32页。
本部分内容 (nèiróng)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tuìchū) 全屏播放
第三十一页,共32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四章 生态(shēngtài)环境保护
No Image
第三十二页,共32页。
第十八页,共32页。
[核心归纳]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主人为原因
大兴安 岭西侧
森林破坏,土 壤侵蚀、草场 退化严重
半干旱草原地区
过度开垦、过度 砍伐、过度放牧
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
降水较少、气候较 草场退化
干
过牧严重
第十九页,共32页。
主要
形成原因
生态问题
自然背景
海、宁夏、旱、降水
退化
垦殖
草场、舍饲养畜
新疆
减少
土壤侵蚀、环境 建立湿地自然
湿地 三江低地、沉积物充 污染、围湖造 保护区、停止围
萎缩 湖滨、海滨 满湖沼 田、引水灌溉、 垦、退田还湖
河流改道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生态环境 问题
主要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分布区
防治措施
生物多样 性锐减
人类的狩猎
林区、草 物种都有
第八页,共32页。
7.对下列各地区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第九页,共32页。
解析:第 6 题,A 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 部分在我国存在;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 态环境十分脆弱,故 B 项错;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 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 C 项错;生态 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加速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故选 D。
第三页,共32页。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掠夺式、_粗__放__型___开发利用方式。 (2)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 (3)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_入__(t_ó_u_rù_)_不__足。
第四页,共32页。
2.保护措施 (1)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植:树如造_林__(_zh_í_s_h_ù__zà、o 水lín土) 保持、草原建 设、国土整治等。 (2)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长如江(_c_h_á_n_ɡ_j_iā_n_ɡ_)_、__黄__河_上__中水游 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建设。
采集、环境
原、近海海 一定的寿
污染和生态
域
命
系统的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 区,建立生态走 廊、采育结合、 合理放牧、实行 禁渔期制度
第二十五页,共32页。
生态环境问 主要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题
分布区
防治措施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 人口稠密,过 退耕还林、植树
土壤侵蚀
东南丘陵 且多暴雨 垦严重
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一、判断题 1.我国气候和地势差异显著,形成了众多的生态系统。( √ ) 2.我国干旱地区没有土壤侵蚀现象。( × ) 3.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 ) 4.横断山区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森林破坏和 生物多样性锐减。( √ ) 5.我国荒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主要是西北和华北半干旱区。 (√ )
第十六页,共32页。
提示:(1)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2)过度樵采、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 “三北”防护林 防 风固沙、保护农田。 (3)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较大;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过 度开垦,地表破坏严重。
第十七页,共32页。
(4)生态问题: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原因: 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 形崎岖;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降水集中;贫困人 口较多,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乱砍滥伐。 (5)土壤侵蚀。地处南方丘陵山区,地形破碎,降水丰富,人口 密集,过度垦殖。
生态环境 主要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问题 分布区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滥垦、滥 封山育林、计划 东北、西
森林火灾 伐,超出森 砍伐、采育结合、 南、华南
等 林抚育更 退耕还林、改变 林区
新的能力 林区经济结构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生态环 主要 自然原因
境问题 分布区
人为原因
防治措施
内蒙古、青 气候干
草原
过度放牧、过度 退牧还草、封育
件复杂
伐严重
青藏高原
受气候变化
土壤侵蚀,草地退 高寒地区,生态十
和人类活动
化
分脆弱
的影响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2.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 人为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3.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第十页,共32页。
第 7 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显著,西北地区过度垦殖、 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华北平原旱涝、盐渍化和风沙危害严重; 南方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由于过度开发,黑土流失,草原退化,湿 地萎缩。 答案:6.D 7.B
第十一页,共32页。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集约
第十四页,共32页。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防治 [合作探究]
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第十五页,共32页。
(1)①地荒漠化严重,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是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③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4)西南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有哪些?试分析其原因。 (5)东南丘陵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原因有 哪些?
D.①②③
第十二页,共32页。
9.为治理山区的水土流失,对荒山应( )
A.综合治理与开发
B.全面封山育林、育草
C.修筑梯田
D.烧荒耕种
10.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压力很大,为此应( )
①改革耕作技术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大力发展畜牧业 ④加
强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二页,共32页。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森:林__(_sē_n_lí_n面) 积缩小、草原退化、生物多 样性锐减、水土流失、湿地干涸等。 2.产生原因 (1)中国地域广大,且季受风__(_jì_fē_n_g气) 候影响,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 显,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2)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生在态不系同统_(_s_h_ē_n_ɡ__tà_i_x背ìt景ǒn下ɡ)产生了不 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七页,共32页。
二、选择题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区域性特点明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6~
7 题。 6.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 国都存在 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 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解析:(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降水、地形、土质状况、 植被等方面。甲、乙两地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貌特征与土壤 性状方面。甲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土质疏松,垂直 节理发育;乙地区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浅薄, 其他方面差异不大。(2)水土流失的发生会使当地土壤流失,导 致肥力下降,农业减产;泥沙汇入河流,使含沙量增大,泥沙 淤积在下游河段,抬高河床,增大洪涝灾害的发生几率;同时, 由于水分与土壤的缺失,植被难以生长,对气候有所危害,从 而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
第四章 生态(shēngtài)环 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 防治途径
第一页,共32页。
第四章 生态(shēngtài) 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现状及生态恶化的原因。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差异。
能够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人为原因
黄淮海平原区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人口密集,过
南方亚热带 土壤侵蚀严重 亚热带丘陵,降水
垦严重
丘陵地区
丰富
第二十页,共32页。
主要
形成原因
生态问题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亚热带的横 土壤侵蚀,森林破 亚热带丘陵、山 人民生活贫
断山区、云 坏严重,物种灭绝 区、高原,地质条 穷,过垦、过
贵高原 和多样性锐减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答案:(1)甲地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千沟万壑),土质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乙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势崎岖不 平),土层浅薄。 (2)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湖淤积, 易发生洪涝灾害;气候变干,植被减少;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第二十九页,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