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市级统筹 区域推动研学实践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参考·2018/11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导引下,
研学实践教育作为校内教育的延续和补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统筹校内外育人资源,创新制度设计和运作模式,通过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规划一条具有影响力的研学实践教育精品线路,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研学实践育人作用。
一、政府主导搭台子,
解决去哪儿的问题潍坊市统筹规划,大力构建“市—县—校”三级网络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形成了市级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核心,8个县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为骨干,300个市级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架构的研学实践教育体系。
1.统筹教育资源,建设好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潍坊市按照“先行一步,深化一层,连成一片”的思路,全面建成了1个潍坊市级及8个县市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全市9个综合实践基地,可同时接纳20余万中小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2016年6月,新建的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投入使用,
该基地占地570亩,可同时容纳2000余名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017年11月,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一批
“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为全市中小学开展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整合社会资源,建设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由潍坊市教育局牵头,市文明办、科协、团委等部门协同,遴选出300个市级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编印了《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名录》,涵盖市域内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为全市中小学开展以县情市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搭建了平台。
各县市区以研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分别确定了县域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立了不同半径的研学实践资源圈,形成了由点成线、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网络。
3.借力家长资源,构建“一班一基地”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研学实践需求,各学校在统一组织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借力学校、班级、年级“三级家委会”的资源和力量,构建了校级研学实践基地,现已基本达到“班班有基地”,极大地丰富了以乡土乡情为主的实践育人内容。
例如,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共有43个班,建立了100个校级实践基地,使全校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各类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强化市级统筹区域推动研学实践教育
殷杜晓敏高洪俊史松竹
作者简介:杜晓敏,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E-mail :wfjcjydxm@ (山东潍坊,261000)
高洪俊,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团委书记,E-mail :wfjcjy@ (山东潍坊,261000)
史松竹,山东省潍坊市校长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E-mail :105162455@ (山东潍坊,261000
)
9
二、打造精品课程,让“诗与远方”彰显教育价值
研学实践的重要形式是活动,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与设计活动方案,使活动课程化、课程内容系统化,是避免重游轻学,保证研学实践成效的重点所在。
尤其是在新高考改革下,更要重视课程建设。
潍坊市通过“三类”课程、晒赛研学成果、精品课程评选等措施加强研学实践课程建设,让学生在“诗与远方”的研学实践中充分领略课程的育人魅力,感受成长的快乐。
1.系统开发营地课程
依托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全国教育实践营地),潍坊市开发了首批风筝家族之旅、地质博览之旅、农业文明之旅、渤海走廊之旅、廉洁传统之旅和红色文化之旅六大主题的特色研学实践课程,涵盖50个研学实践基地,并面向全国学生开放。
富有代表性的六大主题研学实践教育路线,打造了一个“美丽的流动课堂”,让潍坊的中小学生在“精彩行走”的路上感受、探索、学习、成长。
2.做强综合实践基地课程
成立潍坊市创新教育研究院,负责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与指导工作。
全市9个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以“丰富、多样、选择”为前提,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挖掘基地周边的课程资源。
目前,全市已建设了涵盖周边研学、科学探究、关爱生命、心理健康、环保、素质拓展、艺术创作等30多个领域近600门课程,供学生选择。
学生在基地一周时间,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24~30门课程学习,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融合,促进了学科育人与实践育人的结合。
3.实施活动育人校本课程
潍坊市加强以活动育人课程为主的德育类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导中小学校强化研学实践的课程意识,根据不同季节变化、学生不同年
龄特点、不同学段教育需求,开设特色研学实践课程。
当前,潍坊区域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中小学已开发研学实践课程397门(类),很多有条件的学校还分年级、成序列地开发研学旅行校本课程,让学生“跟着教材去旅行”,逐步构建了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例如,潍坊翰声学校以培育“具有卓越品质、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开发“一年一条河,一年一座山”的野外考察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精彩的人生;潍坊综合保税区实验学校结合农村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开发了校本“研学旅行课程”,每一次研学教育活动,前期准备任务化、过程自主合作化、成果作品化和评价多元化,提高了活动效率。
课程化的研学之旅改变了教师、学生和学校,使学校办学特色更加明显,教学和管理得到了家长高度的认可,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加和谐。
4.精品课程样板示范
在全市范围内以传统文化、红色星火、亲近自然、科普教育、素质拓展、远足励志、体味生活为主题征集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74项,通过潍坊教育、亲子共成长工程、泰山教育智库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批展示,为全市中小学开展研学实践课程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范本。
市教育局编印的《行走的力量——
—潍坊市研学旅行课程》画册,将学校开展的具有代表性的研学实践课程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明晰目标与路径,梳理形成了指导性的《潍坊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架构图》,为广大中小学校开发特色课程提供了帮助。
三、五项推进保障机制,确保政策落地好事办好
潍坊市教育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潍坊市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顶层10
基础教育参考·2018/11
设计,重点加强五项保障推动机制,共解研学实践教育方程式,确保政策落地、好事办好。
1.协同推进机制
成立由市、县教育部门牵头,文明办、旅游、公安、财政、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负责研学实践工作的规划、统筹、管理和指导。
依托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成立“潍坊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指导服务中心”,整合有关社会资源,为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研学实践工作提供保障。
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研究指导中心,积极探索县域内研学实践的运行机制和问题解决策略。
例如,青州市教育局经本市编办批准,成立了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中心,为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多元评价机制
潍坊市教育局每年评选出10个“优秀研学旅行基地”、20所“研学旅行示范学校”,并将其纳入《督导评估和检查验收项目清单》,以促进研学旅行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中小学校也将研学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建立完善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办法,将学生实践活动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潍坊市将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一门学科直接纳入高中招生录取计划之内,且权重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相同,使研学实践育人有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
此外,市教育局、文明办、旅发委、共青团等部门还探索建立了研学实践基地的准入、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及时撤销不适宜继续进行研学旅行的市、县级实践基地,将成效突出的评为文明单位或授予“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3.寒暑假优秀实践活动成果表彰机制
市教育局建立了寒暑假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成果评选表彰长效机制,推动中小学校制度性地组织开展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并将活动成果纳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和综合素质评价之内。
仅2017年,全市共评选出优秀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征文等优秀成果1148篇。
学生的教育环境跨越了教室、学校,延伸到了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广大中小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天地大课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让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4.安全保障机制
每一次活动的开展,一律投保校方责任险、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
并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与权利。
自行组织的活动,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全程参与服务与管理。
委托组织的活动,必须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受委托企业或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其安全责任和服务标准。
制订了研学实践过程中关于晕车、食物中毒等9个注意事项;统一明确“四个一”突发事件的指导意见:第一时间实施现场救援,第一时间上报主管部门,第一时间请求事发地的110、120支援,第一时间与家长(监护人)取得联系。
通过区域推进研学实践教育,潍坊市中小学的教育生态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学生个性成长、学校特色发展,家长认同、社会支持的良好局面。
过去学生和家长怕参加活动、发展特长影响学习,故学生不想参加,家长不支持,学校不愿意开设;现在如果学校不开设研学实践课程、不组织参加综合实践基地活动,学生就会不乐意,家长就会有意见。
在潍坊,一条更长、更宽的研学实践教育之路正在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注入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张慧籽
)
11
基础教育参考·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