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法规解读与执行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在古代,人们就有了朴素的劳动保护思想,如《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劳逸结合”观念 。
近现代劳动保护立法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工人阶级的壮大,近现代意义上的劳动保护法规开始出现。如英国 1833年颁布的《工厂法》被视为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保护法规。
当代劳动保护法规的发展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和一系列国际劳工公约的制定,各国劳动保护 法规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涌现, 劳动保护法规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劳动法中的劳动保护 法规解读与执行要点
REPORTING
• 劳动保护法规概述 • 劳动保护法规的核心内容 • 劳动保护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 劳动保护法规的实践应用 • 劳动保护法规的挑战与改进建议
目录
PART 01
劳动保护法规概述
REPORTING
劳动保护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劳动保护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并颁布的, 旨在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 健康,防止和减少职业危害,以及规定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 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 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
01
工作时间
02
加班工资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 小时的工时制度。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 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 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 ,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 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 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
工会应组织劳动者进行安全卫生 培训和宣传,提高劳动者的安全
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PART 05
劳动保护法规的挑战与改 进建议
REPORTING
当前劳动保护法规面临的挑多漏洞和不足,如法律条款 模糊、责任界定不清等,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争 议和困难。
执法力度不足
参与监督与改善
劳动者有权参与和监督用人单位的安全卫生工作,提出改善意见和 建议。
工会在劳动保护中的作用与职责
维护劳动者权益
工会应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监督用人单位履行劳动保护
职责。
参与安全卫生管理
工会有权参与用人单位的安全卫 生管理,对违反安全卫生规定的
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组织培训与宣传
03
休息休假
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 薪年休假。
工资制度
01
02
03
工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 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结合起来。
最低工资保障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 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 标准。
工资支付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 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 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 的工资。
通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提高执法效率。
推行电子化监管
0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行电子化监管模式,实现对企业用
工情况的实时动态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社会监督
03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劳动保护工作,加强对企业用工情况的
监督和举报,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法律责任与追究
01
用人单位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赔偿金
、接受行政处罚等。
02
劳动者责任
劳动者违反劳动法规的,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赔偿用人单位
损失等。
03
监管部门责任
劳动监察部门应当严格履行职责,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确保劳动法规
得到贯彻执行。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对监管不力的情
部分地区和部门对劳动保护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存在执 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使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 到有效保障。
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劳动者对自身权益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容易受到不 法企业的侵害,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维权手段和途径。
完善劳动保护法规的建议和措施
1 2
加强法规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劳动保护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条款 ,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全面 、有效的法律保障。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用人单位的责任
劳动者的权利
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 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 危害。
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 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 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安全事故处理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当 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 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 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 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 据。
况进行问责。
PART 04
劳动保护法规的实践应用
REPORTING
用人单位在劳动保护中的职责与义务
提供安全卫生条件
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的劳动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 康。
遵守劳动法规
培训与教育
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卫生教 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 自我保护能力。
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劳动保护的规范性文件 ,如《工伤保险条例》、《女职工劳动保 护特别规定》等。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劳动保护规章,如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劳动保护 法规。
劳动保护法规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劳动保护思想
VS
作用
劳动保护法规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安 全生产、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它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 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权利与义务,明确了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为预防 和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提供了法律保障。
劳动保护法规的体系结构
法律
行政法规
包括《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 业病防治法》等,是劳动保护法规体系的 核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PART 03
劳动保护法规的执行与监 管
REPORTING
劳动监察制度
监察职责
劳动监察部门负责对用人 单位执行劳动法规的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劳动 法规得到贯彻执行。
监察方式
采用定期巡查、专项检查 、举报受理等方式进行劳 动监察,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
监察内容
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 、工资支付、工作时间和 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缴纳 等方面。
PART 02
劳动保护法规的核心内容
REPORTING
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 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 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 、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 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 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 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
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规, 不得强迫劳动者从事危险作业或违反 安全卫生规定的工作。
劳动者在劳动保护中的权利与义务
享有安全卫生保护权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拒绝执行违 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遵守安全卫生规定
劳动者应自觉遵守安全卫生规定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 品,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
女职工特殊保护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 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 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等。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强化执法力度
加大对劳动保护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监管和惩 处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
提高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 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鼓励劳动者积极维护自身 合法权益。
提高劳动保护法规执行效率的途径
加强跨部门协作
01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劳动、安监、工商等部门的沟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调解程序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 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组织应 当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调解,并制
作调解协议书。
仲裁程序
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 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 会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裁决。
诉讼程序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 依法受理并作出判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