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2)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2)教学教案
导读:课题寡人之于国也(2)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教学重点:1、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
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教学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

解决办法:1、学生自学质疑、讨论答疑
2、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正确理解。

这部分实际上是孟子“仁政”内容的具体化。

3、对孟子及《孟子》一书的了解。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

2.、析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

3、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学讨论答疑
教师诱导讲析用时10分钟学生思考活动练习用时30分钟
教师诱导讲析学生思考活动练习
一、复述前三段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二、分析解读四五段:
1、请同学们讨论解决下列词语的意思
2.孟子认为实现“王道”首先应做到什么?
师小结:本段孟子向梁惠王描述实现王道的景象。

三.分析解读第六段。

1.“树之以桑”中的“树”是何用法?
2、请同学们讨论解决下列词语的意思
3.“七十者衣帛食肉”中“衣”“食”是什么用法?
4.“然而不王者”中“然而”的古今意义是否相同?“王”又当何以解?
5.“未之有也”有什么句式特点?
6.孟子所描述的政策是什么政策?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理想?
师小结:本段写孟子向梁惠王提出“仁政”的方针路线,他认为只有实行了“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四.分析解读第七段。

1、段中的“检”“涂”“发”各作什么解释?
2、“非我也,岁也”是什么句式?
3、请同学们理解“兵”的意思:
4.“王无罪岁”中“罪”是什么用法?
5.“斯天下之民至焉”中“斯”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意思是否相同?
师小结:孟子用类比的手法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

五、教师进行指点,或预先点译难句。

六.讨论: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今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提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公民的道德素质的建设。

七.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提疑:民不加多
1.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阐述
孟子答疑2.使“民加多”的措施
结论——保民而王一、学生翻译、背诵
二、1、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无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同“毋”,不要的意思B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不,没有
C地无四方,民无异闻不论,不分
②胜
A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胜,取胜
C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
D数石之重,中人弗胜承担,承受
E自古邪不胜正超过
③数
A数罟不入洿池密
B数口之家,再以无饥矣几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屡次
D愿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E数不胜数计算
2、答:使老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安定。

三、
1、答:“树”是名词用做动词,种植。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

A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B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C以五十步笑百步因为
D王好战,请以战喻用
E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表目的
F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根据
G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3、答:名词作动词,分别是穿、吃的意思。

4、答:“然而”的意思是“这样却”,不同于现代汉语;“王”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称王。

5、答:是宾语前置句式,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6、答:“仁政”;这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再发展,是“仁爱”思想的政治化,其实施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现实性的。

四、
1、答:“检”是约束的意思;“涂”是通假字,同“途”,道路;“发”是发放的意思。

2、答:判断句式,“也”表判断。

3、下列各句中的“兵”各是什么用法?
A非我也,兵也武器
B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用军队
C五万兵难卒合兵士
D穷兵黩武兵力
4、答:“罪”是名词作动词,归罪。

5、答:这里是“则”“那么”的意思;后者是“这”,代词。

五.朗读课文四至七段,然后自译这四段文言
六、生讨论后回答:
七、
1.完成课后练习,并当堂讨论订正。

2.完成《黄冈考典》配套练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