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浅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浅探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
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制订教学方案的技术性活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备课。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确立
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制订教学策略、安排教学活动进程、形成教学实施方案五
个步骤。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问题,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化学教学的总体
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拟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系统方法和技术。

随着研究的深入,
教育者已认识到教学设计服务于课堂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重要的任务落到了课堂教学设计的肩上。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
设计的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设计思想”与“教学目标”相关联
课堂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教学目标的设计相互关联,设计思想高于教学目标,设计思想的
实现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载体。

新课程背景下设计思想包括学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要求,对学生某种意识、学科思维的培养。

教学目标则更为具体,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

它涉及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学情分析”应关注学生已有基础
学情分析主要是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在课
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往往会这样描述:“学生已学习、掌握了上一节的内容。

”而这个内容往往是老师上节课教的内容,学生掌握的情况往往会被忽略。

这样不利于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顺利进行。

因此,“学情分析”不仅仅是分析教师已经教了什么,而应该更
多地关注学生已经学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材分析必须和学情分
析相结合,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基础的知识呈现方式、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1.关注学习主体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
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

化学知识的获得,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之后,才能内化到自
己的知识结构系统之中。

因此,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毫无疑问成为学习的主体,也逐渐
成为课堂这个舞台的主角,教师演变为主导者,引导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往往都希望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

教学中,笔者发现这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极
端是教师的课堂设计过于放手,这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容易出现“乱”的局面,很难“控制”回来,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另一种极端是教师课堂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
体地位成为空话,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教师在讲,容易出现“一言堂”。

那么在课堂教学设计
的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知识获得的逻辑关系,如盐类水解相关知识,可以先通过实验探
究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溶液的酸碱性,再去进行理论分析,引出相应盐
类水解的知识点,而不是孤立地讲解盐类水解的知识。

2.关注知识的呈现方式。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设计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也越来
越多。

教学中,为了追求知识呈现的多样化,我们会频频使用多媒体来播放幻灯片、音乐、
视频等等。

有时我们认为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直观的效应,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过于强调的话,则会达不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进行选择。

如在进行“碱金属性质的探究”时,可以通过视频观看,让学生对金属铷和金属铯与水的反应
的剧烈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金属钠与水的实验,则可以进行实验探究,更能提高学生学
习的兴趣。

关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还应该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求
获得过程。

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探究方法与发展综合能力,同事掌
握知识与技能;然后用知识与技能在探究中解决新问题,再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如此反复。

3.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多地受到
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在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中,学生的参与度也成为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
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安排很多的学生活动,如回答问题、小
组讨论、合作学习、观看录像、分组实验等等,尽量能调动的就调动,只要能让学生活动的
一定让学生来完成,力求让学生动眼看、动嘴说、动手做、动脑想,各式各样的活动出现在
每一节课上。

这种课堂教学设计,无非是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
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正确的,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努力探索的,因为这些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参与学习的载体。

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仅是看学生的这些方面,当然这是一
个方面;学生的参与度更多的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参与度。

当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了深入
的思考,那么这就是参与的表现;如果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那么就没有必要小组讨论;学生没有办法独立思考得出答案的问题,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在这个
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规划,也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
中我们应该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为实现高效课堂寻求更多的方法和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