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与依达拉奉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洛酮与依达拉奉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薇辛林军苏江波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中使用纳洛酮+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

方法:抽选在本院医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74例做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两组均采取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加用纳洛酮、依达拉奉治疗,总结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意识障碍恢复时间。

结果:甲组患者的昏迷评分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乙组患者(P<0.05);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患者(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患者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短于乙组治疗总有效患者(P<0.05)。

结论:在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中,纳洛酮+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确切,治疗有效率高,能显著改善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缩短患者意识障碍的恢复时间。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纳洛酮;依达拉奉
临床中,急性脑血管病是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的一种疾病,存在起病急以及病情严重等特点,患者可存在眩晕、精神恍惚、失语以及肢体偏瘫等症状,甚至是昏迷或者死亡[1]。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还常合并意识障碍,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均很高,治疗难度大,应尽早促进意识恢复,降低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有效改善预后。

此次抽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医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74例)做研究,具体研究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抽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医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74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乙组(37例)、甲组(37例)。

甲组中男性是22例,女性是15例;其年龄为50~80岁,平均为(61.22±2.58)岁;乙组中男性是21例,女性是16例;其年龄为51~79岁,平均为(61.20±2.60)岁。

两组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脱水、控制血压、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抗感染,脑梗死者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纤和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甲组加纳洛酮、依达拉奉治疗:每次静滴250mL的0.9%的氯化钠溶液+2mg的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368,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每天1次;每次静滴100mL的0.9%的氯化钠溶液+30mg的依达拉奉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592,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mL:30mg),每天2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意识障碍的恢复时间。

1.4评价标准
经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患者昏迷程度,得分越高昏迷程度越轻。

经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

死亡:患者失去生命体征;无效:GCS评分下降不足18%,昏迷程度较重;有效:GCS评分下降在18%~45%之间,昏迷程度减轻;显效:GCS评分下降超过45%,昏迷程度明显减轻[2]。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由(±s)表示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行t检验,由%表示疗效,行χ2检验,如P<0.05,那么两组间差异就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昏迷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甲组患者的昏迷评分高于乙组患者(t=8.560,P=0.000);甲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乙组患者(t=9.698,P=0.000)。

详见表1。

2.2比较疗效
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χ2=4.573,P=0.033)。

详见表2。

2.3比较意识障碍的恢复时间
甲组治疗总有效患者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短于乙组治疗总有效患者,差异显著
(t=23.240,P=0.000)。

详见表3。

3讨论
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意识障碍属于重要的一个病理变化,机体有严重应激反应出现,对垂体进行刺激而释放大量的β-内啡肽,从而导致血压降低、呼吸明显抑制、加重再灌注损伤、加重脑细胞水肿、出现迟发性神经原坏死、加速神经元坏死[3]。

纳洛酮能逆转腺嘌呤核苷三磷酸酶的活性,降低钙离子的内流并稳定细胞膜,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范围。

该药物对各种应激状下的大量内啡呔分泌导致的广泛性病理生理反应进行竞争性拮抗,改善脑组织供氧以及细胞能量代谢,对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行抑制,对抗炎性损伤,缓解脑缺血的再灌注损伤。

纳洛酮的起效快,在用药后可快速通过机体血脑屏障,脑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积极改善机体脑组织的血流量以及微循环,保护脑细胞,降低脑水肿以及颅内压。

而且纳洛酮可促进机体呼吸抑制尽早解除,并逆转意识障碍,存在催醒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4]。

而依达拉奉属于唯一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是脑神经有效的保护剂,清除活性氧分子和羟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凋亡进行抑制。

该药物可有效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达到有效的治療浓度。

还可清除一氧化氮,降低自由基产生,从而减轻氧化损伤,对神经元的死亡进行延缓,对神经功能障碍进行减轻[5]。

总之,在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中,纳洛酮+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确切,治疗有效率高,显著改善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缩短患者意识障碍的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 郑志平,李晴.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治疗分析[J].医药前沿,2014,27(09):280-281.
[2] 陈赪.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102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30(04):1996-1997.
[3] 李德敬,汤超,苗金红,等.急性脑血管病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101-102.
[4] 佘以林.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26(35):21-22.
[5] 赵红霞,王权帝,谢秀丽.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疗效观察[J].饮食保健,2018,05(51):94-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