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8种热带树木在韶关地区引种适应性的研究初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8种热带树木在韶关地区引种适应性的研究初报
作者:王翠玲
来源:《广东园林》 2012年第4期
王翠玲
(韶关市园林科研所,广东韶关512026)
WANG Cui-ling
(Shaoguan Landscape Research Institute, Shaoguan 512026,China )
摘要:通过对黄花风铃木等八个热带树种在韶关引种后的物候性、抗寒性和适应性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比较后得知,黄花风铃木、海南红豆、海南黄檀和腊肠树这四个树种引种三年后的成活率可达到60%以上,同时抗性均较强,是适合在粤北地区引种的树种。
关键词:热带树木;粤北地区;引种;适应性;广东园林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2)04-0062-04
收稿日期:2012-03-01
修回日期:2012-05-04
Abstract: The phenology, hardiness and adaptability of 8 species of tropical trees, which were introduced to Shaoguan reg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adaptability of these species were preliminarily evaluated according to actual survival rate after three years plant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Tabebuia chrysantha, Ormosia pinnata, Dalbergia hainanensis and Cassia fistula among these 8 species were above 60%, which means it adapting to or basically adapting to the environment of north area of Guangdong.
Key words : Tropical trees; North area of Guangdong; Introduction; Adaptability; Guangdong landscape arthitecture
黄花风铃木Tabebuia chrysantha、洋红风铃木Tabebuia pentaphylla、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腊肠树Cassia fistula、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海南黄檀Dalbergia hainanensis、吊灯树Kigelia africana和凤凰木Delonix regia等树木原产于南美洲、非洲等热带地区,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温为20℃~32℃,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及热带季雨林及林区,生长良好。
而这些树木在粤北地区引种栽培的相关文献尚未见到,本实验拟对这些树木在粤北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研究,为在低温、有霜冻的地区引种栽培此类或相似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减少因盲目引种而造成不必要经济损失。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韶关市园林科研所基地。
韶关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均受季
风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
四季特点为: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
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年平均温度为18.8℃~21.6℃,1月平均温度为8℃~11℃,7月平均温度为28℃~29℃,平均温度超过25℃的主要集中在5~9月,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38.3℃~41.0℃。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6.0℃~-4.0℃。
降雨量为1 400 mm~2 400 mm,3~8月为雨季,9~2月为旱季。
试验地隐蔽度低,光照条件较好。
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的平均气温为20℃,最高温38℃,最低温-4℃,重霜期14 d,其中5℃以下的低温天气长达39 d。
2010年最低温度为-4℃,2011年最低温度为0℃。
1.2 实验材料
2010年6月初,韶关市园林科研所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引进黄花风铃木、洋红风铃木、蓝花楹、腊肠树、海南红豆、海南黄檀、吊灯树、凤凰木等8个树种的树木合计190株。
全部树干
截顶,只留少量叶片或不留叶片,株高保留约300 cm,其中凤凰木的树干用黑棉布包裹。
在引
进苗圃基地时,这些树木根部带有部分泥土,用遮光网包裹。
八种树木的名称、规格如表1。
1.3 实验方法
1.3.1 栽培方法每棵树木均用规格为50×50×50(cm)的植树袋定植,培养土为韶关常
见的酸性土——黄壤土,把植树袋置于大小为50×50×30(cm)的坑,放进树袋后,用泥土覆
盖与地面平齐,植株之间的栽培距离为150×150(cm)。
冬季未采取任何特殊防护措施,日常
养护管理只有除草、浇水。
1.3.2成活率观察分别在2010年9月(引种当年)、2011年2月和2012年2月测定这
8种树种的存活率,了解其对严寒、酷暑的抗性。
1.3.3物候期观察从定植当天开始进行观察,春季每隔2 d观察1次,夏秋季每4~6 d
观察1次,冬季每隔5 d观察1次,以1年为一个周期观察。
观察并记录枝叶生长期、孕蕾期、开花期、果期和绿期。
1.3.4综合物理抗逆性观察测定露天栽培环境下这8种树木的冷热抗性、干湿抗性、抗
病虫性等综合物理抗性数据,同时记录测定当天的气候条件作为参考。
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2010年最高温度为37.5℃,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七月下旬和八月,其中,气温达到35℃以上
的天数有21 d,年最低温度为-4℃,5℃以下的低温天气长达22 d;2011年最高温度为38℃,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数为33 d,年最低温为0℃,5℃以下的低温天气有17 d。
为了了解低温对这8种热带树木的影响,我们根据树木的受冻程度,制定了抗寒力分级标准,如下:
0级:地上部分基本死亡;
1级:极严重受害,树冠几乎全部受冻,但主枝或茎干部分仍具生命力,次年能恢复生长;
2级:严重受害,嫩叶、上部枝条和老叶受害;
3级:中等受害,嫩叶和顶芽受害;
4级:轻度受害,仅有嫩叶受害;
5级:基本无冻害症状[1]。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种成活率观察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洋红风铃木和蓝花楹在引种当年,遭遇夏季高温后,死亡率比较高。
翌
年遭遇极端低温天气后,成活率又再降低。
其中洋红风铃木、吊灯树、凤凰木全部植株死亡,
成活率为零。
其余五种树木最终成活率依次为:海南红豆>腊肠树>海南黄檀>黄花风铃木>
蓝花楹。
2.2 物候期观察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黄花风铃木、海南黄檀在引种的第二年就开花结果。
在实验基地采收成
熟果实的种子并随即播种,黄花风铃木的发芽率很高,播种了102粒种子,98个发芽,发芽率
达95%以上,当年播种的苗年底最高达50 cm;海南黄檀由于秋末采收种子,播种后遇到冬季低温,发芽率较低。
在冬季落叶的品种有黄花风铃木、腊肠树、蓝花楹和海南黄檀,整个生长期
均保持绿叶的树种是海南红豆。
2.3综合物理抗性观察结果与分析
重点观察了在夏季连续高温、干旱、阴雨天和冬季异常低温的情况下,这批树木耐寒、耐热、耐旱等综合物理抗逆性的表现(不作人工破坏试验)。
2010年冬季为极端低温气候,2011
年为正常气温年份。
结果表明:在耐寒性方面,以海南红豆为最抗寒,洋红风铃木、吊灯树、凤凰木三个品种
不耐寒,0℃以下低温霜冻就会死亡;在耐热性方面,对2010年夏季超过35℃的持续高温天气
下各种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发现,洋红风铃木、蓝花楹和海南红豆这三个树种的顶梢和嫩
叶在7月和8月停止生长,说明在高温下这三个树种的生长受到抑制,其它五个树种均有新叶
长出,顶梢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黄花风铃木和腊肠树有大量新叶萌发;在耐旱性比较中,海南黄檀和蓝花楹这两个树种如果超过5 d不浇水,叶片就会出现萎蔫黄化,其余树种的叶片
只是萎蔫但没有黄化现象;在抗病虫害方面,腊肠树、海南红豆、海南黄檀偶尔会出现食叶害虫,致使叶片缺刻穿孔,有一株蓝花楹出现了食心虫危害树干,其余树木未发现病虫害;在抗
雨涝方面,2010年6月中旬至8月这三个月有26 d是雨天,而培养土为黄壤土,土质较粘,
易积水,从引种当年9月份的成活株数来看,洋红风铃木和蓝花楹这两个树种不耐积水,因而
死亡株数较多,其他6个树种则未受到明显影响;2011年6月至8月的雨水天气有14 d,比2010年少,而且在存活的蓝花楹的植树袋周围进行了排水处理,所以蓝花楹引种的第二年和第
三年的成活率保持不变,即使2011年夏季超过35℃高温的天数多,蓝花楹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也不影响其存活率,说明雨涝、种植环境积水是造成蓝花楹死亡的主要原因。
8种树木的综合物理抗性结果见表4。
3 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1)通过引种实验,对这8个树种的实际成活率的高低、对低温霜冻气候的适应性和各物理综合抗性强弱等进行观察分析后发现:洋红风铃木、吊瓜树、凤凰木这三种树木因不能忍受粤
北0℃的低温霜冻天气而死亡,说明这三个树种不能适应粤北的气候。
海南红豆、海南黄檀、
腊肠树和黄花风铃木这四个树种的树木经过粤北两年低温霜冻和高温多雨的气候后成活率还能
保持在60%以上,抗性相对较强,其中黄花风铃木和海南黄檀引种第二年就开花结果,并能采
用引种植株的成熟种子进行播种繁殖。
2)黄花风铃木引种后连续两年都开花结果,在引种的当年因遭遇-4℃的低温天气导致部分植株受冻害死亡,翌年0℃低温天气下,仅有老叶受冻伤,叶尖焦枯,其它部位生长均不受影响;对播种苗的耐寒性进行观察后发现,黄花风铃木株高30 cm以上的种苗在0℃低温霜冻天
气下仅有部分叶片受到冻害而干枯,其他部位生长均不受影响,次年三、四月份,种苗顶梢就
会重新长出新叶,这说明黄花风铃木在引种当年需要做好防寒措施,要经过低温驯化后再推广
种植,以提高引种的存活率。
海南红豆在粤北引种后,整个冬季很少落叶,叶色翠绿,到了三、
四月,枝条顶部大量萌发新叶芽,新叶浅紫红色,直到五月初因叶片完全展开增大才变成绿色,有色相变化,株型能够保持均匀,且比较耐寒,引种成活率达到90%,是8个热带树种中最适
合在粤北推广种植的树种。
海南黄檀在每年12月份受到低温霜冻后就会出现老叶变黄、掉落,翌年2月底气温回升后顶梢就会开始萌发新芽,在夏季因高温干旱而使叶片和顶梢容易缺水萎蔫,需做好浇水工作防止干旱;海南黄檀的播种时间是11月底,但采取了防寒措施后,发芽不整齐,且生长速度慢,其在其他季节播种是否也会如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腊肠树在12月份会出现叶片变黄、老叶掉落,在0℃的低温条件下,老叶较容易受到冻害而出现焦枯斑块,在-4℃的极端低温霜冻天气下,顶梢和附近的叶片均会受到冻害;5月开始长新叶,枝叶萌发力较强,生长速度较其它树种快,引种的第二年植株高度平均在450 cm以上,对高温干旱气候适应性强;为了保持植株的株型美观,应于春季枝叶萌发前修剪过高的枝条和植株根茎部的散乱枝条。
3)本次试验中蓝花楹虽然成活率只有43.3%,但2005年在韶关市区北江桥头绿地首次引
种了1株胸径为30 cm的植株,经历了2008的冰灾和以后连续几年的粤北冬季的低温霜冻天气后,仍能茁壮成长,每年都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在2010年4月韶关市科研基地引进了一批蓝花楹种苗,引进时种苗只有6片真叶,株高5 cm,在2011年7月株高已达120 cm,冬季在温室
或有防寒措施的地方能安全越冬。
从而表明蓝花楹这个树种可以适当引进,但由于蓝花楹不耐
积水,种植地要求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宜种植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冬季露地要做好防寒措施,并尽量引种规格较大的植株,以增强其对粤北地区的低温抵抗能力。
3.2讨论
1)判断一个树种的引种是否成功,依据的原则通常有三条,即引种树木未经特殊防护措施能否正常开花结实、能否连续繁殖更新和是否保持原有的经济价值。
[2]这批热带树种除了黄花风铃木和海南黄檀在引种的当年开花结实,其它树种暂未观察到开花结实。
但需要说明的是,
此结果是从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对这批热带树木生长发育状况的调查数据得出,其调查
结果还不能完全反映这些树种对韶关地区环境条件的适应规律,因为树种的适应性评价必须建
立在长期观测的基础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这些树种的物候阶段和生长关键期进行更深入的
观测和研究;
2)不同栽培管理条件和立地条件对引种的树木成活率高低有很大的影响,本实验研究尚未对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和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对比,缺乏详尽的研究数据,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发现不同的树种对应的最好的的栽培管理和立地条件分别是什么,以提高引种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刘善修,吴绍球.1999年冬韶关市区园林植物冻害调查初步[J].广东园林,2000
(4):16-17.
[2]彭建松,肖辉,柴勇,等.昆明市引种的园林树木适应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4(4):30-34.
■审稿编辑:刘念林正眉
作者简介:
王翠玲(1972- ),女,广东兴宁人
本科,园林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引种、野生植物驯化等研究
E-mail: wangcuiling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