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空前的民族危机》优质课教学设计_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空前的民族危机
一、内容主旨
在国共两党内战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使中华民族陷入鸦片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民族危机。
国难当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始全民族抗战。
二、教学目标
知道日军侵华的相关事件,了解西安事变。
分析史料的背景和立场,初步掌握如何辨别史料客观性的方法。
理解到民族团结是战胜外来侵略者的重要保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作为第四单元“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民族解放”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开始。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在授课过程中可简单介绍二战的情况,为学生初二世界史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历史较为感兴趣,能够细节故事的方式表现三大事变的过程。
关于如何辨别史料的客观性,设计时找到了两则材料:中方和日方当事人的回忆录,学生通过度析史料逐步掌握方法。
)
四、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片段,提问:九一八那天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东北同胞会背井离乡,到处流浪?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导入本课。
过渡:九一八那天开始,中华民族陷入了鸦片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民族危机——日军侵华。
环节1:播放视频《九一八事变》,结合课本内容,学生填写九一八事变的相关要素。
设计意图:能够从视频和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环节2:出示九一八事变中方和日方的相关史料,提问:你认为哪一方的说辞相对可信?此外还能寻找哪方的说辞?
设计意图:能够分析史料的背景和立场,初步掌握如何辨别史料客观性的方法。
环节3:出示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学生分析漫画的含义。
出示相关文献史料,学生分析国民党对日军侵华的态度。
设计意图:能够从文献史料和漫画中提取信息,了解国民党对日军侵华采取的措施。
初步理解漫画的史料价值。
环节4:出示相关照片,讲述东北沦陷、日军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人民抗日以及日军在东北的暴行。
设计意图:能够从历史照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初步理解图像资料的史料价值。
过渡:日军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
占领东北三省后,日军的野心是否就此停止了?没有,日军继续向华北地区进军。
而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并派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军队“剿共”,使得张、杨的军队损失惨重。
在民族危亡之际,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并说服张、杨二人,停止了对红军的敌对行动。
1936年12月,蒋介石来到西安,强令张学良和杨虎城继续进攻陕北红军。
蒋介石一定想不到此次西安之行会如此多灾多难。
环节5:播放视频《西安事变》,结合课本内容以及相关照片,学生填写西安事变的要素。
设计意图:能够从视频和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了解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
环节6:出示表格,提问:西安事变成功捉住了蒋介石,如果你是当事人,你想怎样处置蒋介石?
设计意图:分析西安事变最后和平解决的原因,突出共产党的协调作用。
环节7:播放视频《七七事变》,结合课本内容,学生填写七七事变的要素。
出示相关照片和文献史料,分析国共双方对这次事变的态度。
设计意图:从视频和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了解七七事变的主要内容。
分析文献史料,了解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小结:在国共两党内战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使中华民族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机中。
国难当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