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到哪里去了》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到哪里去了》说课
一、教材分析
《糖到哪里去了》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饮用水”单元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做水的溶解性实验,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品,如砂糖和高锰酸钾等,并探究如何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即研究什么是“溶解现象”和研究如何加快溶解。

教材以研究溶解现象为重点,先通过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糖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接着对问题作出推测,然后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从而得出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溶解现象。

为了加深学生对溶解现象的理解,教材出示了砂、粉笔、方糖、食盐、味精等物质,让学生通过实验判断哪些物质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最后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课,对这一门新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对身边的科学更充满了好奇,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又是以实验为主,学生探究的兴趣比较浓厚,但学生年龄小,科学探究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有些欠缺,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通过观察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
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实验中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对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建立溶解概念。

四、说教法学法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综合使用观察实验法、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时提出问题,从实验中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亲身经历溶解过程。

五、说教学环节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激趣导入:
首先出示一杯饮料,让学生猜猜是什么饮料,在学生进行多种猜测之后随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们弄清呢?学生可能会说用闻、尝的方法,教师重点提示:当我们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千万不要尝,老师这是一杯饮料,可以尝。

接着激发学生:
谁愿意上来尝一尝?学生尝过之后知道它是一杯糖水。

我充分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问:你们知道糖水是怎样做成的吗?由于学生平时在家里都冲过糖水、牛奶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此时也乐于在同学面前展示,学生探究的兴趣比较浓厚。

2、实验探究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在学生介绍了制作糖水的方法后,我接着问: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杯糖水?学生都跃跃欲试,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实验课,动手操作没有目的性,往往会忽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我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动手做,而是让他们看大屏幕上的活动要求,先观察糖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知道了糖是白色的小颗粒状物质后让学生根据大屏幕上的活动要求制作糖水,学生做完糖水之后,我又问:糖的颗粒在水中变成了什么样子?学生通过刚才动手做糖水,初步建立了糖在水中看不见了的表象。

(2)对问题作出推测
糖化到水的哪些地方去了,有些学生并不是十分明确,我先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有的说糖化到水底了,有的说化到水的各个地方……针对学生的不同猜测,我很自然地引出了下一个实验的物质:高锰酸钾。

(3)实验验证
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后发生的现象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了解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
现象。

首先,把高锰酸钾轻轻放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其次,用筷子搅拌一会儿,高锰酸钾的颗粒又有什么变化?通过搅拌前后的两次对比观察,学生认识到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的很小,看不见了,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刚才做糖水中的糖到哪里去了,最后由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建立学生对溶解的认识。

3、巩固运用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溶解现象的认识,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先让学生猜一猜它们能否在水中溶解,再通过实验验证。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粉笔、五香粉不能在水中溶解,味精、方糖能在水中溶解。

4、拓展
学生在前面的实验中已经认识到方糖在水中溶解,只不过溶解得比较慢,因此,我放手让学生找加快溶解的方法,并在课外加以实践。

六、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取结论,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加强,如在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我预设的范围,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引导了
2、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
三年级的学生对刚接触的实验课报着好奇的心态,只觉得好玩,忽略了观察现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一个学生刚开始就把烧杯中的水弄翻了,影响了本组学生的实验。

还有一个同学用高锰酸钾做实验时没按要求放入②号烧杯中,而是又放在了①号烧杯中,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

3、对本节课的难点突破不够好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建立溶解的认识.在教学中学生虽然知道了高锰酸钾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了,但对溶解现象这一概念还比较模糊,我没有注重强调,而是一带而过,以致于在后面的实验中少数学生认为粉笔末也能在水中溶解,教学难点没有很好地突破,影响了教学效果。

4、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教学中我把做糖水和高锰酸钾这两个实验的时间安排的有点长,以致于在拓展阶段如何加快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都没有时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