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过关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过关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汇。
据此回答1—5题。
1、“善师四夷者,能治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
解析:选A 。
题干体现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最早在《海国图志》中体现出来。
故选A 项。
2、 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体用之争”中,两者的斗争焦点不可能包括
A 、 是否修建铁路、开矿山、兴电报
B 、 是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C 、 是否在同文馆中增设天文算学馆
D 、是否派遣留学生
解析:选B 。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洋务派与顽固派都代表封建地主阶级,都主张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二者的分歧在于用什么手段去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不可变者,伦幻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这种说法应归属于
A 、西学东渐成
B 、西学中用
C 、中体西用
D 、西体中用
解析:选C 。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强调中国传统的道德、体制是不能变的,能变的是中国的技术,是典型的中体西用思想。
4、“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其中。
”体现的观点属于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早期维新派
D 、维新派
解析:选B 。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强调了西方技术的先进,说明这一派别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中国技术的落后,但仅停留于物质层面,这与洋务派的观点是相符的。
5、从鸦片战争前后到期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A 、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 、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 、开眼开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 、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解析:选D 。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等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外国先近技术,开始开眼开世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现后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发展近代工业,洋务运动的失败让国人看到学习西方技术无法挽救中国,于是掀起了变法运动。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认识的加深,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据此回答6----7题。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郑观应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认为这是中国走向富强的根本。
7、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不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用评价下列人物中谁的思想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陈独秀
解析:选C。
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作为掩护宣传变法思想,减少了变法思想宣传的阻力,与题干表述相符。
新文化运动促使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向深层次发展。
据此回答8---10题。
8、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其根本目的在于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旧道德、旧思想卷土重醚,为其称帝做舆论准备,A,B两项为D项服务;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9、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解析:选B。
注意事件:1919年,这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文中“这一现象”即指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原因之一是“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其例子三项明显错误。
10、20世纪20年代初,大量女子抗婚、逃婚,她们的行为可能受什么影响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选C。
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传统的贞洁观念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怀疑,并发展为抗婚、逃婚等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实际行动。
11、20世纪初期,陈独秀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以后,认为中国革
命多次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B 、帝国主义与土方勾结力量十分强大
C 、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的长期毒害
D 、中国资产阶级具有先天的弱性
解析:选C 。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辛亥革命后,面对日趋黑暗的社会现实,他认为中国人没有觉悟是“造成今日危殆之势”的根本原因。
因此,他主张首先在思想上启蒙,把人们从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不断探索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探索的最高成就。
据此回答12----14题。
12、下列四幅图中,反映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是
解析:选D 。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13、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选A 。
③④已经不适合今天形势发展的需要了,故排除③④。
14、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他于20世纪20
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节制
资本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解析:选D 。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伟大理论。
据此回答15---20题。
15、毛泽东的哪项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D、武装夺取政权思想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D两项与题干不符;B项是邓小平的理论;只有C项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6、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D
17、1984年6月,邓小平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
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
谁也不好吞掉谁。
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
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对邓
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B、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倾向于社会主义吞掉台湾
D、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邓小平认为“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很明显他主张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台湾问题。
18、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强调了“一切从本本出发”的危害,从而从反而证明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
19、右图1998年长江抗洪这一画面
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
方面的内容
A、代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
B、代表中国先进的文化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运用能力。
A、B、C三项表述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但图片反映的事件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相关。
D项则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的根本利益
D、按规律办事
解析: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0题16分,第21题19分,第22题15分,共50分)
20、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趔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起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2)中国历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2分)
(2)19世纪40---7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两个著名思想主张是什么?(4分)
(3)请列举三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
并分析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
(6分)
(4)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4分)
答案:(1)林则徐。
(2)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或革命、建设中照搬俄国模式、苏联模式等)。
原因:脱离当时中国实际。
(4)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21、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列几位人物。
①------《海国图志》一书的作者
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③------著有《新学伪经考》
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⑤-----《新青年》的创办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五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五个派别。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
编号②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③______________;编号④__________________。
(3分)(2)分别概述编号①③④所代表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
(3分)
(3)编号②③④⑤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6分)
(4)据材料暗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7分)
答案:(1)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2)鸦片战争后机关报思潮萌发,地主阶级先进人士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90年代以后以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20世纪初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①救亡图存是学习西方的主题,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经历了一个由浅
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以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22、分析下面四幅历史图片:
请回答:
(1) 图一和图三在党的历史上有什么重大贡献?(4分)
(2) 图二中的人物在视察中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3分)
(3) 图四中的人物在新时期又提出了什么科学理论?回答了什么重要问题?(4分)
(4) 简要概述这四幅图在我党历史上引起的思想领域的重大变化。
(4分)
答案:(1)图一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图三明确提出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
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3)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4)图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图二对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和认识问题从理论上做出了新的回答,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图三、图四使我们党有了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在孕育形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