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
(王维)
——五言律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誉为诗佛。蒲州(今山 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 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 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 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 成一派之宗。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 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 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 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 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 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 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 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 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 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 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 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 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 原时欣喜的感受。

云与水 气堤刚 与岸刚
面 初
湖相涨

水平起 相,来 连漂,
云 脚
。浮水

筑的枝莺 巢燕。,从 。子不争几
,知着个 衔是抢地 着谁占方 春家向飞 泥刚阳来 忙飞的的 着来树早
谁几 家处 新早 燕莺 啄争 春暖 泥树
掩高要 马的使各 蹄青人色 。草眼各
刚花样 刚缭的 能乱花 够,渐 遮不渐
浅乱 草花 才渐 能欲 没迷 马人 蹄眼
导新
入课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面请一个同
学,给我们翻 译一下。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 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 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 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 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 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 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 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 南县境)人。白居易是我国古 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其 诗语言通俗易懂。著有《白 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代表作 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 《卖炭翁》、《长恨歌》、 《琵琶行》等。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首联 叙事—出使边塞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 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情。
喜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
暧,微带苍茫 。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 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
爱国主义精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
堤掩也 。映走而
于不我 绿够最 杨,爱 阴看的 里也是 的看那 白不走 沙足

绿最 杨爱 阴湖 里东 白行 沙不 堤足
1.默读全诗,找一找全诗是围绕哪个 字展开描写的。
2.围绕诗眼“春”,诗中勾画了 哪些早春特有的景物?
3、诗中的春景本是一些零 散的片断,诗人如何把它们组合
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
对仗要求:
两句中的短语结构和 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 像古代的仪仗队一样,两
两相对。
想一想?
文中哪几联诗句使用了对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内容总结:
全诗以“
”字行为线索,从
起,
孤至山寺
终。白以沙“堤 ”字为着眼点,
写出了自春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 之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 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 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 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 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 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 延。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 日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 河水闪闪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 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
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使至塞上》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
名词解释
• 早莺:早来的黄莺。 • 暖树:向阳的树枝。 • 新燕:刚飞来的燕子。 • 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 • 渐欲:渐渐的要。 • 浅草:不高的青草。 • 行不足:玩赏不够。 • 云脚:下雨前后出现的接近地面的云气。

,漫

贾行 公于 亭孤 的山 西寺 面的 。北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的面湖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 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 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பைடு நூலகம்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 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 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 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水平、云低
钱春 塘 湖
早莺、新燕 乱花、浅草
喜 悦 之 情
孤山寺


贾公亭

白沙堤
忘 返
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千 古 名 句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
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
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 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 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渡荆 门 送别
李白

者简介

入新课

译原文
理 解诗意

入探究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彰明 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他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象 瑰丽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韵和谐多 变。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 《古风》59首,《长干行》、《子夜吴 歌》、《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等, 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 山》、《早发白帝城》等
诗人落足在一个“行”上, 从全湖一个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 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采用“游踪”
的手法组织画面。
4.通过对这些春景的描绘,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
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 情
欣赏诗歌一般的方法
一、抓诗眼 。 二、寻景物。(根据“诗眼”,寻找诗歌
中的景物,想像诗中画面) 三、悟诗情。(根据诗中的景物,体会诗 人寄寓其中的情感,与诗人同悲共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