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运输机场视觉导视系统设计四维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运输机场视觉导视系统设计四维发展趋势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机场视觉导视系统设计也经历
了4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通过研究全球多个主要国际机场的视觉导视系统,多元、立体、新材料、新媒体是其发展方向。

未来中国民用运输机场视觉
导视系统设计以三维立体同新媒体相结合的四维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理念为
指导,将促进各个民用运输机场视觉形象的辨识性,并提高我国视觉传达
专业设计实践及教育研究水平。

关键词:民用运输机场;视觉导视系统;四维设计
1我国民用运输机场视觉导视设计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逐步发展成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民用运输机
场视觉导视系统作为民用运输机场的配套设施,从无到有经历了四个主要
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前(1910-1948年)。

1910年,清政
府筹备航空事业成立飞机修造厂,修建了历史上第一个机场——南苑机场。

1929年成立的中国航空公司,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抗日物资及人员的运输
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特殊时期多为军民共用机场,仅设置非常少量文字
导视标识。

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萌芽时期(1949-1977年),以原
有机场为基础,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民用运输机场。

1958年,首个新建民
用运输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投入使用。

由于当时航班架次较少,基础设
施较为落后,加之建筑结构简单、空间较小,仅有中英文导视标识。

随后,中国民航局脱离军队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促进了民用航空事业的快速
发展,机场视觉导视设计开始萌芽。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上升发展时
期(1978-2006年),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促进了国民经
济蓬勃发展,国际交流和贸易往来增多促使民航客流量显著提高,机场导
视系统的设计也随之进步。

1980年,元旦北京首都机场第一航站楼投入
使用,除中英文标识外,增加了国际通用图形标识。

1983年,随着城市
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颁布了由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陈汉民教授参与
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3818-1983),规定了15个用于公共场所的图形符号,视觉导视设计开始有了
统一的标准和设计规范。

此外,改革开放也促进了文化、艺术、教育的革新,现代设计理念首先影响了中国沿海城市的设计认知和设计实践,设计
行业从传统的工艺美术中脱离出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企业形象设计
理论经日本、香港传人中国,视觉导视系统作为企业形象设计应用系统的
组成部分为教学研究和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阶段是平稳提升时
期(2007年至今),我国民用运输机场进入了第二次建设浪潮,主要是
对原有机场的改扩建和支线新机场的建设,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
年就将有9个机场建成或开工建设”。

我国要形成枢纽机场、干线机场、
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综合机场体系,机场视觉导视系统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
的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图形符号的
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对未来的机场视觉导视系统提出内容详实,设计规范、现代高效、辨识性强、艺术性高的全面要求,中国的机场视觉导视系统发
展将迎来一个创新发展阶段。

2国内外民用运输机场视觉导视系统设计
民用运输机场视觉导视系统以设计学、符号学、语义学和心理学认知
研究为基础,各个国家都遵循一定的图形符号设计准则,以保证各国旅客
的识别。

通过对当下全球主要国际机场的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研究,可以一
窥视觉导视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2.1美国亚特兰大哈茨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
美国亚特兰大哈茨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连续十九年排名全球最繁
忙的机场,该机场有国际和国内两个航站楼。

其中,国内航站楼又分为相
通的南北两个子航站楼,起到分流旅客的作用,通过地下轨道交通连接国
内国际航站楼之间的七个卫星厅。

相较多个航站楼的建筑结构,这种多卫
星厅的设计既能通过卫星厅数以百计的登机口保证大量旅客的运输需求,
又能将手续办理流程集中设置在两个航站楼,视觉上反而更加简洁,这应
该也是亚特兰大机场能保持高效运输的原因之一。

亚特兰大机场视觉导视
系统采用以文字为主、方形图形符号为辅的表现形式,采用蓝底白图的传
统导视牌,国内出发的南航站楼采用红色背景,北航站楼采用蓝色背景。

整体视觉导视系统设计形式简洁、色彩稳重(见图1),但材料相对单一。

2.2德国科隆波恩国际机场
德国科隆波恩国际机场是德国仅次于法兰克福国际机场的第二大货运
机场,仅有两个航站楼,但其视觉导视系统却在全球独树一帜,该机场的
视觉导视系统由著名设计师吕迪·鲍尔(Ruedi·Baur)主持设计,其是
视觉语言理论的践行者,强调导向系统和信息组织理念。

吕迪·鲍尔认为,图形语言能打破文字语言的限制,可以通过多维的表现手法来突出机场形
象的辨识性。

机场导视系统以高度抽象的简练图形符号为主,利用粗重的
黑色线框和鲜艳的色块表达出现代、活力和童趣,使人过目不忘(见图2)。

在呈现形式上,将尺寸夸张的彩色半透明图形符号粘贴在机场的建
筑玻璃立面上,兼具功能和装饰性,是设计理论研究同设计商业实践相结
合的重要案例,其独特的设计也体现出德国在设计多样性上的探索精神。

2.3
日本東京成田国际机场
日本东京成田国际机场是亚洲重要的枢纽港之一,其口号是“连接日
本与世界”。

成田国际机场2022年第三航站楼启用,其视觉导视设计将
多种材料同建筑立面相结合。

在地面上结合人流动线设计成走道的形式,
采用红色代表进港引导,蓝色代表出港引导,部分走道采用塑胶材料,并
标注引导图标和距离,采用日文和英文为主要文字语言,导视图形清晰、
色彩明快,具有非常强的识别性;在立面墙面上设计有较大的平面黑白反
向色引导图标,图标设计在符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采用白色方形图垫底,与方形图等宽的三角形引导箭头非常醒目。

顶面利用波浪形的塑料幕布,
打印有航站楼距离及指向信息,多角度传递信息(见图3)。

航站楼内的
家具等采用日本无印良品品牌产品,其色彩、质感与视觉导视系统相呼应,反映出日本在机场导视系统设计中追求简洁质朴、严谨标准化,充分利用
空间与材料的现代设计理念。

2.4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以其热情周到的服务、瑰丽的室内景观及琳琅满
目的免税商店、独树一帜的娱乐设施连续5年被评为全球最佳机场。

该国
际机场有3个航站。

其视觉导视系统采用方形图标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
文字导视以英文为主,同时标注繁体中文、马来语和日文。

形式上以灯光
导视牌为主、机场玻璃立面为辅助。

除此之外,还别具匠心地将指示符号
同景观装饰相结合。

色彩上黄色代表进出港和联程标识、机场交通服务,
蓝色则代表机场设施,红色代表警示,明快清新的颜色在黑色导视牌上分
外清晰,也使其从机场色彩缤纷的景观中脱颖而出(见图4)。

该机场视
觉导视系统设计内容详细,满足各国旅客的需求,色彩清新明快体现出这
个年轻岛国的活力,也反映出新加坡较高的文化艺术水平。

2.5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于2022年
启用。

视觉导视系统沿用蓝底白图的灯光导视牌,导视图标造型和文字按
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规范设计,
文字以中英文为主,整体设计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
国内国际机场基本一致,虽然设计标准、执行规范与国际接轨,但色彩使
用则相对单一,略缺乏艺术化和个性的体现。

3民用运输机场四维视觉导视系统发展趋势
通过对以国际国内民用运输机场的视觉导视系统的分析,可预见未来
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民用运输机场视觉导视系统设计有
4个发展方向。

①多元化的视觉导视系统设计风格。

导视设计风格更加多
元化,利用童趣、极简等表现形式,在规范原则的指导下打破原有单一色
彩和表现手法的限制,突出机场的个性。

②立体化的视觉导视系统设计表现。

利用建筑空间结构,将视觉导视设计同空间紧密结合,在丰富人的视
觉角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③新材料的视觉导视系统呈现。

使
用绿色环保材料和新型材料结合建筑空间,从而达到独特的触觉体验和视
觉享受。

④新媒体的视觉导视系统技术。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动
态和虚拟导视技术的应用将从时间维度上丰富人们的视知觉。

四个方向并
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四维视觉导视系统。

四维视觉导视系统主要指的是视觉导视系统走向空间和时间的扩展,空间
上从长和宽的二维平面,结合高度走向三维立体,而新技术将加入时间这
一概念。

在我国大力發展民用航空的大背景下,机场视觉导视系统的设计
将提高机场运输效率、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体现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创意产业及设计教育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