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21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1.6710
D.冰和水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构成相同
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H B.Mg C.Cl D.P
4、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质子数为11
C.最外层电子数为1
D.核外有3个电子层
5、搭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手机,在没有网络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精准导航,其中高精度铷原子钟起了重要作用。
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属于非金属元素B.铷的元素符号为Rb
C.铷原子的中子数是37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6、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C.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干冰升华过程中,干冰分子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
7、铬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金属。
如图是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铬原子的质子数是24 B.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g
C.铬属于金属元素D.铬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8、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尘土飞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温度升高,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C.电解水——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都不能再分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9、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水凝结成冰,说明水分子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分子
B.大块石头碎成小块石头,说明分子可以被分裂
C.水银温度计受热汞柱上升,说明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10、锂电池是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主要电源。
结合图示,有关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离子符号是Li+
C.表示核内有3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微粒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该离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2)若B微粒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y=____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2、今年,广州“镉大米”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
赵圆圆,史思涵,王雨菲,张安然,游一诺,高若曦,靳诗曼,刘宇晨,赵文菲同学查阅了镉的相关信息:①镉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ⅡB族。
②镉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3,有韧性和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
③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镉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对镉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
A.镉属于金属元素B.一个镉原子中有48个质子
C.镉原子示意图中X=18 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2)归纳镉单质的化学性质______。
3、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能说明粒子运动的是______,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______。
(填序号)
①美酒飘香②盐咸糖甜③干冰升华④轮胎爆胎⑤热胀冷缩⑥水银非银
4、小樱上课时没来得及抄完老师的课堂笔记,请你帮她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
(1)甲中①是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
(2)乙是氦、氖、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
②氦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___不同。
5、在“宏观一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图所表示的四种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图④对应的微粒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千克,相对原子质量为m,另一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千克,求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求:
(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一个氧原子中有多少个中子?
3、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kg,求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计算
(1)已知K+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20个中子,则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___kg?(写出计算过程)
5、有关原子的计算。
(1)等质量的镁与铁中,所含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
(2)某R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克,则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1、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无任何结构的实心球。
直到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你认为原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实验验证)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ɑ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
(知识支持)α粒子源可放出放出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
已知金箔极薄,重叠了约3000层左右的原子。
卢瑟福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不改变原来的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角度偏转(如上图所示),极
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解释)(1)若α粒子撞击到电子,_______(填“明显影响”或“几乎不会影响”)α粒子运动轨迹
(2)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卢瑟福认为是“撞上了原子内一个质量很大的中心”,你认为这个”中心”是_____
(3)一小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角度偏转,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
(4)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不改变原来的方向,说明_______(选出正确选项)
A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结论)(5)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画出你所认为的原子模型____。
(拓展)(6)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_______
(7)合成或发现新元素是化学家的重点课题之一,科学家将铅和氪两种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新型元素,这种变化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A、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花香分子运动到了鼻腔中,此选项表述正确;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此选项表述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冰和水化学性质相同是由于分子构成相同,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A。
2、B
【详解】
A、微粒在不断运动,水结成冰只是水分子运动速度减慢,但不会停止,故选项错误;
B、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使水分子与糖分子混合,故选项正确;
C、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D、分子之间均存在间隔,物质的状态只影响分子间间隔的大小,固体难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间隔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A、“H”的元素名称为氢,由“气”字旁可知,氢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Mg”的元素名称为镁,由“金”字旁可知,镁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Cl”的元素名称为氯,由“气”字旁可知,氯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P”的元素名称为磷,由“石”字旁可知,磷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A、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错误。
B、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是11。
正确。
C、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
正确。
D、弧线表示电子层,所以核外有3个电子层。
正确。
故选A。
【点睛】
5、B
【分析】
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铷元素汉字名称中,有“钅”字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伽的元素符号是Rb,故选项正确;
C、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37,中子数不是37,故选项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 47,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质子、中子、电子更小,错误。
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正确。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A、元素信息图中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由图可知,铬原子的质子数是24,选项正确;
B、元素信息图中正下方的数字就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2.00,选项错误;
C、铬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D、由铬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铬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选项正确;
故选B。
8、D
【详解】
A、用肉眼能直接看到的物体都不属于分子,例如浓烟、尘土、火星,错误;
B、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隙变大,错误;
C、电解水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但原子不能再分,错误;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故:选D。
【点睛】
9、D
【详解】
A、水凝结成冰,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明水分子不发生改变,没有产生了新的分子,选项A错误;
B、大块石头碎成小块石头,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大块石头和小块石头中的分子没有改变,选项B错误;
C、水银是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利用了汞原子的间隔受热变大,而不是体积变大,选项C错误;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向四周扩散,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闻到香味,选项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
A、锂是金字旁,所以是金属元素。
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符号为Li+。
正确。
C、表示核内有3个质子。
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
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
(1)Mg2+
(2) 7 得到
【解析】
(1)
若A微粒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那么质子数比电子数大2,有12个质子,为12号元素镁元素,则该离子为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2)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B微粒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y=17-2-8=7,该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2、
(1)D
(2)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有毒
【解析】
(1)
A.由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镉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B. 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一个镉原子中有48个质子,故选项正确;
C. 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镉原子示意图中X=18,故选项正确;
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 4,单位不是“g”,故选项错误,故选:D;
(2)
镉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 9°C,沸点765°C,密度8. 64g/cm3,有韧性和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有毒等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3、①③ ②⑥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能说明粒子运动的是:①美酒飘香是微粒运动的结果;③干冰升华是分子运动和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②盐咸糖甜:不同的微粒性质不同;⑥水银和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其构成微粒不同,性质不同;故答案为:①③;②⑥。
4、(1)
【解析】
(1)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也可以构成分子;
(2)
①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7-2-8=7。
②同一元素质子数相同,氦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5、三 S2-钠>镁>铝
【详解】
①为钠元素,是11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11,故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②③中均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原子核外均有3个电子层,均位于第三周期;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质子数=原子序数,16号元素是硫元素,该微粒表示硫离子,硫离子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 由以上分析可知,图④对应的微粒为硫离子,硫离子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S 2-;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呈正比,相对原子质量:钠<镁<铝,故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钠>镁>铝。
三、计算题
1、解:由于相对原子质量=112
⨯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的质量,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质量之比;
设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
akg m bkg x
= bm a
x = 答: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m a 。
【详解】
解析见答案。
2、(1)相对原子质量=121/12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质量的=26262.657101.993101/12
kg kg --⨯⨯⨯≈16 (2)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6-8=8
【详解】
见答案
3、12n m
【详解】
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kg ,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kg
1
mkg 1212n =m ⨯。
4、
(1)39
(2)解: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26-2611.99310kg 24=3.98610kg 12
⨯⨯⨯⨯ 答: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63.98610kg ⨯。
【分析】
(1)
K +是钾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K +核外有18个电子,所以钾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钾原子中19个质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钾的相对原子质量=20+19=39;
(2)
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详见答案。
5、7:3;
12a b 【详解】
(1)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真实质量成正比,等质量的镁、铁中,所含原子个数比为
124:156=7:3;
(2)R 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 克,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 克,则R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g
12a =1
b bg 12⨯。
四、实验探究
1、几乎不会影响原子核离核较近的ɑ粒子,受原子核正电排斥作用,改变运动轨迹 B
质子不属于
【详解】
(1)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若α粒子撞击到电子几乎不会影响α粒子运动轨迹,故填:
几乎不会影响;
(2)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卢瑟福认为是“撞上了原子内一个质量很大的中心”,你认为这个”中心”是原子核,故填:原子核;
(3)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也带正电,相互排斥,所以一小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角度偏
转,故填:离核较近的ɑ粒子,受原子核正电排斥作用,改变运动轨迹;
(4)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不改变原来的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故选:B;
(5)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画出原子模型,故填:
;
(6)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是质子,故填:质子;
(7)将铅和氪两种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新型元素,这种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元素种类不变,故填:不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