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所得税影响
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解析

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解析作者:曹文芳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16期《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所得税》明确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其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是一种全面收益观下的所得税考量。
当资产的价值增加或是负债的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根据配比原则,所得税费用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资产的价值增加或是负债的价值减少并不意味着收益的真正实现,有可能只是潜在的收益,并没有发生纳税义务,于是,所得税费用与应纳所得税产生了差异。
为了平衡二者的差异,递延所得税应运而生。
实质上,对于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口径与税法计价基础各自有其遵循的标准,会计核算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标准,税法遵照的是收付实现制标准。
一定情形下,同一资产(负债)的会计账面价值就与其税法计税基础出现了不一致的矛盾,表面上,递延所得税是对当期所得税费用与应纳所得税的平衡,本质上说,递延所得税是对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两种记账基础的平衡。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下,针对投资性房地产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处置等环节,企业会计核算口径与税法计价基础出现了不一致,导致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发生了变动,进而产生了收益,产生了应纳所得税,由此就产生了所得税纳税调整问题。
下面通过举例逐层分析投资性房地产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处置等环节涉及的所得税问题,以弄清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的产生与转回的来龙去脉。
[例]2007年1月1日,长江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得位于繁华商业区的一层写字楼,并当即招租给南方公司。
租期1年,年租金4万元,年末一次收取(不考虑营业税)。
该层写字楼的买价为400万元,相关税费20万元,全部以银行存款一次性付清。
该写字楼预计的使用年限为30年,不考虑残值因素,税法规定直线法折旧,且税法使用期限与会计使用年限一致。
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税调整

1
2
3
4
5
……
9 三、投 (第一年) 0
0 450 325
-125
资性房(第二年) 450 325 480 295
-60
地产 (第三年) 480 295
0
0
185
10 合计
此外,还需根据该表第 10 行的纳税调整额合计数,填列附表
三“应纳税所得调整明细表”中第 10 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的
第三项“调增金额”(金额为负时填写第四项调减金额)。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若存在应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土地增值税 300
贷:待摊费用— ——预交土地增值税 300
(3) 在2008年10月清缴土地增值税款时,需补交200万元
(500-300)土地增值税款: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土地增值税 200
贷:应交税费— ——应交土地增值税 200
借:应交税费—— —应交土地增值税 200
纳税的调整,应与自有固定资产一并,填报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 纳税调整明细表”,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摊销会计与税法差异 进行调整。
(3)甲公司的所得税处理。 甲公司在三年中分别就所得税编制如下会计分录(表 3):
表3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单位:元
借:所得税费用
1250000
贷: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0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300000
(2)甲公司该投资性房地产的纳税调整。
甲公司该投资性房地产三年的账载金额和计税基础等相关数
据如表 1 所示。其中第一年纳税差异调整额包括三部分:一是自用
固定资产转换成投资性房地产时会计确认但税法不认可的公允价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影响

探索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 模式的结合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市场环境 ,探索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模 式(如成本模式)的结合应用 ,以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投资 性房地产的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优点
基于实际成本,较为客观,易于理解和操作 。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法从市场或收益角度确定公允价值 的投资性房地产。
局限性
无法反映市场变化和未来盈利能力,可能存 在低估或高估风险。
04
CATALOGUE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财务报表的 影响
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资产价值变动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上升会增加资产价值,反之则减少。
租金收入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影响投资性房 地产的租金收入确认,进而影响企业 利润。
对税收的影响
所得税
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导致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产生差异,进而影 响所得税费用。
房产税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价值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房产 税的计算。
02
CATALOGUE
引言
资本结构变化
公允价值变动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的重新计量,进而影响资本结 构。
流动性风险
公允价值变动可能影响资产的流动性,增加或降低流动性风险。
对利润表的影响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01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影响利润
总额。
所得税费用
02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影响所得税费用,进而影响净利
润。
每股收益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会 计准则
进一步细化公允值计量的具 体规定,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 作性和指导意义,降低企业主 观判断的空间。
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纳税调整

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纳税调整【摘要】在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中,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内容,这是适应会计外部环境的重要变化。
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个全新资产构成要素,是企业和税务共同面临的新问题。
如何在实务中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会计核算,并做好纳税调整工作,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界定投资性房地产资产要素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资观念的改变,对有关房地产或物业项目进行投资,渐成一种时尚。
有的企业将房地产投资作为主营业务;有的企业在经营其他业务的同时,兼营房地产投资业务;有的企业投资房地产主要是为了房地产增值而盈利;有的企业投资房地产则是为了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
目前,在西方国家的企业中,将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经济现象。
在我国,近几年来,这种投资行为已逐渐在一些企业中流行,甚至成为了一些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新形势不相协调的是,对这一新生事物在以往只是将其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看待。
但是,这种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净值往往不能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在经过数年以后,它们的市场价值不仅可能高于其账面净值,而且经常高出其账面原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另外,对房地产的投资一般金额大、周期长、流动与变现能力较差,往往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处理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将它们按照流动资产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价原则来处理,也是不合适的。
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中,将“投资性房地产”单独予以界定是顺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规范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在会计实务中,一项房地产是属于一般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还是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其确认取决于其持有的目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所得税的影响

500
月 3 0 日收市,该
的价格跌至26元。
x 长 亮 科 技 股 票 下 跌 金 额 = (35-26) 6 000=54 000(元 )
Commercial Accounting 12018.07.14 期 1 1〇1
OMMERCIAL
■
CCOUNTING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4 000
贷 :交 易 性 金 融 资 产 ----公允价值变动
摘 要 :交 易 性 金 融 资 产 持 有 期 间 公 允 价 值 随 着 市 场 价 格 上 下 变 动 ,在 资 产 负 债 表 日 ,该 公 允 价 值 变 动 用 损 益 类 科 目 “公 允 价 值 变 动 损 益 ”科 目 核 算 ,月 末 转 入 “本 年 利 润 ”,但 在 计 算 企 业 所 得 税 时 ,是 否 应 该 将 “公 允 价 值 变 动 损 益 ”纳 入 到 计 算 企 业 所 得 税 的 范 畴 ,在 会 计 处 理 上 存 在 着 较 大 的 差 异 。 关 键 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企业所得税
。
业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要以
为 投资
,投 资 的 时 间 短 于 一 年 ,投资
“公 允 价 值 变 动 损 益 ”,
使企业
业
x 得 税 12 0 0 0 元 (48 000 2 5 . )。二 是 将 “公 允 价 值 变 动 损 益 ”
的 目 的 是 赚 取 短 期 利 润 ,一般通过证券公司等二级市
年 利 润 ”,而
,公 司 务
据 “本 年 利 润 ’ :
产— 公 允 价 值 变 动 ”核算的是持有期间股票公允价值的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是指企业以各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这些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在会计上通常计入当期损益,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能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具体来说,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的纳税调整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调整:当公允价值变动导致资产或负
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时,可能会产生递延所得
税资产或负债。
这时,需要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反映这些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变化。
2.永久性差异的调整:有些公允价值变动可能导致会计利润与应
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永久性差异,如某些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
价值变动。
这些差异需要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进行调整。
3.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除了上述两种调整外,还可能涉及其他与
公允价值变动相关的纳税调整事项。
这些事项应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予以反映。
在填制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时,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正确计算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纳税调整。
同时,企业还应注意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协调,确保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影响

账 的基准不 同 , 使得会计 和所得税之 间的账 务处 理产生 了区别 , 导 致所得税 暂时性差异 。合并情况 下企 业不对 所得税 暂时性差异 中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确 认 , 因为 旦确认所 得税负债 , 将导致 商誉 的增加 , 而商誉 的增
一
加将增加商誉减值 的可能性 , 在确认递延所得税 负债后 又增加 了企业 商誉 的账 面价值 。
公允价值将对所得税 产生不 同的影响 。 本 文将分 别探讨 企业 在初始 计量 和后 续计 量过程 中因公 允价值 使用对 所得税会计 的影 响。 公 允价值 的初始 计量同企业所得税的关 系
一
的初始计量 同税法 中的规定大体一致 , 因此在账务处理 上不会存在差异 。如《 债务重组》 准则 规定 , 以非现金资 产清偿债务 的, 应当以该非现金资产 的公 允价值进行人 账。 《 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对债务重组方式形成 的资产 以 公允价值和相关税 费作为人账的基准。 通过对会计和税法规定的对 比可以发现 , 企 业非货 币性资产 在初始 时采用公 允价值计 量不 会产生所 得税
、
( 一) 不存在差异 的企业 资产 和负债 金融资产 和非货 币性 资产在进行初 始确认时 , 按 照 《 企业 会计准则 》 的要 求 , 同税 法 的规定 不存在 差异 , 不
会导致所得税会计 问题 的产生 。
合并 过程 中的资产 和负债 都 以历史成本计 价 , 维持原计
税基 础不 变 。
市场价值变化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 , 按照《 企业会计准 则》 的要求 , 计人企业 的当期损益 , 从而影 响企业 利润总 额 。通过 以下对投 资性房 地产公允 价值发 生变化 的实 例, 讲解公允 价值 变化如何影 响企业所得税 。 某 市 A公 司为一家房地产企业 ,于 2 0 1 2年 1 月1 日 将一栋商 品房对外 出租 。 因该 商品房所处地段房产交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税如何处理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税如何处理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应该注意:1、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2、以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
3、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即不可逆转。
4、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等。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不在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减值测试。
5、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鸿昌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1)2015年1月1日,鸿昌公司以40000万元总价款购买了一栋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沿街楼。
该沿街楼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单价为2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鸿昌公司计划将该沿街楼对外出租。
(2)2015年,鸿昌公司出租上述沿街楼实现租金收入1000万元,发生费用支出(不含折旧200万元。
由于市场发生变化,鸿昌公司出售了沿街楼总面积的20%,取得收入8400万元,所出售沿街楼于2015年12月31日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利润的影响

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方向
加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会计信 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加强公允价值的监管,防止滥用公 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提高计 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提高我 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
企业应对公允价值变化的策略
建立完善的公允价 值计量体系,确保 公允价值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培训: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 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励制度,鼓 励财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引进人才:招聘具有丰富经验和专 业知识的财务人员,提高团队整体 素质
加强内部沟通:加强财务部门与其 他部门的沟通,提高财务人员对企 业整体运营的了解
加强风险管理, 提高应对市场波 动的能力
加强内部控制,确 保公允价值计量的 合规性和有效性
加强信息披露, 提高透明度,增 强投资者信心
感谢您的观看
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的预期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公平交易中 愿意支付的金额。
公允价值通常用于计量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以反映其市场价值。
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 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市场法:根据市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 成本法:根据成本确定公允价值 收益法: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确定公允价值 比较法:根据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
直接影响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可能 导致利润的波动
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解析

值增加或是 负债 的价值减少并不 意味着收益的真正实现 ,有可能
只是潜在的收益 , 并 没有发生纳税义务 , 于是 , 所得税 费用与应纳
所 得 税 产 生 了差 异 。为 了平 衡 二 者 的差 异 , 递 延 所 得 税 应 运 而生 。
的使用年限为 3 0年 , 不考虑残值因素 , 税法规定直线法折 旧 , 且税
益, 产生 了应纳所得税 , 由此就产生 了所得税 纳税调整 问题。下面 通过举 例逐层分析投资性 房地产初始确认 、 后续计量 、 处置等环节
业取得投资 性房地产 ,按照取得时的实 际成本来计量 。而税法规 定, 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 , 按其实际购买价款和支付的 相关税费作为成本。结合本例 , 初始确认环节 , 会计上确认该写字
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 先) 《 企 业会计准则第 3号——投资性房地产》 规定 , 企业有确凿 证据表 明投资 眭房地产 的公允价值 能够持续可靠取得 ,允许采用 公允价值计 量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下 ,针对投资性 房地产初始确 认、 后续计量 、 处置等环节 , 企业会计核算 E l 径与税法计价基础 出 现 了不一致 ,导致投 资性房地产价值发生了变动 ,进而产生 了收
( 1 ) 2 0 0 7年 1 月 1日购人写字楼 : 借: 投资性房地产—— 写字楼 ( 成本 ) 贷: 银行存款
( 2 ) 2 0 0 7 年l 2月 3 1日确认 租金收入 :
资产 、负债
借: 银行存款
± 纳税 谰 糕 额
账嘶价值 I 计税基础
贷: 其他业务收入 ( 3 ) 调整写字楼 的账面价值 :
用 会 计 分 录 记 录 上述 流程 为 :
借: 所得税 费用 / 商誉 / 资本公积 一其他资本公积 ( 最后补平 )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税调整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税调整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其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确认、计量与相关信息的列报,由此产生了对企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认要求。
税法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的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对其计提折旧或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这样,就产生了投资性房地产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的所得税纳税调整问题。
一、所得税调整原因及项目分析投资性房地产在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时所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资产评估造成的持有损益,按会计准则的要求,一方面要调整资产的账面成本,另一方面将持有损益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利润。
而税法规定,资产的持有损益在没有实现前不得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不对持有损益征税。
在确认资产的计税基础时仍按其折旧或摊销处理。
这种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的差异形成的调整内容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资产在会计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确认的持有损益,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应该按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对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相应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也要进行调整。
二是在企业选择的资产使用年限与税法规定的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下,资产折旧或摊销额与税法规定形成的差异不仅会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也可能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这部分差异也要做出相应的纳税调整。
二、所得税调整例解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确认持有损益。
税法不承认持有损益,不允许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只承认资产在规定使用期限内的折旧或摊销。
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要求,企业由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形成的所得税调整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在资产的使用期与税法规定不一致时,所得税调整则表现为另外一个层次,使得所得税调整业务十分复杂。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影响

加强财务报告的审计和监 管
通过加强审计和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提供的 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地反映了投资性房地产 的公允价值情况,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
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1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 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 房地产。
02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 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 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已出租 的建筑物。
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 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 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 量。
市场活跃度对公允价值的影响
投资性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市场不活跃可能导致公允价值无法及时更新,影响财务报 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市场分割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市场分割和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偏差,影响财务报告的公正性和可比性。
投资性房地产的税收问题
税收政策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
制定更具体的操作指南
为了使公允价值计量更具可操作性和 准确性,需要制定更详细的操作指南 ,包括对估值方法、参数选择、假设 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统一会计准则
不同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规 定存在差异,可能导致企业之间的信 息可比性降低。因此,需要统一会计 准则,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和 准确性。
提高投资性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
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
资产负债率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 的市场价值上升,资产负债率相对降 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得到提升。
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理解

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理解1. 引言在会计准则中,企业需要根据其所采用的资产计量基础,选择适用的会计模式。
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是两种常见的会计模式。
当企业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时,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本文将深入探讨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的理解,包括定义、核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的区别成本模式是指企业按照购买或生产资产时支付的实际成本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在成本模式下,资产按照其原始购买或生产成本减去累计折旧或摊销后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模式是指企业按照市场上相似资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可观察数据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资产按照其当前可观察市场价格进行计量。
两种会计模式各有优缺点,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模式对企业决策和财务报告具有重要意义。
3. 递延所得税的概念递延所得税是指由于企业在会计和税务处理上存在差异,导致当前年度应交所得税与税务机关核定应交所得税之间存在的差额。
这种差额可能是暂时性的,会在将来的会计期间内得到抵消或转化为实际的现金流量。
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即由于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而产生的未实现利润;二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即由于资产按照成本模式计量而产生的未实现亏损。
4. 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涉及到资产重新计量,这将导致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润或亏损。
根据会计准则,当企业决定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时,需要将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润或亏损通过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如下:1.首先,计算资产重新计量所导致的未实现利润或亏损。
这一步需要将资产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并与其在成本模式下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得出差额。
2.然后,根据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未实现利润大于亏损,则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亏损大于未实现利润,则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
后续计量公允价值模式不影响所得税之实例探讨

情况 一 : 计 折 旧或摊 销 年 限 与 会
税法 规定 一致 。
1 有期 间公 允价 值 不变 动 。 : . 持 例
某 企业 期 初 拥有 一 项 投 资性 房 地 产 . 其 入 账 价 值 与 税 基 均 为 10 0 万 元 . 0
续计 量 ,但 实务 中只 有 很 少一 部 分
证监 会 为 主体 的政 策制 定 部 门 , 监 证
会 与 财 政 部 在 披 露 内 容 与 形 式 的制
订 上 应 当 加 强 合 作 , 变 以 前 “ 出 改 政
多 门” 的现 象 。 使企 业 可 参 照 明确 、 具 体 的 制 度 、 规 。其次 , 《 票 发行 法 对 股
前 不得 调整 应纳税 所得 额 。也就 是不
设 没有 其 他需 调 整 因素 。分 析如 表 1
度 。 比 如 , 据 现 行 的 管 理 规 定 , 果 根 如
作 和 执 行 。在 加 强 政 府 监 管 的 同 时 注 意 加 大 执 法 力 度 , 加 违 规 违 法 行 为 增
上 市 公 司 采 用 公 允 价 值 模 式 究 其
房地 产 采 用 公 允 价 值 进 行 后 续 计 量 时 . 把公 允价 值变 动计人 “ 会 公允 价值 变动 损 益 ” 并 在 利 润表 中反 映 : 税 , 而
原 因 .有 人 认 为 采 用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模 式会 增 加 企 业 的 税 负 , 失去 “ 盾 税
在 处理 上存在 差异 ,但这 并不 会 影响
企 业所 得税 。 文进行 探讨 。 下
所得 税 的影 响 会计 准则 和税法 对投 资性 房地 产 的折 旧和摊 销 年 限 的规 定 不 尽 相 同 ,
公允价值计量对所得税会计影响的实证分析

所得税费用 I
公 允 价 值 变 动收 益
1
1
01 9 . 0
1 0 1 .7 6
C r ea i n o r lto
投 资收益
1 0 1 .7 6
表2
Mo e dl
相 关 性 回归 结 果
C 娟 ce t o in s
Pe r o as n
税 收差 异对我 国上 市公 司盈 余持续 影响 的分 析 中指 出 , 税会 差异 额度 较大 的上 市公 司 比较 小 的公 司盈 余 持续性 短 。可 见, 作为会计税 收差异 代表 的递延 所得税 费用 可以在一 定程 度上识别 上市公 司的盈余 管理行 为 . 者对公允 价值计 量基 笔 于递延 所得 税 费用 的盈余 管理 分析 提 出如下 假 设 : 设三 : 延所 得税 费用 可 以检测 亏损 假 递
得 税 费用 ;V 为上 市公 司第 t 的公 允 价值 变 动损 益 : t Ft 年 I R 为上市 公 司第 t 年的投 资 收益 。结 果 如表 1 表 2所示 。 、
表1 相 关 性 回 归 结 果
C re a in o rlt s o 所得税 费用 l 允价值变动损益 l 公 投资收益
Sad ri d tn adz e
C e ee t o m in s t Sg e d
I tra o n ev lfr B
年度公 司调 增 利润 或扭 亏为盈 年度 调增 收益
C e ii t o f ee s n
的盈余 管 理行 为 : 设 四 : 假 递延所 得 税费用 可 以检测 微利 企业 为避 免 亏损而 进行 的盈余 管
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所得税会计的影响

量 的金融 资产、 金融负债 以及投资性房地 产等 , 持有期 间公允
价值 的变动不计 人应纳税所得额 , 在实 际处置或结算时 , 处置 取 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 的差额应计入处 置或 结算期 间
入 或应 纳税所得额的 , 税务 机关有权按 照合 理方法调整 , 企业 与关联 方交易的价格 明显低 于市价 ,税法规定 将公 允价值作
为计税 基础 ,产生的差异在实践 中计算应纳税所得 额时作相 应 的调整 , 这也增加企业 的纳税调整工作量 。
二 、 允 价 值 计 量 产 生 暂 时 性 差 异 分 析 公
( ) 二 增加企业纳税调整工作量
1 . 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 税法仍按 原账 面价 值作 为计税基础。上述金融工具确认 和计 量、 企业 合并、 资 陛房 投
地产交易事 项 , 计人损益 、 益和商誉 的收益 , 质是持 有收 权 本 益, 一般被称 为“ 浮盈” 这部分 收益在税法上是不确认 为收益 ,
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不必为浮盈缴税日颁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县级财政管理税费一体化改革实践及启示河南省宝丰县近年来立足于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客观事因地制宜化繁为简对县域财政管理实行改革建立企业税费一体化服务体系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近50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方共赢
所 得税 会计 的影 响
黎 明梅
公 允 价值 计 量 产 生 的 影 响
一
、
的应纳税所得额。” 这种准则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 在实践 中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时要作相应的调整 , 增加企业纳税调整的工作量。 2会计账面价 值明显低于市价 , . 税法按 公允 价值 作为计税
公允价值变动 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基础法评估

公允价值变动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基础法评估
公允价值变动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效应。
当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增加时,会引起该资产的价值增值,从而增加企业的净资产。
相反,当某项负债的公允价值发生增加时,会引起该负债的价值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负债总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因应纳税基础已确定但相关税款尚未全部支付所形成的负债。
在资产基础法评估中,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与公允价值变动有密切关系。
当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增加时,企业可能会因此获得未实现的利润。
然而,这些未实现利润在未来可能会被税务部门列入应税收入,产生相应的所得税负债。
因此,递延所得税负债要针对这部分潜在利润进行计算。
在资产基础法评估中,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需要考虑企业未实现利润所对应的公允价值变动,并采用适当的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进行估算。
这样可以准确反映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潜在税务负担,从而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资产基础。
公允价值变动与所得税暂时性差异

公允价值变动与所得税暂时性差异【摘要】公允价值变动是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形成的资产与负债的调整金额,是市场发生大幅度变化中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产生的背离,是对资产与负债的后续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的关系,对于理解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暂时性差异一、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首次引入,并最终在2007年年初FASB的157号和159号文件中得以全面确立。
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过程中,美国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直接指向公允价值,曾一度引发证监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
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解释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具有市场客观性和主观判断性双重属性。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在严格的应用环境下,应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实施双管齐下,大力培育资产评估市场,构建公允价值计量的管理机制,以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素养。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是运用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
在具体会计实务中,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一方面作为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的调整金额,列入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明细项目;另一方面作为递延损益成分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
本文论述的是需要在公允价值变动中,调整账面价值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的影响。
注会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例题

注会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例题【例题·单选题】甲公司20×9年度涉及所得税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甲公司的C建筑物于20×7年12月30日投入使用并直接出租,成本为6 800万元。
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0×9年12月31日,已出租C建筑物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 200万元,其中本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0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已出租C建筑物以历史成本按税法规定扣除折旧后作为其计税基础,折旧年限为20年,净残值为零,自投入使用的次月起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定甲公司未来年度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210万元B.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210万元C.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125万元D.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85万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递延所得税负债=(500+税法折旧340)×25%=210(万元)【例题·单选题】2019年12月31日,甲公司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债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确认了1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2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甲公司当期应交所得税的金额为15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2019年度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
A.120万元B.140万元C.160万元D.180万元『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所得税费用=150-10=14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140递延所得税资产10其他综合收益2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0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允价值计量对所得税影响探究
摘要:自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我国已经沿用和探索了多年时间,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成为当时实施的两点。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我国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尤其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上,公允价值计量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直接影响着所得税会计的核算。
本文主要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所得税的影响。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所得税;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7-0-01
公允价值即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是指在熟悉市场情况下,买卖双方以公平交易和自愿原则所确定的价格,或者指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对于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或者一项负债的清偿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资产和负债,是按照交易双方自愿原则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给企业带来很多影响,从企业利润看,公允价值主要是因有关资产而影响到利润表的部分类目,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等,体现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多项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之后,会计中对所得税的核算和计量也发生了改变,因而对所得税会计产生了诸多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公允价值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提出后,对部分资产计量作了调整,以投资性房地产
为例,对已经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是不能对投资性资产进行折旧和推销的,企业需要根据活跃的、同类或类似的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对这类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并将存在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因而,在资产重估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当期损益,会使企业当期利益发生变化,利润的变化直接影响所得税,致使所得税会计核算产生影响。
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将所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间接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缓解某些企业资金紧张情况,正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需要这类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有利于对企业盈利的提高,而重估之后的差额也计入当期损益,对企业净利润提升有很多帮助。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业务处理的影响
首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改变了原有的会计账务处理,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如新准则《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都计入当期损益。
”其次,公允价值计量还增加了企业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对于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交易等,一般存在浮盈现象,在税法中,这部分收益并不能被确认为收益,但是在会计中这部分资产变动所产生的资产负债表需要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便存在着这一部分损益。
由公允价值计量而产生的损益属于为实现损益,税法对于这部分损益并不计入扣税或纳税范围。
因而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
际会计财务处理中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另一方面,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企业与其关联方所进行的业务,若不符合独立交易而导致税收额或纳税额减少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纳税调整工作量。
三、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初始入账时的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之后,后续计量中的会计准则和税法存在一定的偏差,其后续计量所产生的账面价值与之前的计税基础并不相同,但这种差异是暂时性的,这种暂时性的差异对未来的应税金额有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金融工具如金融资产(负债)在后续公允价值计量时,企业就会根据公允价值来调整其账面价值,但税法计税时却依旧按照原账面价值计税,便产生了暂时性差异,当后续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金融工具资产超过账面价值,税法若不调整,则产生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当后续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金融工具资产低于账面价值,税法不扣减应纳税所得额,则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而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在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当末期公允价值对大于账面价值时,若企业对大于部分进行调整,产生应税暂时性差异,此时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此时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而企业合并的情况则是被合并企业可辨认的资产或者负债,在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后,税法按原账面价值计算,则产生暂时性差异,当企业合并时的资产在公允价
值计量计算之后,高于原账面价值,并进行了相应调整,而税法计税基础则不调整,则产生应税暂时性差异,此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若合并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计算,并进行了相应调整,而税法不作这部分浮盈的扣税处理,则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此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公允价值计量产生递延所得税账务项目处理
首先对于计入当期损益的项目,从前文分析,当采取公允价值计量之后,新会计准则与税法会产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直接反应在所得税账务项目的处理上,当相关资产或负债在后续计量中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时,以新会计准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计入所得税费用。
其次,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如金融工具,当金融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基存在差异时,按新会计准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计入资本公积;此外企业合并产生差异后,根据新会计准则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所获得的税费应调整企业合并的商誉。
总之,新会计准则调整后,对所得税及所得税会计都造成了诸多影响,例如对公司利润、会计业务处理、所得税财务处理、企业经营成果等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足够重视公允价值计量,不断完善相关准则和法规,从会计准则出发弥补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一些缺陷,并适时出台新政策和相关规定,以使公允价值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影,章新蓉.公允价值计量对所得税会计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会计,2012(18).
[2]黎明梅.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所得税会计的影响[j].中国乡
镇企业会计,2008(10).
[3]张丽芳.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
[4]袁霞.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之间主要差异的比较[j].财政监督,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