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以西】文物甲湖右(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以西】文物甲湖右(7)
三、诗国长城(续3)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常德市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常德市副主委赖汉屏(1922~2006)是武陵诗社的发起者之一,接受诗墙建设任务时,已经70岁。
他不仅负责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遴选常德地方的优秀诗篇,解析疑难史实,还负责诗词丛书的总校审。
然,诗墙尚未竣工,先生却溘然长逝,但他为诗墙留下了一篇《后记》,已经看到了诗墙的风采:“观者激赏之余,靡不盛赞诗墙之诗、书、画、刻,允称上乘,无愧一流:曩昔同仁追求之'地方特色,国家水平’者,今已灿然在目;宿愿已偿,寸心斯安。
”军事记者和军旅作家出身的盛和钧,1979年转业到地方,到市文联工作,退休前出任诗墙建设办公室主任一职。
上任伊始,即同诗墙诗词组长、原常德市第一职业高中校长刘先、书画组长张弓两位离休老专家,上北京求诗书画界名家支持。
当时,诗墙开办经费只有一万元,想给名家们买点像样的见面礼品都无从谈起。
三人一商量,省下卧铺费,买了几个湘西苗家手工编织袋作见面礼。
1992年11月17日,三个常德老头从长沙上火车,坐了17个小时的硬座到达北京,找了家4元钱一个铺位的地下招待所住下,19日便风风火火地开展工作。
为求得94岁高龄的周谷城先生的墨宝,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医院找到了正在住院的周老。
周老被他的真诚感动,病榻前,热情应允为诗墙赠诗。
他们又马不停蹄,拜访中国书协副主席周而复、著名书画家尹瘦石,求得他们的墨宝;在陈明先生那里,他们也得到了1936年毛主席为丁玲手书的《临江仙》。
诗墙建设综合组组长陈国安、诗墙管理处书记符乐农等人也频频南下北上,追寻名家墨迹。
前中国书协主席陆石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欣然提笔。
95岁高龄已封笔的女书法家萧娴重新调墨,为中国常德诗墙赐写的字竟成绝笔。
1994年,诗墙修建工程进入篆刻阶段。
田工是诗墙建设的第一批字模雕刻师,也是坚持到最后的一个。
他右腿高位截肢,是一等伤残军人,家庭经济十分拮据。
起初在诗墙工作时,没有一分钱报酬,直到1995年每月才有200元补贴。
家人劝他找个赚钱的事情做。
他却说:“我不是为了钱而干,就是没有钱我
也干!”第一次领到补发的半年补贴费时,他立即捐出1000元购买诗墙用的切割机。
常德诗墙总共1475幅碑刻中,他完成了368幅书法碑的雕刻工作,共计雕刻了30726字。
刘先是诗词组组长。
他殚精竭虑,从茫茫的诗海中征集到与常德相关的诗词16万多首,又组织专家从中选出精品诗作千余首。
1997年,他被查出患有肺癌,病情已经恶化。
在常德和武汉治疗期间,他仍念念不忘诗墙,多次书面或口头提出建议。
临终前,他还以惊人的毅力,俯卧在病床上,给常德市委写了一封近万言的诗墙建设建议书。
离休前是常德师范学校党委书记的陈锡纯,负责诗墙雕刻组工作。
为了选好石材,他勘查过数十处采石场和工厂,并带队去岳麓书院学习拓片。
1999年5月,他唯一的儿子因车祸身亡,老年丧子,悲痛之极。
但处理完丧事后,第二天就背着工具袋默默来到工地。
2001年,历时十余载的常德诗墙即将落成,可是72岁的陈锡纯却等不到落成的庆典举行。
后来,他又不幸进入癌症晚期。
临终前,他对亲人说:“我没有留下什么遗产。
如果说有,那就是常德诗墙。
”他让女儿帮他穿鞋,说了最后一句话:“带我到诗墙看看……”家人满足了他的愿望。
他最后一次来到了奔波十年的工地,望着宏伟的城墙,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了微笑。
…………这是一项鹤发童心的热血工程。
十年光阴,“中国常德诗墙”从数十双苍老的手中横空出世。
2001年,这群老人将这项工程移交给常德市政府时,是十里诗墙、数百万字档案、千多幅中国一流书画家的作品。
2002年6月,共和国前总理朱`镕`基视察诗墙,称其是“一大创举”,要加强保护。
遵照朱总理的指示,常德市政府作出决定,实施诗墙第二期修建和长廊保护工程。
这两项工程于2007年底同时竣工。
诗墙建设前后历经11年,全长6华里,容纳了《历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州撷英》等篇章,选刻自先秦以来相关常德的名诗1267首,用书法形式表现,由全国948名书法家书写,集真、行、草、隶、篆于一墙,其间还刻有43幅精美壁画,精彩纷呈,被誉为“诗国长城”。
2013年11月8日,常德诗墙博物馆开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5年3月,已经不能行走的杨杰
在老伴和妹妹的搀扶下,坐在轮椅上全程看完了整个诗墙,回家后写下了一首《坐看诗墙感怀》的律诗:
和谐奋斗十余年,美事多多项项艰。
酷爱诗书和故里,不谋名利与私权。
决无条件图舒适,只有精神要谨严。
艺术墙成超世界,中华国粹永承传。
2021年12月9日凌晨6点30分,杨杰与世长辞,享年九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