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七电质溶液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溶液
[考纲要求] 1.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并能表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4.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说明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认识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要求)。

5.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运用溶度积常数(K sp)进行简单计算。

考点一溶液中的“三大”平衡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三大平衡。

这三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对比“四个”表格,正确理解影响因素
(1)外界条件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
CH3COOH CH3COO-+H+ΔH>0
体系变化
平衡移动方向n(H+) c(H+) 导电能力K a 条件
加水稀释向右增大减小减弱不变加入少量冰醋酸向右增大增大增强不变
通入HCl(g) 向左增大增大增强不变
加NaOH(s) 向右减小减小增强不变
加入镁粉向右减小减小增强不变
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增强增大加CH3COONa(s) 向左减小减小增强不变
(2)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H2O H++OH-ΔH>0
体系变化条件平衡移动
方向
K w
水的电离
程度
c(OH-) c(H+)
酸向左不变减小减小增大碱向左不变减小增大减小
可水解的盐Na2CO3向右不变增大增大减小NH4Cl 向右不变增大减小增大
温度
升温向右增大增大增大增大
降温向左减小减小减小减小其他:如加入Na 向右不变增大增大减小(3)外界条件对FeCl3溶液水解平衡的影响
Fe3++3H2O Fe(OH)3+3H+ΔH>0
体系变化条件平衡移
动方向
n(H+) pH 水解程度现象
升温向右增多减小增大颜色变深通HCl 向左增多减小减小颜色变浅加H2O 向右增多增大增大颜色变浅加FeCl3固体向右增多减小减小颜色变深
加NaHCO3向右减小增大增大生成红褐色沉淀,放出气体
(4)外界条件对AgCl溶解平衡的影响AgCl(s)Ag+(aq)+Cl-(aq) ΔH>0
体系变化条件平衡移
动方向
平衡后c(Ag+) 平衡后c(Cl-) K sp
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增大加水稀释向右不变不变不变加入少量AgNO3向左增大减小不变通入HCl 向左减小增大不变
[易错易混辨析]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加水稀释醋酸溶液,在稀释过程中,c (CH 3COO -)
c (CH 3COOH )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
同),c (H +)·c (CH 3COO -)c (CH 3COOH )________,c (CH 3COO -)
c (CH 3COOH )·c (OH -)
________,c (CH 3COOH)+c (CH 3COO

)__________ __________,n (CH 3COOH)+n (CH 3COO -
)_____。

答案 增大 不变 不变 减小 不变
(2)试判断下列溶液在常温下的酸、碱性(在括号中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①相同浓度的HCl 和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②相同浓度的CH 3COOH 和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③相同浓度的NH 3·H 2O 和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 ) ④pH=2的HCl 和pH =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⑤pH=3的HCl 和pH =10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⑥pH=3的HCl 和pH =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⑦pH=2的CH 3COOH 和pH =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⑧pH=2的HCl 和pH =12的NH 3·H 2O 等体积混合( )
答案 ①中性 ②碱性 ③酸性 ④中性 ⑤酸性⑥碱性 ⑦酸性 ⑧碱性 2.pH 的计算
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则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________(填“A”或“B”),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3)95℃时,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较低时,电离程度较小,c(H+)、c(OH-)均较小
(2)10∶1
(3)a+b=14(或pH1+pH2=14)
3.一强一弱的图像比较
(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Cl(a)和CH3COOH(b),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按要求画出图像。

①产生H2的体积V(H2)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②产生H2的速率v(H2)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③溶液的pH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答案①


(2)若把HCl(a)和CH3COOH(b)均改成相同体积、相同pH,则①②③的图像又怎样?答案①
②③
图像法理解一强一弱的稀释规律
(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
①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

②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醋酸
①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

②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

4.盐类水解的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2-3的水解程度减小,pH减小( ×)
②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
③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
④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

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 ×)
⑤NaHSO4溶液、KF溶液、KAl(SO4)2溶液、NaI溶液中,前三个都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影响,且都促进水的电离( ×)
⑥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
(2)向NH4Cl溶液中加水,其稀释过程中c(NH3·H2O)
c(NH+4)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下同),c(H+)·c(NH3·H2O)
c(NH+4)
________,
c(NH3·H2O)
c(NH+4)·c(OH-)
________,c(NH+4)+
c(NH3·H2O)________。

答案增大不变不变减小
(3)某温度下,pH相同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分别稀释,平衡时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Ⅱ为________________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水的电离程度a点________(填“>”“<”或“=”,下同)c点;b点________c点。

答案NH4Cl溶液> <
②a点时,等体积的两溶液与NaOH反应,消耗NaOH的量________多。

答案NH4Cl溶液
5.水电离出来的c(H+)[或c(OH-)]的判断
(1)常温下,①pH=4的HCl、②pH=10的NaOH溶液、③NaCl溶液、④pH=4的NH4Cl溶液、
⑤pH=10的Na2CO3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④=⑤>③>①=②
(2)常温下,向20.00mL0.1mol·L-1HA溶液中滴入0.1mol·L-1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
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g c水(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0.1mol·L-1HA溶液的pH=________。

答案 3
②M点的溶质为________,溶液是________(填“酸”“碱”或“中”,下同)性,c水(H+)=10-7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A、HA 中A-对水电离的促进程度与HA对水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同
③N点的溶质为________,溶液呈________性。

答案NaA 碱
④P点的溶质为________,溶液呈________性,c水(H+)=10-7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A、NaOH 碱A-对水电离的促进程度与OH-对水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同
6.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H2SO4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
②K 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
③K sp大的容易向K sp小的转化,但K sp小的不能向K sp大的转化(×)
④在0.1mol·L-1的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再滴加0.1mol·L-1的FeCl3溶液,其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转化成红褐色沉淀,则K sp[Fe(OH)3]<K sp[Al(OH)3](√)
⑤0.1molAgCl和0.1molAgBr混合后加入水中,所得溶液c(Cl-)=c(Br-)(×)
⑥常温下,向含Ag2S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量Na2S溶液,c(Ag+)、c(S2-)、K sp(Ag2S)都减小(×)
⑦确定K sp(BaCO3)>K sp(BaSO4),可以在常温下,向BaCO3粉末中加少量稀Na2SO4溶液,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⑧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现象为白色沉淀变成红褐色沉淀,则K sp[Mg(OH)2]>K sp[Fe(OH)3](√)
⑨向盛有2mL0.1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mL0.1mol·L-1NaCl溶液,再向其中滴加4~5滴0.1mol·L-1KI溶液,现象为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产生黄色沉淀,则K sp(AgCl)>K sp(AgI)(×)
(2)已知25℃时,K sp(FeS)=6.3×10-18,K sp(CdS)=3.6×10-29,能否用FeS处理含Cd2+的废水?请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解释(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

答案能,CdS比FeS更难溶,可发生沉淀转化Cd2+(aq)+FeS(s)CdS(s)+Fe2+(aq)。

角度一溶液的稀释与混合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常温时,0.1mol·L-1氨水的pH=11:NH3·H2O NH+4+OH-(√)
(2018·北京,8B) (2)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2015·江苏,11B) (3)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2015·重庆理综,3B)
(4)常温下,pH为2的盐酸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呈酸性(×)
(5)常温下,pH为2的盐酸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mol·L-1(√)
(6)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误区一: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
常温下任何酸或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或小于7,只能接近7。

误区二:不能正确理解弱酸、弱碱的稀释规律
溶液稀释前溶液pH
加水稀释到
原来体积的
10n倍稀释后溶液pH
酸强酸
pH=a
pH=a+n 弱酸a<pH<a+n
碱强碱
pH=b
pH=b-n 弱碱b-n<pH<b
误区三:不能正确掌握混合溶液的定性规律
pH=n(n<7)的强酸和pH=14-n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7;pH=n(n<7)的醋酸和pH=14-n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7;pH=n(n<7)的盐酸和pH=14-n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7。

角度二电离平衡、一强一弱的比较
2.(2019·全国卷Ⅲ,1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关于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 A
B.c(H+)=c(H2PO-4)+2c(HPO2-4)+3c(PO3-4)+c(OH-)
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
D.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 B
解析pH=2的H3PO4溶液中c(H+)=10-2mol·L-1,每升溶液中所含N(H+)=0.01N A,A错误;由电荷守恒知,该H3PO4溶液中存在c(H+)=c(H2PO-4)+2c(HPO2-4)+3c(PO3-4)+c(OH-),B正确;加水稀释能促进H3PO4的电离,使其电离度增大,由于以增大溶液体积为主,导致溶液中c(H+)减小,溶液pH增大,C错误;向H3PO4溶液中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中c(H2PO-4)增大,促使平衡H3PO4H++H2PO-4逆向移动,抑制H3PO4电离,溶液酸性减弱,D错误。

3.(2015·全国卷Ⅰ,13)浓度均为0.10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
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V
V0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
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
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 (OH -
)相等
D .当lg V V 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 (M +)
c (R +)
增大
答案 D
解析 A 项,0.10mol·L -1
的MOH 和ROH 溶液,前者pH =13,后者pH 小于13,说明前者是强碱,后者是弱碱,正确;B 项,ROH 是弱碱,加水稀释,促进电离,b 点电离程度大于a 点,正确;C 项,两碱溶液无限稀释,溶液近似呈中性,c (OH -
)相等,正确;D 项,由MOH 是强碱,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c (M +
)不变,ROH 是弱碱,升高温度,促进电离平衡ROH
R

+OH -
向右移动,c (R +
)增大,所以c (M +)
c (R +)
减小,错误。

4.(2010·大纲全国卷Ⅱ,9)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强酸完全电离,中强酸部分电离,随着反应的进行,中强酸会继续电离出H+,所以溶液②产生氢气的体积多,在相同时间内,②的反应速率比①快。

角度三多角度攻克盐类水解问题
5.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是因为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8A) (2)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是因为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8C) (3)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2013·天津理综,5D)
6.(2015·天津理综,5)室温下,将0.05mol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加入物质结论
A 50mL1mol·L-1H2SO4反应结束后,c(Na+)=c(SO2-4)
B 0.05molCaO 溶液中c(OH-)
c(HCO-3)
增大
C 50mLH2O 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
D 0.1molNaHSO4固体反应完全后,溶液pH减小,c(Na+)不变
答案 B
解析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2-3+H2O HCO-3+OH-,所以溶液呈碱性。

A项,向溶液中加入50mL1mol·L-1H2SO4,Na2CO3与H2SO4恰好反应生成0.05molNa2SO4,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2c(SO2-4),错误;B项,向Na2CO3溶液中加入0.05molCaO后,发生反应CaO+H2O===Ca(OH)2,生成0.05molCa(OH)2,恰好与Na2CO3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则c(CO2-3)减小,c(OH-)增大,c(HCO-3)减小,所以c(OH-)
c(HCO-3)
增大,正确;C项,加入50mLH2O,CO2-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c(OH-)减小,溶液中的OH-全部来源于水的电离,由于水电离出的H+、OH-浓度相等,故由水电离出的c(H+)·c(OH-)减小,错误;D项,加入的0.1molNaHSO4固体与0.05molNa2CO3恰好反应生成0.1molNa2SO4,溶液呈中性,故溶液pH减小,加入NaHSO4,引入Na+,所以c(Na+)增大,错误。

7.(2018·北京,11)测定0.1mol·L-1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①②③④
温度/℃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SO2-3+H2O HSO-3+OH-
B.④的pH与①不同,是由SO2-3浓度减小造成的
C.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①与④的K w值相等
答案 C
解析①→③的过程中,pH变小,说明SO2-3水解产生的c(OH-)减小;升高温度,SO2-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SO2-3水解产生的c(OH-)增大,pH应增大,而实际上溶液的pH减小,其主要原因是实验过程中部分SO2-3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SO2-4,溶液中c(SO2-3)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中c(OH-)减小,pH减小;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升高,SO2-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而c(SO2-3)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二者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不一致,C错;Na2SO3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存在水解平衡:SO2-3+H2O HSO-3+OH-,A对;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④中的SO2-4数目大于①中的,④中的SO2-3数目小于①中的,所以④中OH-数目小于①中的,pH不同,B对;K w只与温度有关,D对。

8.(2019·北京,12)实验测得0.5mol·L-1CH3COONa溶液、0.5mol·L-1CuSO4溶液以及H2O 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
B.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减小
C.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 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
答案 C
解析任何温度时,纯水中H+浓度与OH-浓度始终相等,A项错误;随温度升高,CH3COONa 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c(OH-)增大,且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OH-)也增大,B项错误;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又CuSO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温度升高,
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c(H+)增大,C项正确;温度升高,能使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均正向移动,而CH3COONa溶液随温度升高pH降低的原因是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得多,而CuSO4溶液随温度升高pH降低的原因是Cu2+水解程度增大得多,D项错误。

1.盐类水解易受温度、浓度、溶液的酸碱性等因素的影响,以氯化铁水解为例,当改变条件,如升温、通入HCl气体、加水、加铁粉、加碳酸氢钠等时,应从平衡移动方向、pH的变化、水解程度、现象等方面去归纳总结,加以分析掌握。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问题。

酸式盐一般既存在水解,又存在电离。

如果酸式盐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如NaHSO3溶液;如果酸式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NaHCO3溶液。

角度四正确理解外界因素对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9.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则K sp(AgCl)>K sp(AgI)(×)
(2018·江苏,12D)
(2)左图是室温下用Na2SO4除去溶液中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与c(SO2-4)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c(SO2-4)越大c(Ba2+)越小(√)
(2018·江苏,13D) (3)常温下,K sp[Mg(OH)2]=5.6×10-12,pH=10的含Mg2+溶液中,c(Mg2+)≤5.6×10-4mol·L -1(√)
(2017·江苏,12C) (4)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所以K sp(BaSO4)<K sp(CaSO4)(×)
(2016·江苏,13B)
(5)0.1molAgCl 和0.1molAgI 混合后加入水中,所得溶液c (Cl -
)=c (I -
)(×)
(2015·重庆理综,3D)
(6)将0.1mol·L -1
MgSO 4溶液滴入NaOH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 -1
CuSO 4溶液,若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则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2015·全国卷Ⅰ,10D)
10.(2016·海南,5)向含有MgCO 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 A .c (CO 2-
3) B .c (Mg 2+
) C .c (H +) D .K sp (MgCO 3)
答案 A
解析 含有MgCO 3固体的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CO 3(s)
Mg 2+(aq)+CO 2-
3(aq),滴加
少许浓盐酸与CO 2-
3反应生成CO 2气体,促使平衡向右移动,则c (Mg 2+
)和c (H +
)增大,c (CO 2-
3)减小,温度不变K sp (MgCO 3)不变,故A 正确。

1.沉淀溶解平衡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具有动态平衡的特征,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保持恒定,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浓度无关。

2.溶度积(K sp )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溶液的温度有关,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
K sp 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角度五 溶液中“多种”平衡的对比分析
11.(2013·安徽理综,13)已知NaHSO 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O -
3+H 2O H 2SO 3+OH -

HSO -
3
H +
+SO 2-
3②
向0.1mol·L -1
的NaHSO 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金属Na ,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 (HSO -
3)增大 B .加入少量Na 2SO 3固体,则c (H +)+c (Na +)=c (HSO -3)+c (OH -)+12
c (SO 2-
3)
C .加入少量NaOH 溶液,c (SO 2-
3)
c (HSO -3)
、c (OH -)c (H +)的值均增大
D .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 (Na +)=c (SO 2-3)>c (H +)=c (OH -
) 答案 C
解析 A 项,加入金属钠后,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移动
的结果是c (SO 2-
3)增大。

可以利用极端分析法判断,如果金属钠适量,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亚硫酸钠,此时c (HSO -
3)很小,错误;B 项,依据电荷守恒判断,c (SO 2-
3)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应为2,即c (H +
)+c (Na +
)=c (HSO -
3)+c (OH -
)+2c (SO 2-
3),错误;C 项,加入少量
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酸性减弱,碱性增强,所以c (OH -)
c (H +)
增大,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
最终c (SO 2-
3
)增大,c (HSO -3
)减小,所以c (SO 2-
3)
c (HSO -3)
增大,正确;D 项,加入氨水至溶液呈中性,
即c (H +)=c (OH -),由电荷守恒知,其他离子存在如下关系:c (Na +)+c (NH +4)=2c (SO 2-
3)+
c (HSO -3),错误。

12.(2016·全国卷Ⅲ,13)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0.1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
c (H +)
c (CH 3COOH )
减小
B .将CH 3COONa 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c (CH 3COO -)c (CH 3COOH )·c (OH -)增大
C .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c (NH +4)
c (Cl -)
>1
D .向AgCl 、AgB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 3,溶液中c (Cl -)
c (Br -)
不变
答案 D 解析 A 项,
c (H +)c (CH 3COOH )=K a
c (CH 3COO -)
,加水稀释,c (CH 3COO -
)减小,K a 不变,所以比值增大,
错误;B 项,c (CH 3COO -)c (CH 3COOH )·c (OH -)=1
K h
(K h 为水解常数),温度升高,水解常数K h 增大,比值减
小,错误;C 项,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根据电荷守恒:c (NH +
4)+c (H +
)=c (Cl -
)+c (OH

),此时c (H +
)=c (OH -
),故c (NH +4
)=c (Cl -
),所以c (NH +4)
c (Cl -)
=1,错误;D 项,在饱和溶液中
c (Cl -)c (Br -)=K sp (AgCl )K sp (AgBr ),温度不变,溶度积K sp 不变,则溶液中c (Cl -)
c (Br -)
不变,正确。

1.常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 -1
、体积均为100mL 的两种一元酸HX 、HY 的溶液中分别
加入NaOH 固体,lg c (H +)
c (OH -)
随加入NaOH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HX 的酸性强于HY 的酸性
B .a 点由水电离出的c (H +
)=1×10-12
mol·L -1
C .c 点溶液中:c (Y -
)>c (HY) D .b 点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答案 AC
解析 lg c (H +)c (OH -)越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未加NaOH 时,HX 溶液比HY 溶液的lg c (H +)
c (OH -)大,
所以HX 的酸性强于HY 的,A 项正确;由于a 点lg c (H +)c (OH -)
=12,则溶液中c (H +
)=0.1mol·L
-1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
)=
1×10
-14
0.1
mol·L -1=1×10
-13
mol·L -1
,B 项错误;由于c 点
lg c (H +)c (OH -)
=6,则溶液中的c (H +)=1×10-4mol·L -1,此时消耗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 ,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Y 和HY ,且溶液中NaY 和HY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由于溶液显酸性,所以HY 的电离程度大于NaY 的水解程度,c (Y -
)>c (HY),C 项正确;由于100mL0.1mol·L
-1
的HY 溶液与NaOH 溶液恰好中和时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而b 点时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008mol ,所以酸过量,D 项错误。

2.(2018·保定市高三一模)常温下,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Ⅱ表示氨水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B.溶液的pH大小关系:c>b>d
C.若将b、d两点溶液混合,则c(Cl-)>c(NH+4)>c(H+)>c(OH-)
D.由水电离出的n(OH-):b>c
答案 D
解析A项,图中分析可以知道开始导电能力相同说明开始氢氧根离子浓度和氢离子浓度相同,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导电能力强,则曲线Ⅰ表示氨水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错误;B项,盐酸pH小于一水合氨,稀释过程中盐酸pH增大,溶液的pH大小关系:b>d>c,错误;C项,图中分析可以知道开始导电能力相同说明开始氨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和盐酸中氢离子浓度相同,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稀释相同倍数,氨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盐酸中氢离子浓度,若将b、d两点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c(NH+4)>c(Cl-)>c(OH-)>c(H+),错误;D项,b、c导电能力相同,水电离程度相同,b点溶液体积大,所以,由水电离出的n(OH-):b>c,正确。

3.(1)一定条件下,在水的电离平衡中,c(H+)和c(O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00℃时,若盐酸中c(H+)=5×10-4mol·L-1,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H+)=______。

(2)pH =3的盐酸与pH =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pH =________。

答案 (1)2×10-9
mol·L -1
(2)3.3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100 ℃时,c (H +
)=c (OH -
)=10-6
mol·L -1
,K w =c (H +
)·c (OH -
)=10
-12
,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盐酸中c (H +)=5×10-4
mol·L
-1
,则c (H +
)水=c (OH -
)=K w
c (H +)=10-12
5×10
-4 mol·L -1=2×10-9 mol·L -1。

(2)pH =3和pH =5
的两种盐酸等体积混合,则c (H +
)=10-3
V +10-5
V 2V ≈5×10-4 mol·L -1,所以pH =-lg c (H +
)
=4-lg 5≈3.3。

4.常温下,向1LpH =10的NaOH 溶液中持续通入CO 2。

通入的CO 2的体积(V )与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 -
离子浓度(c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 点溶液中:c (OH -
)=1×10-7
mol·L -1
B .a 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
)=1×10
-10
mol·L -1
C .c 点溶液中:c (Na +)>c (CO 2-3)>c (HCO -
3) D .d 点溶液中:溶液是NaHCO 3和H 2CO 3的混合液 答案 A
解析 由图像可知,a 点对应的溶液为原pH =10的NaOH 溶液,b 点对应的溶液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c 点对应的溶液为碳酸钠溶液,d 点对应的溶液为碳酸氢钠和碳酸的混合溶液。

b 点对应的溶液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由图可知,其中水电离出的OH -
离子浓度为1×10-7
mol·L -1
,所以溶液中c (OH -
)>1×10-7
mol·L -1
,A 不正确;a 点溶液中pH =10,所以水电离出的c (H +
)=1×10
-10
mol·L -1
,B 正确;c 点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部分
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所以c (Na +
)>c (CO 2-
3)>c (HCO -
3),C 正确;d 点溶液是NaHCO 3和H 2CO 3的混合液,D 正确。

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向Na 2CO 3溶液中通入NH 3,c (Na +)c (CO 2-3)
增大
B .将0.1mol·L -1
的K 2C 2O 4溶液从25℃升温至35℃,
c (K +)
c (C 2O 2-
4)
增大
C .向0.1mol·L -1的HF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中性,c (Na +)
c (F -)
=1
D .向0.1mol·L -1
的CH 3COONa 溶液中加入少量水,c (CH 3COOH )
c (CH 3COO -)c (H +)
增大
答案 AD
解析 A 项,Na 2CO 3溶液中存在平衡CO 2-
3+H 2O HCO -3+OH -
,通入NH 3,NH 3溶于水生成
NH 3·H 2O ,存在电离NH 3·H 2O
NH +
4+OH -,抑制了CO 2-
3的水解,c (CO 2-
3)增大,又因为c (Na

)不变,所以c (Na +)c (CO 2-3)
减小,错误;B 项,K 2C 2O 4溶液中存在C 2O 2-
4水解,水解吸热,若从25℃
升温到35℃,促进了C 2O 2-4
的水解,c (C 2O 2-4
)减小,又因为c (K +
)不变,所以
c (K +)
c (C 2O 2-
4)
增大,正
确;C 项,向0.1mol·L -1
的HF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中性,根据电荷守恒c (Na +
)+c (H +
)
=c (F -
)+c (OH -
),c (H +
)=c (OH -
),则c (Na +
)=c (F -
),即c (Na +)
c (F -)
=1,正确;D 项,CH 3COOH
的电离常数K a =c (CH 3COO -)c (H +)c (CH 3COOH ),所以c (CH 3COOH )c (CH 3COO -)c (H +)=1
K a
,电离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
变则K a 不变,错误。

6.室温下,浓度均为0.1mol·L -1
,体积均为V 0的NaX 、NaY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

已知pOH =-lg c (OH -
),pOH 与lg V
V 0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X、HY都是弱酸,且K a(HX)>K a(HY)
B.图中pOH随lg V
V0
变化始终满足直线关系
C.lg V
V0
=3时,NaX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小于NaY溶液
D.分别向稀释前的两种溶液加盐酸至pH=7时,c(X-)=c(Y-)
答案 A
解析NaX、NaY溶液pOH≠7,表明NaX、NaY发生水解,所以HX、HY都是弱酸,浓度均为0.1mol·L-1的NaX、NaY溶液的pOH分别为4和3,表明水解程度:NaX<NaY,所以K a(HX)>K a(HY),
故A正确;当lg V
V0很大时,图中pOH变化很小,所以图中pOH随lg
V
V0
变化不会始终满足直线
关系,故B错误;溶液中电荷守恒:c(X-)+c(OH-)=c(Na+)+c(H+),c(OH-)+c(Y-)=c(Na
+)+c(H+),lg V
V0
=3时,NaX溶液中pOH较大,c(OH-)较小,c(H+)较大,所含离子总数大于NaY溶液,故C错误;分别向稀释前的两种溶液加盐酸至pH=7时,溶液中电荷守恒:c(X-)+c(OH-)+c(Cl-)=c(Na+)+c(H+),c(OH-)+c(Y-)+c(Cl-)=c(Na+)+c(H+),将c(OH-)=c(H+)代入得,c(X-)+c(Cl-)=c(Na+),c(Y-)+c(Cl-)=c(Na+),由于NaX溶液中pOH 较大,加入盐酸较少,c(Cl-)较小,所以c(X-)>c(Y-),故D错误。

7.某温度下,HNO2和CH3COOH的电离常数分别为5.0×10-4和1.7×10-5。

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Ⅰ代表HNO 2溶液
B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 点>c 点
C .从c 点到d 点,溶液中c (HA )·c (OH -)c (A -
)
保持不变(其中HA 、A -
分别代表相应的酸和酸根离子) D .相同体积a 点的两溶液分别与NaOH 恰好中和后,溶液中n (Na +
)相同 答案 C
解析 A 项,由图可知,稀释相同的倍数,Ⅱ的变化大,则Ⅱ的酸性比Ⅰ的酸性强,Ⅱ代表HNO 2,Ⅰ代表CH 3COOH ,错误;B 项,酸抑制水电离,b 点pH 小,酸性强,对水电离抑制程度
大,错误;C 项,Ⅱ代表HNO 2,c (HNO 2)·c (OH -)c (NO -2)=c (H +)·c (HNO 2)·c (OH -)c (H +)·c (NO -
2)=K w
K (HNO 2)
,K w 为水的离子积常数,K (HNO 2)为HNO 2的电离常数,这些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不变,正确;D 项,体积和pH 均相同的HNO 2和CH 3COOH 溶液,c (CH 3COOH)>c (HNO 2),分别滴加同浓度的NaOH 溶液至恰好中和,CH 3COOH 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多,HNO 2消耗的NaOH 少,错误。

8.钡(Ba)和锶(Sr)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在地壳中常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BaSO 4和SrSO 4都是难溶性盐。

工业上提取钡和锶时首先将BaSO 4和SrSO 4转化成难溶弱酸盐。

已知:SrSO 4(s)Sr 2+(aq)+SO 2-4(aq)K sp =2.5×10-7
SrCO 3(s)
Sr 2+
(aq)+CO 2-
3(aq)K sp =2.5×10-9
(1)将SrSO 4转化成SrCO 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

(用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理论解释)
(2)对于上述反应,实验证明增大CO 2-
3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有利于提高SrSO 4的转化率。

判断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平衡常数K 的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 将________________;
②增大CO 2-
3的浓度,平衡常数K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SrSO 4和SrCO 3在酸中的溶解性与BaSO 4和BaCO 3类似,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过程中SrSO 4是否完全转化成SrCO 3。

实验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及其相应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rSO 4(s)+CO 2-
3
(aq)
SrCO 3(s)+SO 2-
4
(aq) K =c (SO 2-
4)
c (CO 2-3)
K sp (SrCO 3) <K sp (SrSO 4),加入CO 2-
3后,平衡SrSO 4(s)
Sr 2+(aq)+SO 2-
4(aq)正向移动,生成
SrCO 3
(2)①减小 ②不变
(3)盐酸 若沉淀完全溶解,则证明SrSO 4完全转化成SrCO 3,否则,未完全转化 解析 (1)SrSO 4转化成SrCO 3的离子反应为:SrSO 4(s)+CO 2-
3(aq)
SrCO 3(s)+SO 2-
4(aq),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SO 2-
4)
c (CO 2-3)
,根据沉淀转化的原理,该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
K sp (SrCO 3)<K sp (SrSO 4)。

(2)①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SrSO 4的转化率,说明降温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平衡常数K 减小。

②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CO 2-
3的浓度,平衡常数不变。

(3)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SrSO 4难溶于盐酸,而SrCO 3可溶于盐酸,因此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沉淀全部溶解,则SrSO 4完全转化成SrCO 3,若沉淀没有全部溶解,则SrSO 4没有完全转化成SrCO 3,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选择稀硫酸,因为SrCO 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rSO 4。

考点二 溶液中的“三大”常数
1.电离常数(K 电离)与电离度(α)的关系(以一元弱酸HA 为例) HA
H +
+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