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完善社会机制、加强学校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等对策来缓解大学生厌学的现象,并且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因素对策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许多大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取得优异成绩。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校园里还有局部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表现为迟到、旷课、上课无精打采,或者听音乐、玩、睡觉等明显的厌学现象,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学生厌学呢?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大学生厌学原因
1.1 社会因素
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一些学生认为读大学是很容易的事,不管成绩好坏都能拿到文凭顺利毕业,致使学生学习的动力缺乏。
②就业压力的影响。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局部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使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应用,有些学生还信奉“读书无用论〞,即使好成绩也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于是学生消极失望,自暴自弃,产生厌学的情绪。
1.2 学校因素
①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某些课程的设计不与社会市场需求接轨,教材内容陈旧,没有表达学科的开展,有些知识还没有学已经落后了,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摩尔定律9个月一个周期,学科的开展更应与时俱进。
②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
个别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逃学上网、打扑克、玩麻将,夜不归宿,无人过问。
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睡大觉、玩东西,任课老师听之任之,使厌学学生有可乘之机。
③考评体系不够合理。
在高校大局部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导致学生普遍临危抱佛脚,死记硬背,不能掌握、应用专业知识。
在考试内容上只局限于教材内容,甚至考前圈重点、划范围。
1.3 教师因素
学生厌学与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均有一定关系。
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法老套陈旧,缺乏新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导致学生屡屡逃课,学生不愿在课堂里浪费时间,宁可逃课在宿舍睡觉、上网等。
1.4 学生因素
①学生的根底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群众化〞教育的转变,学生的质量和以前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学习根底比拟差,局部学生在入学之后感到学习吃力,在学习中受到挫折之后失去信心,学生也产生厌学的心理。
②学习方法不正确。
局部学生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结果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甚至多门课程亮起“红灯〞,这样也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
③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局部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读书的最终学习目标,只要考试合格,混一纸文凭就行了。
大局部学生没有设定学习目标和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模糊,于是每天得过且过,有些学生还沉迷于网络世界而无心向学。
④对专业不感兴趣。
局部学生填报志愿时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了解,或者由家长包办填志愿,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2 缓解大学生厌学的对策
2.1 完善社会机制
①完善就业机制。
用人单位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那么招贤纳士,让大学生有时机在工作岗位上各尽其能,各施其才。
这样使学习成绩好、个人素质高的学生得到如愿的工作,这将会使相当一局部来自普通或弱势家庭中的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性,缓解厌学现象。
②舆论正确导向。
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心理还不成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的关键期,他们接触社会少,对社会的认识多数来自新闻媒体报道,新闻媒体要以求真、求善、求美为主导思想向大学生宣传,鼓励大学生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于钻研、严谨创新、效劳人民等积极的人生态度,抵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金钱主义的影响。
2.2 加强学校建设
①改善学校环境。
当前高校教育的现状离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开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教育资源严重缺乏,设施落后,所以要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让学生有时机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丰富图书资料,让学生博览群书,开拓知识视野。
②调整课程设置。
高校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原那么、方向,划分课程群,组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精炼教学内容,着重技能方法和能力培养,从课程设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加强学风建设。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养成惜时勤学的习惯。
校园内要经常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和学术讲座,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活泼学术思想。
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调整知识结构,陶冶思想情操,增强竞争意识,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和锻炼能力。
2.3 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①改革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教学要改变“满堂灌〞的教育形式讲授方法。
要转变教师观念,打破教师“权威〞,运用科学研究性质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以民主、研讨、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研究型教学为主,使大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②改革考试考评方式。
改革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考试制度,建立多元的大学生评价体系。
侧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评,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③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联系。
教师还要对不同的群体给予人文关心,对于某些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的指导,解除学生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障碍。
2.4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①注重理想教育和职业生涯开展规划。
大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创新有为。
可以通过多形式开展理想教育,加强人生观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真做好职业生涯开展规划,把远大理想与勤奋学习结合起来,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②在新生教育周开展专业导向教育。
在新生教育周及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专业前景、开展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增强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前心理上有一个缓冲期,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唐民,刘玮.当前大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0-42. 【2】王靖.厌学现象的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04.
【3】梁斌明,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21,14.
【4】姜宁,张竞文.当代大学生厌学现象分析与对策[J].商业经济,2021,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