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腔门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口腔门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关键词】口腔门诊;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由于口腔诊疗的特殊性及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口腔门诊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也日益暴露出来。
1 口腔门诊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护患纠纷
1.1.1 护士自身素质: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能力,相对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存在着差距[2]。
近年来由于聘用护士增多、流动性加大,护士口腔专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不能及时了解就诊患者的心理需求,或对患者的询问,解释告知不到位,使患者产生不满情绪,导致纠纷发生。
如导诊护士专科知识缺乏,不能满足病人的咨询或发生导诊误导,导致病人重复挂号排队。
1.1.2 患者因素:随着患者对口腔保健意识及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期望值过高,同时由于医疗费用的提高和医疗纠纷不断曝光及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使得患者在就诊时就对医务人员抱有不信任情绪,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纠纷。
1.1.3 就诊环境差,就诊流程繁琐:我院口腔门诊由于建筑结构的影响,布局不合理,不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患者需重复排队划价、交费、取药等。
预约制度不健全,在就诊高峰期间导致病人候诊时间过长甚至有退号现象等导致病人投诉,引起纠纷。
1.2 医院感染的危险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来自病人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及大量的共生微生物。
1.2.1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口腔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就诊次数多。
患者口腔及呼吸道的细菌可因飞沫、气溶胶造成空气污染,从而导致肺结核、肺炎、流感等疾病的传播。
1.2.2 口腔器械的复杂性:口腔治疗中使用的器械种类繁多,且器械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这给器械消毒灭菌带来了困难。
如牙科综合治疗台内水气路系统结构复杂,高速运转的设备在停转时瞬间可产生较强的回吸作用,使水气管道污染。
若消毒灭菌处置不当,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在口腔诊疗工作中医护人员
要使用多种锐器物如探针、扩锉针、拔髓针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1.2.3 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不注重标准预防:长期以来口腔科医务人员均认为口腔本身就是一个污染的环境,不可能做到无菌操作。
工作中往往只注重自身的防护,忽视了对患者的保护。
1.3 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在门诊治疗结束后患者均离开医院,若忽视了用药告知及注意事项,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不能得到及时观察和救治,导致医疗纠纷。
如麻醉药、丁香油、塑化液、甲酚醛等口腔科用药及镍铬、银汞等修复材料引起的过敏反应,封亚砷酸失活剂使用不当引起药物性根尖周炎和黏膜牙槽骨坏死。
使用四环素类药物致使儿童牙齿发育缺陷等。
1.4 意外事件口腔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断针、拔错牙、颞颌关节损伤、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病比例高,可由于紧张导致意外等。
主要因护理人员专业基础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椅旁护理配合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所致。
2 防范措施
2.1 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3],认真落实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无菌操作制度,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鼓励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定期分析总结护理不良事件,并进行整改。
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防患于未然,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2 加强护患沟通,改善就诊流程增强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人文关怀体现在患者就诊的全过程。
加强护患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以真挚、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满足患者的需求。
改善就诊环境,为病人提供报刊杂志及健康教育专栏,消除病人由于等待引起的焦虑;改善就诊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对行动不方便者,可由护士代劳或提供上门服务;合理配置护士,安排有一定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丰富的护士担任分诊、导医、咨询工作。
完善挂号预约制度,避免候诊时间过长。
2.3 加强口腔专科技术及急救技术培训由于四手操作的普及和口腔科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要求护士不断学习并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流程,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口腔门诊护士普遍对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缺乏应急能力。
因此,应加强护士急救知识、急救技术和急救设备使用的培训,及对突发事件如病人跌倒、突发晕厥、心跳呼吸骤停、药物过敏性休克等应急预案的防范训练,强化护士在急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2.4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无菌操作原则和口腔器械消毒隔离制度。
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环境及物体表面要定期消毒并进行监测。
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正确处理。
2.5 对意外事件做到提前预防护士应协助医生对就诊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了解其基本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
如老年病人了解血压、近期有无心脏病发作史、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情况、女性患者应了解是否是月经期,了解有无过敏史等。
对胆小、紧张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在空腹状态下治疗。
对地面湿滑,易摔倒地方应有警示。
2.6 加强告知义务患者作为一名特殊消费者,在接受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有权利并希望知道其正在接受的治疗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应该承担的风险,特殊检查治疗应征得病人同意,履行签字手续。
对所用药物及根管治疗后的患者、新安装义齿的患者、拔牙术后、正畸治疗患者等应告知其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提高的前提,是防范医疗事故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4]。
日常工作中要学会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及信号,定期分析讨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华卓君,杨淑洁.加强护理安全细节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8,8(4):51��52.
[2]孙晓兰.浅谈护理与护理纠纷[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3):243��244.
[3]段文瑜,赵玉英,张利霞.浅析血透室的护理纠份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81.
[4]吴季平. 浅谈门诊护理安全质量管理[J]. 现代预防医学,2008,
35( 2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