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山地苹果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75/14-1065/f.2019.18.053
榆林市山地苹果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鱼慧
摘要:分析了陕西省榆林市山地苹果产业化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论述了山地苹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榆林乃至全国苹果主产区产业化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山地苹果;优势;存在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8-0098-02中国图书分类号:S661.1文献标志码:A
(榆林市榆阳区南郊农场陕西榆林719000)
1榆林市自然资源情况
榆林地处我国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区,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国家“三北”防护建设和重点流域治理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地区。
榆林市耕地总面积约104.6万hm2,常用耕地70.9万hm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约0.3m hm2。
以古长城为界,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8%,以小杂粮、山地苹果产业为主;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以马铃薯、玉米和大漠蔬菜产业为主。
全市地形地貌多样,土壤类型丰富,现有主要农作物46种,是世界红花荞麦优势产区、世界果树资源八大原产中心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优生区、最佳种子生态区及陕西省蔬菜、油料优势生产基地。
山地苹果以其独特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优势成为榆林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但一些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依然突出。
通过对榆林山地苹果产业发展优势、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为榆林山地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指导。
2榆林市山地苹果产业发展优势
从理论上讲,相较于我国优势苹果生产区山东烟台、甘肃静宁、延安宝塔区等地,榆林市也具有生产优质苹果的优势,一些生态指标甚至还好于以上地区。
从实践来看,“山上整地栽苹果保生态、山下川台沟坝保粮食”,这是适应于榆林市南部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科学模式,是一条生态恢复、农民致富的良性循环产业发展之路。
榆林作为陕西省果业“北扩”的前沿阵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生产空间大,市场前景好,诸多有利因素聚集,是加快发展的最佳机遇期[1-2]。
2.111生态环境优势独特
榆林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资源。
苹果产区地处北纬36°57′~39°35′(与世界上最好吃的苹果种植地处在同一纬度线上),南部丘陵山区梯次分明、通风透光,空气清新干燥。
土层厚、海拔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具备了优质苹果生产的7项主要生态指标,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是中国山地苹果的核心产地。
所产苹果色艳、硬度大、酸甜适度、蜡质层厚、耐储运,果品质量指数全部优于国家鲜果标准[3]。
2.211作物对比效益明显
在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山地苹果因其气候适应性强、耐储运等优势,市场稳定、优果优价,纯收入平均在6m000元/667m m2以上,最高达2.5万元/667m m2,受到栽植区农民的青睐,成为榆林市南部山区农民的首选。
同时,苹果产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相对种粮、栽植枣树具有很高的比较效益,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带动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311市场前景比较广阔
从国内苹果生产来看,山东、辽宁等传统产区由于老果园退化、苹果种植出现下降态势。
从陕西省苹果生产来看,苹果种植优生区正逐步向陕北山地尤其是延安北部和榆林市北部地区扩张,延安、铜川、咸阳、宝鸡等地树龄在20~30年以上的占到40%,产量和质量已经开始下滑,未来10年将有26.6万hm2需要更新淘汰。
同时,关中、渭北地区常年雾霾笼罩,污染严重,对果品质量侵害较大,榆林市作为优生区的北端,土地资源广阔,25°以下可用栽植苹果的坡耕地至少在20万hm2以上。
3榆林市山地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榆林山地苹果发展起步晚,现正处于由初具规模到大面积发展的稳定增长期,由初见效益到优势突显的过渡期,以及由单一产业到多产融合的转变期。
因此,全市上下应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紧抓山地苹果这一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依托资源禀赋,依靠科学技术,做大做强,聚焦高质高端,整合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快速发展壮大这一产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将其真正打造成全市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榆林山地苹果近年来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由于苹果产业是一项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要求高,(下转第100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简介:鱼慧(1983—),女,硕士研究生,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推广。
(编辑:季鑫)
(编辑:季鑫)
(上接第98页)
前期投入大,受自然、经济和技术等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发展尚不平衡。
从生产环境看,存在干旱、寒冷、土壤瘠薄等制约因素;从产业发展看,存在认识不到位、劳动力资源短缺、土地流转不规范、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4-5]。
3.111强化保障措施,推进跨越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部门协作,严格考核奖惩,推进产业跨越发展。
3.211培育经营主体,提高产业化水平
探索完善“大企业作引领,中小企业作支撑,果农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与职业农民为基础,现代果业园区为载体”的生产经营模式。
切实提高果树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3.311创新营销方式,开拓果品市场
顺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大力实施“走出去”战
略,构建多元化营销网络,努力提高榆林山地苹果市
场核心竞争力。
3.411做大果品基地,夯实产业基础
按照“科技支撑、生态优先、循环发展”的思路,优化品种结构,应用现代栽培模式、新型经营方式、省力化栽培、机械化作业,推进产业后整理,扩大基地规模,使果农收入倍增。
3.511突出文旅引领,推动产业融合
加强对果业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大力推进果业文化和果树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果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必将促进山地苹果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使山地苹果以其独特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优势成为榆林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促进山地苹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伟,张宏霞.榆林风沙区发展沙产业优势与途径探讨[J ].资源与环境科学,2016(10):236-237.[2]卜耀军,张雄,艾海舰,等.榆林风沙草滩区物种多样性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4):80-85.[3]白平.陕西神木发展山地苹果可行性分析[J ].西北园艺,2018(8):9-11.[4]张小琴,杜芳宁,师栋,等.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苹果“七个一”建园标准[J ].西北园艺,2019(6):17-18.[5]杨娟芳,蒋志荣.秦安山地苹果园抗旱保水措施及苹果产业发展研究[J ].农经管理,2018(13):85-86.
感,从而促进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4]。
3.211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
在推广应用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时,需要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种植户对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核桃种植质量。
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由于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需要注意的环节较多,应根据当地种植户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并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到种植区域开展培训工作。
例如,在陕西省岐山县,相关部门组织当地高校教授和技术人员共同到种植区域进行调研,并根据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培训工作,为种植户展示应用要点,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该种植技术。
在培训过程中,技术人员向种植户讲解应用技术中所需要重视的气候、水肥等管理技术要求,提高核桃种植质量和种植户的经济效益[5]。
3.311加大对核桃种植政策的倾斜
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核桃种植政策的倾斜,提高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
由于大部分种植户可能缺乏对新技术的认知,不能及时应用核桃
高接换优丰产技术,需要相关部门引导种植户积极应
用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提高核桃种植质量。
例如,陕西省岐山县根据核桃种植优势,制定干杂果经济林政策,鼓励种植户利用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并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引导种植户种植核桃林,从而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在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实际推广应用中,岐山县主要实施“四免”政策,即为农户免费提供核桃苗木,为农户免费嫁接核桃,为农户免费覆膜,为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实施“四免”政策,降低了种植户的种植成本,并有效促进了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4
结束语
种植户应用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具有易操作、易掌握等优势,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核桃嫁接的成活率,还能提高核桃生产质量和数量。
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的推广力度,重视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加大对核桃种植政策的倾斜等,以提高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促进农业行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南.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与推广应用[J ].吉林农业,2019(17):95.[2]李境玉,陈新岗.岐山县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收益技术推广应用[J ].防护林科技,2012(4):98-99.
[3]杨芝芳.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收益技术的推广应用探讨[J ].绿色科技,2013(2):68-69.
[4]高其富,赵维进,杨继明,等.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栽培技术[J ].河北果树,2006(2):22.[5]邓秀芬.阳泉地区核桃嫁接技术示范研究[D ].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