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外短诗五首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中外短诗五首教案
【背景材料】
一、关于卞之琳
卞之琳(1910—2001),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评论家,教授。
江苏海门人,长期在大学任教并搞文学研究工作。
有《鱼目集》、《汉园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
诗前期多表现忧郁的感情和哲理,诗风奇特。
后期诗风大变,开始歌唱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二、关于郑愁予
郑愁予(1933- ),原名郑文韬,台湾诗人。
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1955)、《衣钵》(1966)、《燕人行》(1980)、《寂寞的人坐着看花》(1993)。
三、关于保尔·福尔
保尔·福尔生于一八七二年二月一日,比梵乐希小三个月,被称为“象征派的诗王”。
他的诗集共有三十二卷之多,有名的《法兰西短歌集》,便是包含了他全部作品的总集。
他在从一九0五至一九一四这十年间主编《诗与散文》之前,主要地是一个剧场老板、剧作家、象征主义演剧运动者。
他很早就活跃于巴黎的戏剧界了。
一八九0年,他创办了一个“艺术剧场”,上演梅特林克和马拉美等象征派的诗的戏曲,对抗当时的“自由剧场”之自然主义,在一般人认为此类戏曲不可能上演的议论纷纷之下,他终于获得了可惊异的成功。
一九一二年,当莱昂·帝尔(LeonDierx)死后,他获得了“诗王”这个光荣的称号。
四、关于庞德
庞德(1885~1972)美国诗人、评论家。
1885年生于美国的爱达荷州。
1908年,他来到伦敦,发起了一场旨在改变当时文坛诗风的意象派运动,开创了美国现代派文学的先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庞德迁居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心巴黎。
1924年庞德去意大利,并在政治上开始向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靠拢。
二次大战期间他公开支持法西斯主义,并在罗马电台的对美国广播中发表数百次亲法西斯、反犹太人的演说。
战争结束后,他被美军逮捕,押回本土等候受审。
后因医生证明他精神失常,再加上海明威和弗罗斯特等名人的奔走说项,他只被关入一家精神病院。
1958年,庞德结束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监禁,重返意大利居住,直至去世。
庞德一生的著述颇多,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
此外,他还写了不少文学评论文章。
他的早期诗歌遵循意象派的理论,用准确、鲜明、含蓄的意象来表达事物,文字简洁,通俗上口,并富有流畅的音乐美。
他的某些诗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讽刺了西方社会中商品化倾向和市侩气息对文艺的侵蚀,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险恶境遇。
不过,他的诗也有内容空泛、一味追求形式和个人色彩太浓的缺点。
五、小说《地铁》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
一
“铮”的一声,那种金属的清脆的响声之后,一朵橘红色的火焰肆无忌惮地从我的手心窜了起来,就像一条饥饿的蛇,迫不急待地舔舐着黑夜的脸庞。
我把夹在左手食指与中指之间的那枝“七星”凑向了右手里的那只名叫“Marro”的打火机,一枝烟、一只打火机、两只手、一张嘴巴,它们正在达成一个秘密的协议,最后以一朵火焰的舞蹈来宣布了它们的胜利。
从打火机里面冒出来的火焰在我的眼睛里面不停地闪烁着,那枝香烟的烟雾从我的嘴巴里面渐渐地上升,我却仿佛是一个旁观者,尽管它们和我如此地贴近,但是我却知道,它们永远也无法进入我的内心。
我就是这样一个女人,需要的只是一种安慰,就像一只精美的打火机,等待着一只手将它紧紧地握住,然后在一阵激烈的碰撞之中发出耀眼的火花。
我的嘴里充满了一种苦涩的味道,也许是因为这枝香烟已经让我的舌头变得麻木,尽管它可以让我的神经变得松弛。
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也许那是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或者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那一刻我是烦躁不安的,因为我总是有着许多不可思议的烦恼。
那一次我点烟的时候用的是一根火柴,然而我用力地划了好几次,它都没有被我点燃,也许它是在拒绝我,就像一个桀骜不驯的男人,给了那个爱他的女人一道冰冷的目光。
“哧”的一声,伴随着一阵呛人的硫磺味道,火柴终于点燃了。
于是我开始抽烟,试图从一枝香烟上面找到我所需要的一切,但是我却始终是那样的清醒,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那一次,我的手背上面多了一道刺眼的疤痕,后来有人问我,我回答他说,那是我抽烟的时候一不小心烫伤的。
那是一道乌黑的疤痕,它就像一个秘密一样陪伴着我以后的日子,它是我的标志。
我总是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戴着一幅紫色边框的眼镜,没有别的意图,我只是觉得这样一幅打扮比较适合我的心情。
我必须给自己的内心披上一件漂亮的外衣,也许它在别人看来是夸张的或者怪异的,但是我没有其它的选择。
我只有服从我的内心。
就像那些下着暴雨的街道,它们那种被蹂躏的可怜姿态总是让我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悲哀。
于是我总是会不顾一切地冲进去,让那些雨水像一道道鞭子一样狠狠地抽打在我的头上、身上、还有心里。
然后我就开始痛哭,就像一个被人抛弃的女人那样歇斯底里地流泪,那个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因为没有人知道我在哭,
他们看见的只有我脸上那些不断向下流淌的雨水,他们不知道那些其实是我冰凉的热泪。
是的,我喜欢那样的时刻,我在空荡荡的大街上面痛哭,我的悲哀没有人看见。
我一边向前走着,一边让自己的思维随着烟雾一起向着周围的空气弥漫。
我总是喜欢胡思乱想,这是我无法治愈的疾病,也许是因为我太寂寞,或者我所拥有的已经无法让我满足。
尽管我就要进入那个地铁车站,尽管一个男人正在另外一个车站等我。
我总是会记不起来他的面孔,也许是因为我们之间已经太熟悉了,我熟悉他的一切,他的颓废的表情、他的身体、还有他身上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气味。
我承认,对于一个男人身上的气味,我总是显得特别的敏感,我就像一头雌兽,凭借着气味来捕食或者求偶,我的天性让我追求那些本质的东西,那些能够吸引我的东西。
那个巨大的入口里面投射出一些惨白的灯光,就像一个失血过多的病人,怔怔地看着我的眼睛。
我总是对地铁车站那个空空荡荡的入口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因为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梦。
我披散着头发,光着双脚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不停地奔跑,我看见那些高大的树木一根根地在我的身旁倒下,我开始大声地喊叫,然而没有人救我,我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深渊,一个狰狞的嘴巴,一个深不可测的洞穴……
沿着泛着一种冰冷的光泽的大理石阶梯,我开始走下地铁的入口。
从我的身后突然跑过一个背着一只黑色背包的女孩子,她将我的胳膊撞了一下,然而没有回头。
我只看见了她飘扬起来的头发,就像我身后的夜色一样漆黑。
没有人看见我的脸,因为所有人都在匆匆忙忙地进入那个巨大的洞穴。
二
那些人的脸都是模糊的,就像一些湿漉漉的花瓣一样在空气里面不停地晃动着。
他们在寻找什么,我并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他们正在和我一样,等待着从一个黑暗的洞穴里面出现的列车。
这张即将出现在我面前的列车会把我带到他的身边,因为两个小时之前我们已经约定了这次见面。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去见他,也许只是因为他在电话里面告诉我他很爱我,那个沙哑的年轻男人的声音,在我的耳边不停地摩擦着,于是我不能控制自己。
我是一个女人,她需要爱,就像一个巨大的洞穴,需要一个男人将她不断地填满。
然而我却总是无法记起他的脸庞,唯一记得是那个深夜,我从地铁里面走出来的时候,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疲倦。
然后他走了过来,用一种很温柔的语气对我说,小姐,我可以请你喝一杯咖啡吗?也许我一直都在等待着这样一个时刻,一个空荡荡的地铁车站,一个陌生的男人,以及一句可以让我感到温暖的话。
这一切能够让我动心,但是我却无法说出任何一个理由,因为我需要的只是一种感觉。
我始终活在一种感觉里面,尽管这种感觉也许是一种幻觉。
突然有一种潮水一样的声响从隧道的深处传了出来,我看见了地铁的头部探射出来的两道耀眼的光芒,仿佛两把锋利的刀子,把漆黑一片的夜色戳出了两个巨大的伤口。
我闻到了一种浓重的腥味,仿佛从某种动物的尸体上面发出的那种腐烂的味道。
其实那不过是地铁与铁轨发出的铁锈的气味,我总是太过于敏感,仿佛一只受伤的兔子,一直小心翼翼地竖着耳朵。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子,我对周围的一切总是感到恐惧,仿佛它们随时都会夺走我的一切。
走进车厢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地铁的入口就像一只张开的嘴巴,那里面没有白色的牙齿,只有一片令人窒息的黑暗。
这是一节空空荡荡的车厢,尽管这是一个拥挤的城市,然而我却总是觉得我周围的一切都是空荡荡的。
曾经他对我说,你总是感到一种不可解脱的空虚。
我说是的,就像生命本身,我们从天上掉了下来,所以我们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
然后他的眼睛里面出现了一种令人不敢直视的疼痛,于是我紧紧地抱住了他。
我就像一团软瘫的淤泥一样坐了下来,我知道我和他的见面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因为他需要的是什么,我心里非常清楚。
然而我所需要的他根本不可能给我,我以前问过他,什么是爱情?他沉默了很久,然后告诉我他不知道。
我什么也没有说,我只是习惯性地点燃了一枝香烟,对他说,你不懂女人。
然后狠狠地把手指之间的香烟掐灭。
我没有看窗户外面急速掠过的风景,我始终在倾听着从脚底传来的那种震耳欲聋的声音。
地铁和铁轨的撞击不断地冒出一些闪烁的火花,然后在黑暗之中迅速熄灭。
然而它们却始终紧紧地抓住对方,也许是因为离开了彼此,它们会变成一堆废物。
它们只是彼此需要,因为它们始终在黑暗之中穿行,需要一个合适的伴侣。
我也一直在黑暗之中行走,尽管我知道地铁会在某一个车站停下来,但是我不知道在我走出那个出口的时候,等待我的究竟是什么。
我记得在我和他约定的那个出口,有一面巨大的广告牌,上面画的是一幅漂亮的婚纱照,一个英俊的男人,一个美丽的女人。
我不知道他们究竟有没有幸福。
此刻,他在想些什么?他也许会想我为什么还没有到达那个车站,但是我知道,那并不是想我。
思念有很多种,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思念往往是肤浅的,而女人的思念却可以刻骨铭心。
就像地铁,它始终让自己的一切生活在黑暗之中。
突然想起了他傻笑起来的那种可爱的样子,于是我又拿出了一枝香烟。
正准备将它放进我的嘴唇的时候,一只打火机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一团橘红色的火焰顿时照亮了我的脸庞。
那是一个穿着一身白色西装的男人,他的声音似乎从遥远的隧道里面传来,“小姐,请问我可以为你点燃这枝香烟吗?”
(《新文学》云南文学专号小说三人行)
【示范教案】
中外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短诗在行文和构思上的特点。
2.感悟五首诗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目标
训练学生吟诵、感悟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自然。
2.珍惜人类美好的情感体验。
学生活动设计
1.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几位作者的资料。
2.学生举办诵诗会并诵读课文上的几首诗,也可补充其他作品。
3.讨论各自对这几首诗的理解,或口述,或写成200—300字短文在全班交流。
4.自己尝试创作新诗。
了解并运用必要的创作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几位诗人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2.能以诵读的方式把握住诗意、诗情并有效地传达给听众。
3.了解五首短诗的艺术特点。
二、作者简介。
1.卞之琳(1910—2001),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评论家,教授。
江苏海门人,长期在大学任教并搞文学研究工作。
有《鱼目集》、《汉园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
诗前期多表现忧郁的感情和哲理,诗风奇特。
后期诗风大变,开始歌唱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2.郑愁予(1933- ),原名郑文韬,台湾诗人。
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1955)、《衣钵》(1966)、《燕人行》(1980)、《寂寞的人坐着看花》(1993)。
3.保尔·福尔生于一八七二年二月一日,比梵乐希小三个月,被称为“象征派的诗王”。
他的诗集共有三十二卷之多,有名的《法兰西短歌集》,便是包含了他全部作品的总集。
他在从一九0五至一九一四这十年间主编《诗与散文》之前,主要地是一个剧场老板、剧作家、象征主义演剧运动者。
他很早就活跃于巴黎的戏剧界了。
一八九0年,他创办了一个“艺术剧场”,上演梅特林克和马拉美等象征派的诗的戏曲,对抗当时的“自由剧场”之自然主义,在一般人认为此类戏曲不可能上演的议论纷纷之下,他终于获得了可惊异的成功。
一九一二年,当莱昂·帝尔(LeonDierx)死后,他获得了“诗王”这个光荣的称号。
4.庞德(1885~1972)美国诗人、评论家。
1885年生于美国的爱达荷州。
庞德一生的著述颇多,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
此外,他还写了不少文学评论文章。
他的早期诗歌遵循意象派的理论,用准确、鲜明、含蓄的意象来表达事物,文字简洁,通俗上口,并富有流畅的音乐美。
他的某些诗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讽刺了西方社会中商品化倾向和市侩气息对文艺的侵蚀,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险恶境遇。
不过,他的诗也有内容空泛、一味追求形式和个人色彩太浓的缺点。
三、朗读这五首短诗。
可在班内或几个同学一组进行朗读比赛。
四、重点分析《断章》和《错误》,让学生体味另外三首诗的意象,提高对诗歌的领悟能力。
(一)《断章》赏析。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
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
全诗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也没有一句复杂的句式,写得明白如话。
字面上是不难懂的。
但细细品味,又好像不能全懂,越想越觉得它的含义很多。
李健吾认为它是在“装饰”二字上做诗,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其中蕴含着无可奈何的悲哀情怀。
诗人本人不同意这种评解,明确地表白“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
后李健吾则又说这两种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
”(《答〈鱼目集〉作者》)《断章》写了两组意象。
一组是: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的时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又一组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儿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通过这两组相关联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之一部而被别人观赏,这是相对;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而这一切又可能成为他人梦境的装饰,这也是相对。
由是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明白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平衡的关系,人就不应该再有怨尤。
这里我们可以猜测,诗人早年很可能是通过艾略特受到了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布拉德雷的影响,按照布
二、从另外三首短诗中任选一首,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字。
拉德雷的观点,“绝对”是在无数的“相对”中呈现的。
这一点又只能是在现象的陈列中直接悟到,也许(断章)正好
形象地反映了这一观点。
当然此诗表现的本是抽象的观念,但它不是直接陈述和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间接地将诗意
加以表现。
它运用了类似修辞上的“顶针”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
确,并把两组意象融为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使诗意深奥而并不晦涩。
加之主要词语(“你”、“看”、“风景”、“装饰”
等)的复现,更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
它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如诗人自云的“冷淡盖深挚”。
诗人把自己
的感情客观化为一种色彩、音响、图形,以客观象征主观,使之达到加深而又内敛的效果,正如他在<雕虫纪历·自
序)中说的:“我写诗,……却总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
”诗人还采用了西方诗歌常用的抱韵(abba),
在诗艺上不但继承了中国诗歌注重意境的传统,又呈现出西方一路诗的着重暗示性,使诗作含蓄深沉。
二、《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诗素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可以说清新婉约,绮思无穷,如这一首诗便是这样。
此诗以江南的小
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著的爱情,意境优美而深婉,显示的正是婉约之美的美学特色。
诗的头两行,首句六个字,次句十五个字,是短句与长句的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
悠悠,而“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更觉音韵谐美。
同时,这两句诗在全体的分段中又低两格排列,具
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第二段第一行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与第四行“跫音不
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中间隔了两行,与传统诗歌中隔句对的句法暗合。
此外,“不来”、“不飞”、“不响”、“不揭”
这些否定句式,又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呼应重复,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
在这一节诗中,
有两个比喻写思妇的心:“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比喻的
新颖巧妙自不待言,“小小的”两次叠词重复也轻倩柔美,原句本来应该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
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与“紧掩”这动态的词语倒装在后,不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
的变化,而且也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
最后一节“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点明了诗题和全诗的抒情视角,同时也显示了郑愁予的诗歌与二、三十年代新诗的渊源。
何其芳作于三十年代的《花
环》一诗,末句是“你有更美丽的夭亡”,郑愁予的名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一矛盾诗语,想必是从何
其芳的诗脱胎出来。
(三)就另外三首短诗展开讨论,提高对诗歌的领悟能力。
布置作业
一、完成“研讨与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