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姓名-------------班级-------------考号-------------
一、基础知识(25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4分)
滑jī( ) gōu( )火cuàn( )夺yīn( )哑
静谧.( ) 葱茏.( ) 骸.骨( ) 忍俊不禁.( )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字并纠正。
( 4分)
A.梦寐伸张正义慢不经心瘦骨嶙峋
B.分歧燥动不安踉踉跄跄德高望重
C.伫立随声附和神通广大害人听闻
D.决别盘虬卧龙各得其所更胜一筹------------应改为----------- ------------应改为-----------
------------应改为----------- ------------应改为-----------
3、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 2分)
A.像身子与影子一样不可分离,形容关系密切。
( )
B.不跟别人商量,按自己的见解决定。
( )
C.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 )
D.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 )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2分)
A.全班同学都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只有我没有去。
B.我们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就能为学习别的知识插上翅膀。
C.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坚持学习的前提。
D.这次惨痛的经历,终于使他大彻大悟,痛改前非。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
------------,------------,------------,------------。
①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
②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③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事。
④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美食。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6、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字数基本相当、语意连贯。
( 2分)
信心是什么?信心是洒在大地上的阳光,一丝一缕温暖;信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有了信心,我们就能挺起胸膛,战胜困难,迎接所有挑战!
7、下面的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
B.《西游记》——小说——吴承恩——中国
C.《绿色蝈蝈》——散文——法布尔——德国
D.《狼和小羊》——寓言——伊索——古希腊
8、古诗文默写。
(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⑤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回答问题。
(11分)
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②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③“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⑤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⑥“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
⑦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⑨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9、简要概括选文叙述的事件。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它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选文第⑦⑧段中,找出表明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说说“我”心理变化的原因。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的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最赞赏他哪一点?请说明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文章主旨的阐释,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植物知道些什么》,回答问题。
(10分)
植物知道些什么
一遇敌情,烽火台上的干柴便会被点燃,警报通过闪耀的火光迅速传递。
大学专业课上的老师说,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
和我一样,你也在为人类的这点儿本事而颇感得意吧?不过,要是如今有人说,总是“逆来顺受”的植物,也能对“邻居”发出险情警报,你有何感想?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的新书《一株植物所知道的》中,你便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当枫树甲受到臭虫的袭击时,它就会向空气巾释放一种信息素。
接收到信息素的枫树乙丙丁们马上开始分泌化学物质,抵抗兵临城下的臭虫。
我几乎有些微微地忐忑了。
难道说,当我在案板上把一个土豆五马分尸的时候,另外一些待宰的土豆正在做好毒杀我的准备?
别说我杞人忧天,要知道,按照丹尼尔的说法,尽管人们在谈到植物时,觉得它们和石头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植物们感知世界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株捕蝇草如何适时关闭它多刺的叶片?一朵花如何得知春季的到来?丹尼尔的新书给出了答案:植物能“看到“闻到”和“感觉到”,懂“社交”,甚至拥有记忆。
他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植物必需的独特基因组,决定哪些植物向往“光明”,哪些选择“黑暗”,而相似的基因组也是人体DNA的一部分。
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红光的照射就像“起床”命令,让植物们在阳光下尽情生长。
傍晚,太阳在最后一缕远红光中落山,植物们“看”到指令,随之“入眠”。
再看人类,同样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过,植物们虽有“视觉”,却太容易被人类蒙蔽。
“揠苗助长”早就过时了,最新“人工调节植物生长”的手段是,在夜里闪几下红光——效果几乎等同于白天好几个小时的日照。
除了“视觉”,植物还有“嗅觉”。
寄生植物菟丝子自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番茄是自然界中菟丝子最常见的寄主植物。
为了证明菟丝子“深爱”番茄,科学家们想了种种办法,包括把它们关在看不到对方的盒子里,把茄汁抹在橡胶上或是引入“第三者”小麦。
结果,菟丝子果真“嗅”到番茄释放于空气中的微量化学物质,总是坚定不移地扑将过去。
比如,前文中受到臭虫攻击的树枝,会以分泌信息素的方式警告同根生的其他树枝,与此同时,隔壁的树窃取到这种信号并从中获益。
枝条并不是植物们互通情报的唯一信道。
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们还能通过相邻的根系
传递信号。
干旱来临时,最先发觉的植物会“告诉”邻居做好缺水的准备。
如果这些都还不算猛料,那么做好准备: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和人类一样,植物也拥有短期记忆、免疫记忆甚至隔代记忆。
比如,小麦幼苗在开始孕育果实之前,记得它们已经度过寒冬。
而一些在恶劣条件下存活的植物会将更强的抵抗力传给子孙。
下一次我踏着草地、捧着鲜花或嚼着蔬菜时,也许会想起这本书,有那么一瞬间,我也会对这些事实上很“敏感”的生命充满爱怜。
但这爱怜持续不了多久,因为我记得书里的另一件事:捕蝇草闭合的前提是叶子上的感觉毛有两根被昆虫触碰,所以它必须记住第一根感觉毛已经被触碰了。
但是这短暂的记忆只能持续约20秒,然后它便忘记了。
这仍然让我觉得,自己所属的物种,确实要高级一些。
14.结合全文,说说以“植物知道些什么”为题有哪些好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介绍了植物的哪些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选择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请从第⑨段任选一处加以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一寺临河干.()②阅.十余岁()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
..()④盖.石性坚重()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2、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分)
23、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从炼字的角度进行品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快乐,也有烦恼;有晴天,也有阴霾;有收获,也有失落······对此,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
请以“给自己一个__________的理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提示:可填坚持、微笑、冷静、放弃、追寻等);
2、除诗歌外,题材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