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仙桃市陈场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仙桃市陈场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烃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则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也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两种化合物若互为同分异构体,则它们一定不互为同系物
D.两种物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但不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参考答案:
A
略
2. 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中,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A.KNO3和NaCl B.MnO2和KCl C.CaO和CaCO3 D.BaSO4和AgCl
参考答案:
B
3.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
①天然气②煤③氢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⑦ C.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⑦
参考答案:
B 略
4. A、B两种烃,它们含碳质量分数相同,下列关于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
C. A和B最简式一定相同 D.A和B的化学性质相似
参考答案:
C
略
5. 已知苯和一卤代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苯的同系物: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由苯和下列各组物质合成乙苯(),最好应选用的是A.CH3CH3和Cl2 B.CH2=CH2和Cl2
C.CH2=CH2和HCl D.CH3CH3和HCl
参考答案:
C
略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能量不变
B.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C.若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则表示该反应速率也越大
D.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
参考答案:
D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任何化学反应前后都有能量变化;
B、反应自发与否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方面;
C、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反应正向进行程度,与反应速率无关;
D、升高温度,分子能量增大,活化分子数目增多.
解答:解:A、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能量都不相同,故A错误;
B、反应自发与否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方面,看△H﹣T△S的大小,故B错误;
C、平衡常数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速率不一定快,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分子能量增大,活化分子数目增多,所以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反应自发与否的条件、化学平衡常数、活化分子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
7. 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弱
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mol,完成燃烧生成3molH2O
D.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
参考答案:
B
略
8.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6 g石所含碳碳键数为N A
B.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Si—O键数目为4N A;
C.58.5 g氯化钠分子中含有1molNa+和1mol Cl-
D.31 g白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单键数目是1.5N A个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物质属于同系物的是
参考答案:
A
10. 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中,错误的是
A.福尔马林(甲酸):加入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蒸馏,收集馏出物
B.溴乙烷(乙醇):多次加水振荡,分液,弃水层
C.苯(苯酚):加溴水,振荡,过滤除去沉淀
D.乙酸乙酯(乙酸):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
参考答案:
CD
略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g氢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B. 1mol氢气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C. 1mol氢气的质量是2g/mol
D. H2的摩尔质量是2g/mol
参考答案:
D
略
12. 下列关于自发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够自动进行的过程才是自发过程
B.需要加热才能够进行的过程肯定不是自发过程
C.同一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都有自发的可能
D.非自发过程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变为自发过程
参考答案:
C
略
13. 已知一些银盐的颜色及溶解度数值如下:
化学式AgCl AgBr AgI Ag2S Ag2CrO4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黑色红色溶解度/g 1. 5×10-47.1×10-7 2.1×10-7 1.3×10-16 4.3×10-2
测定水体中氯化物的含量,常用标准硝酸银法进行滴定。
滴定时,应加入的
指示剂是
A.KBr B.KI C.K2S D.K2CrO4
参考答案:
D
略
14. 已知共轭二烯烃(两个碳碳双键间有一个碳碳单键)与烯或
炔可发生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
如1,3-丁二烯与乙烯反应可表示为:
则异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与丙烯反应,生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参考答案:
C
略
15. 某烃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含有四面体结构的碳原子数为a,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最多为b,一定在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数为c,则a、b、c分别为()
A.4、3、5
B.4、3、6
C.2、5、4
D.4、6、4
参考答案:
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5分)某工厂废水中含游离态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其浓度
①取水样10.0mL于锥形瓶,加入10.0 mLKI溶液(足量),滴入指示剂2—3滴。
②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然后注入0.01 mol/L的Na2S2O3溶液(溶液pH>7),调整液面,记下读数。
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 =2NaI+Na2S4O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加入的指示剂是。
(2)步骤②应使用式滴定管。
(3)步骤③当待测液由色变为
色且30s不再变化即达终点,若耗去Na2S2O3溶液20.00mL,则废水中C12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
(4)所测的Cl2浓度比Cl2的实际浓度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造成误差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1)淀粉溶液;
(2)碱;
(3)蓝,无,0.01mol/L;
(4)偏大,步骤②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测液润洗,故测出的c(Cl2)大于实际浓度。
(每空2分,最后一空3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4分)已知A、B、C、D、E、F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前四种元素为短周期元素。
A位于元素周期表s区,基态原子中电子层数与未成对电子数相等;B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C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为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D与C同主族;E、F位于同一周期和同一族,且E比F的核电荷数小2。
(1)E3+的核外有个未成对电子,A2C2的电子式为。
(2)F(BC)n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总数之和为18,则n=________。
(3)B的一种氢化物分子中共有14个价电子,该分子中存在的共价键类型
有。
(填代号)
A.非极性键 B.极性键C. s—sσ键 D.s—pσ键
E.p—p键 F.s—sp3σ键G.sp3—sp3σ键H.sp3—sp3π键(4)A2D和A2C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熔点/K沸点/K标准状况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A2D187202 2.6
A2C2272423以任意比互溶
A2D和A2C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5 电子式略(2)4 (3)ABFG(填代号)
(4)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H-2S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所以H2O2的熔、沸点比H2S高;H2O2和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H2S不能,所以H2O2在水中溶解性比H2S好。
18. 如图所示,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有活塞的容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正反应放热),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仍与上述平衡相同,那么:
①若a=1,c=2,则b=_________。
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________(填“正
”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3;逆②1<c≤4
(2)降低温度;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分子数减少
19. BF3和NF3都是四个原子的分子,BF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F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的原因
参考答案:
BF3中的B为sp2,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无孤对电子。
为平面三角形。
NF3中的N为sp3,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还有一对孤对电子,因而为三角锥形。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