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D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2020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末)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材料中“争”的实质是()
A . 确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C .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D . 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
2. (2分) (2017高二上·林州开学考)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A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B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 (2分)(2017·哈尔滨模拟) 西汉简书中《赵正书》记载:“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环(还)至白(柏)人而病,病笃……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
’王曰:‘可’。
”这与《史记》中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的说法明显不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史料记载矛盾导致历史真相无法被探知,应兼存异说
B . 《史记》中关于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的说法不能成立
C . 《赵正书》的记载与史实不符,表明其史料价值不大
D . 《赵正书》丰富了我们对历史记载存有多种可能的认知
4. (2分) (2019高二下·滁州月考) 汉代贾谊《新书·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属,士庶各爱其家。
失爱不仁,过爱不义。
故礼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强弱之称也。
”材料表明()
①孔子的“仁爱”思想
②“仁爱”只能是天子和诸侯的施恩
③“仁爱”是有界限的
④贾谊倡导尊卑有序的“仁爱”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5. (2分) (2016高二上·河北月考) 1934年,陈寅恪先生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下列能佐证上述论断的是()
A . 早期儒学
B . 老庄之学
C . 汉代儒学
D . 宋明理学
6.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末) “我不想变成神仙,或者长生不老,我自己是普通人,我只要求普通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 反对人们的私欲膨胀泛滥
B . 反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C .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D . 追求消极的人生
7. (2分)雕塑家罗丹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主要指的是
A .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 .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 .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D .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8. (2分) (2017高三上·福州月考)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
”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 .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 .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 .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9. (2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王夫之认为,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分封制导致秦被农民起义推翻
B . 秦实现统一后分封诸侯
C . 分封制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D . 郡县制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10. (2分)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②④
11. (2分) (2018高二下·四川开学考)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他“并不主张实施民主政治,他认为本身所属的贵族阶级能够更好地制衡君主,从而避免专制统治”。
其以识和见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A . 古代雅典的民主体制
B . 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C . 英国当时的政治体制
D . 美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12. (2分) (2017高三下·市南月考) 表2为1820—1913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
据此可以推知()
A . 英美两国实行不同关税政策
B . 英国的工业化水平高于美国
C . 自由贸易推动英美工业革命
D . 关税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13. (2分) (2019高一下·汕头期末) 1867年美国国会通过任职期限法案,规定总统不得从政府机关中罢免任何经过参议院提名和同意后而被任命的联邦官员,但五十多年后这一法案被最高法院裁决违宪。
美国最高法院做出这一裁决的依据可能是,该法案()
A . 违反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 违反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C . 违反了联邦制的原则
D . 违反了权利平等的原则
14. (2分)下图为欧洲人不同时期所认识的世界范围——从1420年的欧亚大陆到1620年的欧亚大陆、非洲、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区域明显扩大。
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文艺复兴的兴起
C . 宗教改革的发生
D . 启蒙运动的开展
15. (2分) (2017高二下·成都月考) 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 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B . 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C .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D . 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6. (2分)“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
”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 . 神创论与进化论
B .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 . 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 . 相对论与量子论
17. (2分) (2017高三·临汾月考) 1904年,法国科学家彭加勒曾说:“我们将要建造一种全新的力学,我们已经成功地瞥见它了。
原来比较简单的力学依然保持为一级近似,因为它对不太大的速度还是正确的,以致在新力学中还能够发现旧力学。
”其观点可用于说明()
A . 牛顿力学在物理学领域失去作用
B . 牛顿力学推动了相对论的发现
C . 相对论是最完美科学的力学体系
D . “新力学”是对牛顿力学的改造
18. (2分)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
”他评价的是
A . 经典物理学
B . 进化论
C . 相对论
D . 现代信息技术
19. (2分) (2018高二上·覃塘月考)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进步思想是()
A . 经世致用
B . 师夷长技
C . 中体西用
D . 托古改制
20. (2分) (2018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了统计,“科学”一词出现1913 次,而“民主”仅 305 次。
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
A . 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
B . 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C . 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
D . 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
21. (2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谏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 .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C .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D .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22. (2分) (2017高二上·江苏期中)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接受了这一观点,主要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
A . 光大儒家思想
B . 重建道德秩序
C . 建立太学机构
D . 加强专制统治
23. (2分) (2019高二上·南宁期中) 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比较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民贵君轻”等儒家伦理赞不绝口。
由此可推知,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A .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B . 探究儒家伦理的实质
C . 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
D . 批判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4. (2分) (2018高三上·惠州模拟)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工夫论,强调道德实践不再是迫于外在天理的合目的性行为,而成为真正意志自由的主体行为。
王阳明的主张()
A . 彻底否定程朱理学
B . 启迪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潮
C . 维护封建道德伦理
D . 逐渐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25. (2分) (2016高一上·烟台月考)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清代宫廷剧《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
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
A . “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 . 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
C . “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
D . 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26. (2分) (2019高二下·峨山期中) 建国后,我国史学界受到苏联学术影响,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很不彻底。
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从现代化角度论证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
据此可知,历史解释受到()
A . 历史时代变化的影响
B . 历史史观选择的影响
C . 意识形态改变的影响
D . 历史学家观点的影响
27. (2分)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最主要区别在于()
A . 前者是资产阶级文化艺术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运动
B . 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产生,后者促成了革命与改革
C . 前者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后者反对封建专制与教会特权
D . 前者代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后者代表了已经形成的资产阶级
28. (2分) (2018高三上·大连期末)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 . 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B . 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C . 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
D . 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
29. (2分) (2016高二上·兰州期中) 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代文明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
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④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30. (2分) (2019高二上·潮安期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腐败,但他们还是十分宗教化的,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
这说明文艺复兴()
A . 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
B . 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C . 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
D . 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40分)
31. (15分) (2017高二上·阳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
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
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
——资中筠《士人风骨: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材料二:感觉的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
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百度百科《苏格拉底》
材料三: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
32. (15分) (2018高一上·兰州期末) 近代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始终存在着进步与反动的较量。
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和政治力量为创建真正意义的民主政权和争取最广泛的民权不懈奋斗。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沿途民众“排列香案恭迎”,不少人认为孙文博士就是新皇上。
连追随孙中山进南京的革命者应夔成也对老百姓说:“你们知道吗?总统就是皇帝,我这个总务司长就是内务总管了
——《吴铁城回忆录》
材料二:考共和国之原则,全国人民,俱有与闻政事之权利,惟国中事业至繁,不能人尽与政,故必选举议员,以组织国会,选举总统,以组织政府。
议员与总统,既由国民选举,委托以全国之政权
——《共和国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12版)
材料三: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
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1)根据材料二归纳“共和”的含义,试分析当时发行教科书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做简要评述。
33. (10分)(2017·长春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在“现代史最大的危机”中变得成熟了。
……“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逐渐成为他世界覌的核心。
1804年创作《降E大调笫三交响曲》,本来是准备献給拿破仑的,但拿破仑于这一年取消共和制做了皇帝,贝多芬一气之下,抹去原稿扉页上原来的题名“波拿巴”改称为《英雄交响曲》,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現英雄性格的作品。
——李庆《音乐鉴赏〈英雄交响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贝多芬为《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改名的主要社会因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40分)
31-1、
31-2、
31-3、
32-1、
32-2、
32-3、
33-1、
33-2、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