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物理高一上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物理高一上期中预测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

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是随时间t 变化的。

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
A.电梯在第1秒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m/s2
B.电梯在第1秒末到第10秒末之间的位移大小为9m
C.电梯从第11秒末到第30秒末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10m/s
D.第41秒末时,电梯回到原先所在的出发点
2、校运动会上某初中同学参加100m短跑比赛,起跑后8s时速度为6.0m/s,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4.0m/s,比赛成绩是16.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6.0m/s B.7.0m/s C.6.25m/s D.14.0m/s
3、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用力F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李,且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30
θ=︒,则F的最小值为()
A.3
3
mg
B.mg C
3mg
D.
2
mg
4、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AB=x1,BC=x2,已知质点加速度为a,质点经过AB和BC 段所用时间相等,则质点经过AC段的平均速度为()
A .1221
4x x a x x +- B .12212x x x x a +- C .1221a x x x x +- D .1221
2x x a x x +- 5、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 把重力为G 的物体按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墙面与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F 增大时,物体所受摩擦力增大
B .当水平力增大为2F 时,摩擦力为2μF
C .当F 增大时,物体与墙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
D .不论F 如何增加,摩擦力始终为μG
6、下列给出的四组(每组两个图象)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
A .
B .
C .
D .
7、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可以使用直流电源的仪器
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 .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不可以一端高,一端低
8、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x-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s 末汽车的位移为150m
B.20s末汽车的速度为﹣lm/s
C.10s至15s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15s至25s汽车做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9、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上,如图所示,已知木块重G=8 N,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F=25 N时,木块没有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 N
B.当F=10 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4 N
C.当F变大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也会一直变大
D.当F=25 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0 N
10、A和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B在A前3 m处
C.5 s末两个物体再次相遇
D.t=0时两物体的距离比t=5 s时的大
11、下列四个图中都有两条图线,分别表示一种直线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B.C.D.
12、2018年8月28日,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发以9.92 s夺得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苏炳添的100 m起跑动作时,可以将苏炳添当作质点
B.100 m终点,若苏炳添与亚军选手几乎同时撞线,以亚军选手为参考系苏炳添的速度几乎为零
C.苏炳添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成绩为9.92 s,9.92 s指的是时间
D .苏炳添的100 m 成绩为9.92 s ,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10.08 m/s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 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 .同次实验过程中,O 点位置允许变动
B .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C .实验中,两个细绳套的夹角越大越好
D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 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夹角必须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C 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_____N 。

(3)在另一次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已作出(如图乙所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0N ,O 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

请在图乙中用作图法画出合力,求得合力F 的大小为_____N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按照打点的先后顺序,纸带上的计数点依次用O 、A 、B 、C 、D 、E 表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画出来.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V 的交流电源;
(2)由图可以知道,A 、B 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s ,纸带做的是___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3)小车经过OE 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小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
15、如图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将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橡皮条长度为GE 。

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到O 点,小圆环受到作用力1F 、2F 和橡皮条的拉力0F ,如图乙所示。

(1)如图乙,此时要记录下_______、拉力1F 、2F 的大小,以及拉力1F 、2F 的方向。

(2)实验中,必要的是(______)
A .选用轻质小圆环
B .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校零
C .撤去1F 、2F ,改用一个力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 点
D .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要保持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
(3)图丙中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F 与F′中,方向一定沿GO 方向的是__________。

(4)某次实验中A 的指针位置如图丁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N 。

三.计算题(22分)
16、(12分)汽车刹车前速度为20m/s ,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求:
(1)汽车刹车开始后15s 内滑行的距离;
(2)静止前3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3)滑行一半距离时的速度。

17、(10分)如图所示,雪道与水平冰面在B 处平滑地连接.小明乘雪橇从雪道上离冰面高度h =8m 的A 处自静止开始下滑,经B 处后沿水平冰面滑至C 处停止.已知小明与雪橇的总质量m =70kg ,雪橇到达B 处的速度值v B =12 m/s ,不计空气阻力和连接处能量损失,小明和雪橇可视为质点.问:
(1)从A 到B 过程中,小明与雪橇总重力做了多少功?
(2)从A 到B 过程中,小明与雪橇损失了多少机械能?
(3)若小明乘雪橇最后停在BC 的中点,则他应从雪道上距冰面多高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C
【解题分析】
A .由图可知,电梯在第1秒内做加速度均匀增大的加速运动,故A 错误;
B .a -t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所以电梯在第1秒末的速度为
11111m /s m /s 22
v =⨯⨯= 由图像可知,电梯在第1秒末到第10秒末之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可得
211919m 29m 22
x =⨯+⨯⨯= 故B 错误;
C .a -t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所以电梯从第11秒末的速度为
119111m /s 10m /s 2
v +=⨯= 由图可知,电梯从第11秒末到第30秒末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10m/s ,故C 正确;
D .a -t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所以第41秒末时电梯的速度变为零,但并末回到出发点,故D 错误。

2、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根据平均速度t
x v =
=6.25m/s.和8s 、到达终点的速度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平均速度。

3、B
【解题分析】
以两个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F 在三个方向时整体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 与T 的合力与重力mg 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力的合成图可知,当F 与绳子Oa 垂直时,F 有最小值,即图中2位置,根据平衡条件得:
2sin 30F mg mg =︒=
故选B .
4、D
【解题分析】
AC 段的位移为:
12x x x =+
质点经过AB 和BC 段所用时间相等,设为t ,则:
221x x at -=
解得:
21t x a
x =-平均速度:
1221
22x x a x x v t x =+-=D 正确。

故选D 。

5、C
【解题分析】
当F 增大时,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力平衡,竖直方向受重力与静摩擦力,二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也等于mg ,故静摩擦力不变;故ABD 错误;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有关,故F 增大时,物体与墙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故C 正确.故选C .
【题目点拨】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学生只想到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确定最大静摩擦力,忽略了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来求解,注意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而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6、C
【解题分析】
AB.A图中v-t图像表示先匀速后匀加速,所以x-t图像错误,A错误;同理B也错误;
C.C图中x-t图像表示物体先静止,后匀速,匀速速度为2m/s,因此v-t图像正确,故C正确;
D.D图中没有匀加速所以v-t图像不对,D错误。

故选C。

【题目点拨】
此类题型考察了v-t图像与x-t图像的相互转化。

7、BC
【解题分析】
A.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仪器,故A错误;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可以在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有利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的减小,故B正确;
C.实验中为了在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为了打点的稳定,具体操作中要求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释放小车,故C 正确;
D.长木板放在桌面上,带滑轮的一端要伸出桌边,细线一端连着小车,另一端跨过定滑轮,连着重物,至于长木板是否水平,不一定,只要小车的加速度恒定即可,故D错误。

8、BD
【解题分析】A、根据图象可知,10s末汽车的位移为x1=30-0=30m,故A错误;B、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20s末汽车的速度为,故B正确;C、10s至15s汽车位移不随时间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D、15s 至25s内,图象的斜率不变且为负,则汽车做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BD.
【题目点拨】解决图象类题目要注意看纵坐标,分清是速度图象还是位移图象,这是解题的关键和基础.位移图象的斜率代表物体运动的速度,而速度图象的斜率代表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图象拐点代表物体的速度减小,位移图象的拐点代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9、AB
【解题分析】
AD.当F1=25N时,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
f m1=μF1=0.4×25=10N>G
故物体静止不动,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1=G=8N;故A正确,D错误。

B.当F2=10N时,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
f m2=μF2=0.4×10=4N<G
故物体将要下滑,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2=μF2=4N;故B正确。

C.若F较小时物体下滑,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随F的增大而增大;若F较大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受到的静摩擦力一直等于重力;大小保持不变;故C错误。

10、BD
【解题分析】
由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两物体在3 s内的位移不等,而它们在第3 s末相遇,则知两物体出发点不同,故A错误;A、B两物体在3 s内的位移分别为x A=×5×3 m=7.5 m,x B=×3×3m=4.5m,则出发时B在A前3 m处,故B正确;3s末两个物体相遇,在3~5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Δx=×2×2m=2m,即5s末两个物体没有相遇,t=0时两物体的距离比t=5s时的大,故C错误,D正确。

所以BD正确,AC错误。

11、AD
【解题分析】
A、由加速度图象可知:加速度方向为负值,且加速度不变,即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为负,也表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加速度图象可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是一个变值,而速度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故B错误;
C、由加速度图象可知:加速度方向为负值,且加速度不断增大,即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加速度图象可知:加速度方向为正值,且加速度不变,即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为正,也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12、BC
【解题分析】
见详解
【题目详解】
A.研宄苏炳添的100 m起跑动作时,若将苏炳添当作质点,无法体现动作是否规范,所以不能视为质点.故A错误;B.100 m终点,若苏炳添与亚军选手几乎同时撞线,以亚军选手为参考系,二人相对静止,苏炳添的速度几乎为零.故
B正确;
C.苏炳添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成绩为9.92 s,9.92 s指的是时间间隔.故C正确;
D.苏炳添的100 m成绩为9.92 s,说明他平均速度约为10.08 m/s,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无法确定.故D错误.【题目点拨】
见详解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3、B 2.10N 7.0N
【解题分析】
(1)[1]A.为了使两次拉橡皮筋效果相同,要求两次要将O点拉到同一位置,故A错误;
B.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要求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故B正确;
C.两根绳夹角不能大,也不能小,以适合作图为准,不是越大越好,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两弹簧的夹角要适当,并非要求达到90°,非特殊角度也可,故D错误。

故选B.
(2)[2]弹簧测力计C的读数为2.10N;
(3)[3]已知分力求合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图:
故合力为7.0N。

14、220 0.1 加速0.80~ 0.82 0.65
【解题分析】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6V交流电源.
(2)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于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画出来,则A、B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5s=0.1s,相同时间内的位移逐渐增大,知纸带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
(3)小车经过OE段的平均速度是:
2
41.010
/0.82/
50.5
OE
x
v m s m s
T
-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
时刻的瞬时速度:()216.0 3.010/0.65/20.2AC B x v m s m s T --⨯=== 15、 O 点的位置 BC F′ 3.00N
【解题分析】(1)该实验中,应用了等效替代法,要使两次拉橡皮条的效果相同,所以需要记录O 点位置,拉力F 1、F 2的大小和方向。

(2)小圆环的作用是通过弹簧拉橡皮筋,不需要轻质的,只要正确确定开始位置即可,故A 不必要;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B 必要;该实验采用“等效替代”法,因此两次拉橡皮筋要到同一位置,故C 必要;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量弹簧夹角适当,便于做平行四边形,便于减小误差即可,并非要求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故D 不必要。

所以选BC 。

(3)实际测量的合力应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即F ′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方向一定沿GO 方向的是F ′。

(4)因为弹簧秤的最小分度是0.1N ,所以要估读一位,即读数为3.00N 。

三.计算题(22分)
16、 (1) (2) (3)
【解题分析】
(1)刹车停止的时间为:
,则汽车刹车开始后15s 内滑行的距离等于10s 的距离,大小为:
(2)根据逆向思维,将汽车的运动看做是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可知3s 内的位移:
,即静止前3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为9m ;
(3)滑行一半距离时的速度,根据
解得v′=10m/s 【题目点拨】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以用逆向思维解答,即看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这样做即快捷由方法用公式.
17、(1)35.610J ⨯ (2)25.610J ⨯ (3)4m
【解题分析】
(1) 从A 到C 过程中,小明与雪橇所受重力做的功:
G W mgh =
代入数据解得:35.610G W J =⨯ ;
(2) 从A 到B 过程中,小明与雪橇损失的机械能:
重力势能减少值: 35.610p E mgh J -∆==⨯ 动能增加值: 231 5.04102
k B E mv J ∆==⨯ 损失的机械能为:
221 5.6102
B E mgh mv J ∆=-=⨯; (3) 设人在雪道上所受阻力为F f ,在冰面上所受阻力为'f ,B
C 间距离为x ,由动能定理:
0sin h mgh f
f x θ
--=' 0sin 2
h x mgh f f θ'-''-= 解得:42h h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