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赏析
在不经意间,一档纯学术性的电视栏目竟然火了起来,它就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
央视悄然推出《百家讲坛》节目,可以说开创了以通俗化传播历史、国学的先河,不光是电视节目上的创新和收获,已然成为一种继承和弘扬历史、国学的新形式了。
《百家讲坛》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永远也翻阅不尽的,古往今来,谈古论今,还有多少的人和事需要我们大家探讨。
易中天的品三国、王立群的读史记、纪连海的正说鳌拜、孙立群讲李斯、阎崇年谈清史、马瑞芳说聊斋、刘心武新解《红楼梦》、于丹的《论语》心得、隋丽娟的说慈禧.....太多太多,无法一一列举。
《百家讲坛》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对讲座内容和讲师的选择,完全依照大众流行文化的口味,而非正统学术的观点。
同时它吸收评书和电视剧的技巧改变了讲座节目的讲法。
《百家讲坛》之所以能够火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适应了传统文化热的大趋势。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楼宇烈说:“近年来,国学热悄然升温,在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许多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有一种认祖归宗式的精神需求。
”《百家讲坛》的出现,适逢其时。
《百家讲坛》刚刚火起来时,那里面的智囊团就总结出了火的经验和不火的教训,然后便出台了行之有效的讲坛方案:历史、故事、细节、悬疑。
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等人忠实贯彻了《百家讲坛》的路线方针,遂大火。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讲稿《易中天品三国》被上海文艺出版社以高价夺标,再次印证了易中天的走红程度。
而他成为当下市场最受追捧的学术明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百家讲坛》这台电视节目。
实际上,不止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纪连海等人都是《百家讲坛》成功造就的明星。
不管之前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是否被认可,如今都在最大限度上被普通老百姓接受了。
事实上,《百家讲坛》刚开播时讲座内容囊括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养生保健,当时的收视率并不高,直到后来调整思路,主要集中在人文历史领域,才赢得了关注。
《百家讲坛》的成功就在于看到了广大民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现实需求,捕捉到了在物质虽然丰饶充沛而精神却相对贫乏的当下,人们干涸的心田是多么需要雨露的滋润。
试想《百家讲坛》的一些讲座,如果不是涉及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对真、善、美等终极价值的追问,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也不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对于讲座内容和讲师的选择,完全依照大众流行文化的口味,而非正统学术的观点。
像清代这样一个不论文化还是经济都并非最重要最伟大的时代,可以成为长期话题,主要是因为流行多年的清宫戏为它笼络了广泛的观众基础。
其实《百家讲坛》的话题在学术领域屡屡引发争议,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都处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作为知识分子和学术研究者,他们首先被学术界质疑,被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学者批判,而跟他们的半生研究都没有关系的老百姓(至少《百家讲坛》的拥护者大多是非
学院派,而非正统的学术精英),这时却成了他们学术观点的拥护者。
通过《百家讲坛》,一些没有定论的观点被讲师们传播开来,这让很多学者专家都感到不快,本来是学术界内部的讨论,某一方却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而重要的是,大众并不了解其他观点。
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人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讲述一些他们关心的话题,即便那附着了很强的个人观点,仍是一种解答,解答很多他们感兴趣但很难有渠道确定的问题。
另外一个要素就是表现形式。
讲座节目历来是最让观众望而却步的类型,40分钟的节目如果不听前5分钟根本听不懂后面内容。
《百家讲坛》在节目形态上并没有贡献,影像上几乎没有美感可言。
它的贡献在于改变了讲座节目的讲法。
你听易中天的讲座,不就是评书连播吗?在拥有广大评书听众的中国,把学术话题讲得和评书一样,无疑是成功的捷径。
有意思的是,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这三位影响力最大的讲座者都曾经担任过中学教师,无疑他们更能掌握深入浅出的技巧。
既然《百家讲坛》的话题由头都来自电视剧这些流行元素,那么在方式上自然也跟电视剧借鉴不少,最重要的就是设置悬念、讲究故事性。
刘心武的《红楼梦》,连续十几讲,不断地探秘解密,所有观点必须辅以具体故事,完全是电视剧式的铺陈叠述。
而阎崇年的讲座,其实就是历年清宫戏的疑点解释,出发点都依据近年清宫戏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也就是电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因此一场学术讲座的受众,一下子从少数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变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电视剧观
众,反响自然不同。
因此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可以销售35万册,易中天成了畅销书榜首作家也就不难解释了。
他们本来就是从流行中来,到流行中去。
不论学术界质疑的声音有多大,都难以动摇他们广泛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