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物理各章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2011年中考物理必考99条知识点复习提纲班级:姓名:学号: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⑪达到熔点。
⑫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⑪温度达到沸点。
⑫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011年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取:①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唯一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③排己性: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④方便性:一般选取地面为参照物例: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2、坐在直升飞机上的人看见楼房一栋栋的向上升,则飞机正在()A、上升B、下降C、静止D、都有可能3、有六架战机一相同的速度列队行驶,此时,若以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________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________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B、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有时可以不选参照物C、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我们选定的参照物后,就必须把它看成是运动的D、运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机械运动的判定: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于所选物体(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例:1、下列现象中是机械运动的是:()A、树木生长B、地球绕日运动C、水的蒸发D、花开花落2、关于机械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B、火车奔驰、小鸟飞翔、河水流动等都是机械运动C、机械运动是各种各样的D、静止在桌面上的水杯不做机械运动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观察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研究物体时运动的。
②观察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研究物体是静止的。
例: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站在路边的行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人们认为汽车行驶的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B、不论选什么为参照物,乘客是不动的C、司机说乘客没有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D、乘客说行人没有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选取参照物不同,则结论是不同的3)、相对静止的条件是: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都相同例: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是保持相对静止的是()A、地球和太阳B、一列沿平直铁轨行驶的列车中的1号车厢和5号车厢C、人走路时左脚和右脚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火箭和被其运载的卫星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及相关知识1)、速度的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011陕西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2010陕西中考物理复习提纲一、物理定律、原理: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阿基米德原理3、光的发射定律4、欧姆定律5、焦耳定律6、能量守恒定律二、物理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光的折射规律3、凸透镜成像规律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5、力和运动的关系6、液体压强特点7、物体浮沉条件8、杠杆平衡条件9、分子动理论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11、安培定则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三、应记住的常量: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水的比热:C水=4.2×103J/(kg.℃)2、速度:1m/s=3.6km/h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V固>V液>V气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ρ水>ρ冰ρ铜>ρ铁>ρ铝1g/cm3=103kg/m3 1L=1dm3=10-3m31mL=1cm3=10-6m3g=9.8N/kg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s5、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蓄电池的电压:2V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J四、物理中的不变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2011年中考物理易考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2011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及使用条件速度公式: t s v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t =G = mg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V m=ρ 浮力公式: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F浮=ρ水gV排F浮=Gp=SFp=ρgh帕斯卡原理:∵p1=p2 ∴2211SFSF=或21FF F1L1=F2L2或写成:1221LFF=滑轮组:F = n1G总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21G s =2 h 机械功公式:W =F sP =t W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100% 热量计算公式:Q = c m △t(保证 △t >0Q 放= mqt QI = R U I =W = U I tW= U I t 结合U =I RI 2W = U I t 结合I =U /R →→W= R U 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P = W /P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2121R R P P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21R R I I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1221R R P P =基础知识归纳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011年中考物理易考知识点总结(精华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2011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及使用条件速度公式: t s v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t =G = mg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V m=ρ 浮力公式: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F浮=ρ水gV排F浮=Gp=SFp=ρgh帕斯卡原理:∵p1=p2 ∴2211SFSF=或21FF F1L1=F2L2或写成:1221LLFF=滑轮组:F = n1G总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21G s =2 h 机械功公式:W =F sP =t W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100% 热量计算公式:Q = c m △t(保证 △t >0Q 放= mqt QI = R U I =W = U I tW= U I t 结合U =I RI 2W = U I t 结合I =U /R →→W= R U 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P = W /P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2121R R P P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21R R I I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1221R R P P =基础知识归纳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011届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精要提纲

任务五、特殊色调调整
反相(色轮移动180度的颜色,互补) 色调均化(亮的更亮,暗的更暗) 阀值(将图像变成只有黑白两色图) 色调分离(将图像的色调数减少) 变化(直观地调整图像的色彩平衡、亮度、对比度
认识图像的“直方图” 直方图用来显示图像中明暗像素的分布状况。 横轴方向上代表像素的色调(或称色阶),从左到右显示为 暗色值(0)到亮色值(255)之间的所有色阶值。 纵轴方向上代表像素的数量,即图像中同一色值下的像素总 数。 注:如果有选区,则只显示选区的直方图。
任务三、图像的色调调整
图像调整
授课教师:张海龙
教学目的
用本课介绍的知识,你可以调图像选区或整体的色调、 亮度、对比度;反天空变的更蓝,草地变得更绿; 或者将图像中的某种颜色用另一颜色替换,例如红 花变成蓝花;或者将白天拍摄的风景变成傍晚的效 果;以阴暗的景物变得清晰;彩色片转换为黑白片 或为黑白片上色;产生色调分离效果的图像等。
这样的图像黑、白、灰层次分明,影像表现细腻,如 果图像是灰蒙蒙一片,缺少足够的亮部与暗部,就需 要将灰色层次拉大,使整个图像的明暗层次分明。
对于RGB模式的图像
色调就是组成RGB彩色图像的每个原色的明暗度, 色调的调整就是对每个原色的明暗度的调整, 每个原色的调整范围也分为0到255共256种色阶。
的图像转换而成。 Lab颜色模式:在不同颜色模式之间转换时使用的内部颜色模
式。 位图模式: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模式。 双色调模式:双色调使用不同的彩色油墨重现不同的灰阶,在
Photoshop中双色调被当作单通道、8位的灰度图像。 多通道:多通道模式在每个通道使用256灰度级,从RGB,CMYK
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纲要(全面、系统)

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纲要(全面、系统)第一、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提要1、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科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论。
﹝2﹞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
2.动与静﹝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臵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应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这个物体就叫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臵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臵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选择的注意事项①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
②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所判定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
③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我们选择地面和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④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
3.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 Km=×103m=×101dm=×101cm=×101mm=×103μm=×103nm﹝2﹞正确使用刻度尺①使用前,要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点;②测量时,要将刻度尺放正,并使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⑤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3﹞测量误差是科学探究中经常要考虑的问题。
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初中物理知识: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
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
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9、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隐形材料。
11、运动和力的关系: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静止。
b受非平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
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13.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一般升高。
1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
2011届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精要提纲14789

初中物理概念总复习精要提纲第一章初步知识1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m= mm= μm= nm。
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和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值,最末一位是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积多求少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以轮代尺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误差与错误: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2 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__________。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物理学里把称为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叫匀速直线运动;叫变速运动。
把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即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它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单位是:,读作:;1m/s= km/h。
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可用来计算路程,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可用来计算时间。
2011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章节复习提纲

C、寒暑表:如图丙(量程:-35—50℃,分度值:1℃)
、使用方法:估、选、看、测、读、记。
A、估计被测物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高于最大测量值会胀破温度计,低于最小测量值会读不出读数)。
B、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迅速、准确地读数)。
C、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碰到容器底或壁,示数稳定后读数。
它研究的是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2、学好物理的方法:、善于观察,乐于动手(从生活走向物理)。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从物理走向生活)======﹥学以致用。
第1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测量:、表示符:L(S)
、单位:A、国际单位:米(m)B、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光年。
2011版新课标义务教育初中物理
学习、复习章节提纲(校本教材)
说明:物理学习的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方法。
语文和数学知识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工具。
学习方法:重视实验和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相信自己能学好
付诸于行动(辛勤+汗水)
一定能成功(学好物理)
心有所念,行而成功
班班级:
姓名:
科学之旅
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重视观察既有用又有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
B、频率:1S内振动的次数。1Hz=1S-1,f=n/t (n为振动次数,t的单位为秒)。
C、波形的疏密描述音调的高低:波形越密集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2、响度:、定义: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影响因素:A、振幅: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
2011中考物理(全部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011届中考物理概念总复习精要提纲14789

初中物理概念总复习精要提纲第一章初步知识1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m= mm= μm= nm。
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和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值,最末一位是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积多求少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以轮代尺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误差与错误: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2 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__________。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物理学里把称为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叫匀速直线运动;叫变速运动。
把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即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它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单位是:,读作:;1m/s= km/h。
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可用来计算路程,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可用来计算时间。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纲要_2

A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18.速度
B
育拥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19.力及其作用效果
A
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20.重力
A
会测量力的大小
21.弹力
A
22.摩擦力
A
不引入动摩擦系数
23.二力平衡的条件
A
24.牛顿第一定律
B
25.物体的惯性
B
实验探究
26.杠杆
A
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A
会使用电流表
68.电压
A
会使用电压表
69.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A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70.欧姆定律
B
实验探究
71.电功
B
72.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B
73.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B
不提倡用导岀公式进行计算
74.电热及焦耳定律
A
实验探究
75.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
A
十
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物质的组成
A
9.原子的核式模型
A
10.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
A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11.半导体的特点
A
12.超导体的特点
A
13.纳米材料
A
主题二 运动和相互作用
五、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4.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A
15.热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
A
16.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B
六、机械运动和力
实验探究
27.滑轮
A
新课标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①定义:②大小由(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3) 等级和危害:20dB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2、声音的传播 '①声音靠 真空_②声音以 ③声速 (1) (3) 传播,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能传声形式向外传播。
回声定义:,听到回声条件:声音在固、液体中比在声速大小跟有关,还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声速度 中传播快。
有关。
O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J①听到声音的过程: 。
传导② 听到声音的两种路线: ③ 双耳效应一应用于传导、 。
%/ (①定义:I ( 4) m/s.音调②大小与有关。
(1)a 、定义:、单位符号4、声音的特征b 、人的听觉范围: ________ ④人身不能听到超声波:a 、定义_______________ O次声波定义(2) 响度②大小与 有关。
(3) 音色①定义: 决定5、噪声危害(1) 和控制 () 定义物理角度: %环保角度90dB 、150dB6、声的利用1光源(1)定义:\\ ( 2)分类:第二章光现象a、形成分b、按冷热分天然光源:例子: 人造光源:例子:冷光源:例子:热光源:例子:(1)定义:3、光的反射(3)实验:①法线:;②入射角;③反射角;(2 )相关概念内(4)光的反射规律①;②;③————容①作用:②计算:应用(6)两种反射:;实例:;②k—1;实例:;(5 )可逆性:(7 )反射元件平面镜「球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4)实验: ,(5)可逆性:r ①单色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1)光的色散②复色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三基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光的色散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⑤光的色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色光的混合 彳 ②三原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基色混合:(4)颜料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看 不彳 见(1)光谱:(2)红外线'"①定义:‘②应用: 的 (3) 紫外线r ①定义: 光1②应用:L ③危害:平'(1面』 (2) 镜 (3) 成 (4) 像 *f( 光(2)的 折<射 (3)45、 光的折射规律应用:①作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角 __________ ③解释现象6、1光 的 色散(3)物体的颜色①透明体的颜色: |②不透明的颜色: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1透镜: 2、凸透镜 ”、凹透镜(1)定义:2)作用: (1) 定义: (2) 作用:M 6)像距「①目的1、实验②器材{③步骤④结论 '⑤注意2、凸透镜成像规律:3、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① 两个分界点:a 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b、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② 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 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实像变大;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变大。
新课标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概要

人教版教材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③双耳效应一应用于厂①定义:b、人的听觉范围:r①定义:(2)②大小与有关。
(3) 音色决定5、噪声危害和控制r物理角度: (1)定义'环保角度2、声音的传播'①声音靠真空_②声音以③声速(2)(3)传播,传播声音的介质有能传声形式向外传播。
回声定义:声音在固、液体中比在声速大小跟,听到回声条件:中传播快。
有关,还跟声音在15°C空气中的传声速度有关。
m/s.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①听到声音的过程:②听到声音的两种路线:传导、传导音调②大小与有关。
a、定义: 、单位符号4、声音的特征④人身不能听到超声波:a、定义次声波定义O(1)(2) 来源:(3)等级和危害: 20dB 90dB 150dB 。
6、声的利用(1)b 、平光源:—(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传播介质,光的传播现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冷光源:例子: 热光源:例子:太阳、电灯等 萤火虫、水母等2、光的 传 播(1) 规律:(均与介质含义:同一种介质, (2)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解释: (3)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例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种介质密度均匀)小孔成像 激光准直等 ①定义: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4)光线彳②两种光线的表示方法:a 、点光源:I ( 5)光速①定义:光每秒传播的速度② 1 光年=9.46 x 1012km(2)3、光的 反 射(3) 实验:(4)①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②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实线):光的反射规律①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5) (6) 可逆性: 两种反射:4、平((1)面 (2)镜《成(3) 光像[(4)r现(1) 5、折J (2)射[(3) 象(4)(实验:特点:正立的虚像;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 镜面垂直,至U 镜面距离相等;像禾 ________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a 、作图: _________ ; b 求距离 ___________ ; c 、求速度; __________平面镜应用:潜望镜;镜子定义: _______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应用:①作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角 ___________ ③解释现象 实验: 可逆性:1、光源b 按冷热分相关概念;实例:;实例:① ② 漫反射 镜面反射(4)颜料的颜色: 光谱:三棱镜色散,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全部考点复习笔记

初三物理复习笔记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随位置、形式、状态改变。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kg ,mg g kg t9631010101===。
(3)质量的测量:生活中常用:磅秤、杆秤、台秤、托盘秤、实验室中用天平。
① 托盘天平构造:横梁、天平盘、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标尺、游码。
② 天平制做原理:等臂杠杆③ 天平调节:先放在水平桌面上,再调横梁平衡,将游码放到标尺的“0”刻度,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
④ 使用时,被测物放左盘,右盘放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⑤ 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质量。
2.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密度。
(1)密度的计算:Vm =ρ同种物质ρ不变,为恒量,与m 、V 无关,此时Vm∝(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密度ρ一般不同,当V 一定时,m 与ρ成正比,当m 一定时,V 与ρ成反比。
(2)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之一,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还与状态有关。
(3)记住水的密度:33/100.1m kg ⨯=水ρ表示31m 的水质量为kg 3100.1⨯,33/106.13m kg ⨯=汞ρ。
(4)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3/m kg ,常用3/cm g ,333/10/1m kg cm g =。
3. 测物体的密度。
(1)测固体密度。
公式法:1)测固体的质量:使用天平。
2)测固体的体积。
① 规则固体的体积,用刻度尺测出相应的长度,计算出体积,如长方体abc V =,圆柱体体积h r V 2π=,圆锥体体积h r V231π=,球体体积334r V π=。
② 不规则固体体积。
a. 排水法:采用量筒b. 针压法:适用于小于液体密度的固体,用针尖将物体压入水中。
c. 沉锤法:以上b 中也可用沉锤替代。
用阿基米德定律:用弹簧称测出物体重力G ,用细线将物体系在弹簧秤下,将物体浸没水中,弹簧秤读数G ',则G G F '-=浮,依阿基米德定律,排水浮gV F ρ=,∵浸没物排V V =,gG G V 水物ρ'-=,水物ρρGG G'-=。
2011年中考物理《 浮力》专题复习提纲111

《浮力》复习提纲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三、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3、说明:1)、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2)、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V 物3)、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
4)、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 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 ρ/ (G-F)5)、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如果物体在浸没时浮力和重力相等,物体即不上浮也不下沉,可以停在液体内任何深度的地方,人们把这种状态叫悬浮。
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归纳为:当物体浸没时:如G>F 浮,则物体下沉。
如G<F 浮,则物体上浮。
如G=F 浮,则物体悬浮。
当物体部分浸没时,如G=F 浮,则物体漂浮。
3、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
比较物体重力和浮力来判断物体的浮沉是判断浮沉的基本方法。
对实心的物体而言:G=mg=ρ物gV 物F 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 浮=ρ液gV 排对于浸没的物体而言:V 物=V 排① 若ρ液<ρ物,则F 浮<G ,物体下沉。
② 若ρ液=ρ物,则F 浮=G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2011年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范文

2011年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
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
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1)耳传导: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声: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注意:正常的人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到自己的声音则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
听自己说话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因。
双耳效应(立体声原理):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加上人的头部对声音有掩蔽作用,就会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征⑴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自然保护区为超声波。
注意:大象等能听到次声波,蝙蝠、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
⑵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就是响度。
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
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人们感到声音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人们感到的声音就越小。
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跟耳朵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5
和控制
、声的利用
、光 的 传 播 (1
(2、光 的
反 (3)实验: 射
(4(5
(6 (7
、平 (1)实验:
面 (2)特点:① ;② ;③ ;④ ; 镜 (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a 、作图: ;b 、求距离 ;c 、求速度; 成
(4)平面镜应用: ; ; 像 (1 、光 (2 的
折 射 (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①作作、 ②求角 ③解释现象 (4)实验: (5
(1)光的色散 、 (2)色光的混合 (3)物体的颜色
(
4)颜料的颜色:
7、
(1)光谱: 看
不 (2)红外线 见
的 (3)紫外线 光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 ;
2、凸透镜
3、凹透镜
(一)
透 4、相
关 概镜 念
1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 凸 透 镜
3、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
①两个分界点:a 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b 、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 ②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实像变大;当物体从透镜
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变大。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
4、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
1、
眼
睛
(三) 与 远视眼 应 眼 镜 用 眼镜的度数:
2、显微镜
3、望远镜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四章物态变化
1、(1
温(2)温度两种
度表示方法
②热力学温度(T):单位:符号
③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
(1)制作原理:
温(2)种类
度
计
(1)物质的三种状态:;
(2
②凝固
③熔化时热,凝固时热。
应用实例:。
①汽化
(3)
汽
化
和
液
化Array
①升华
(4)
升
华Array和②凝华
凝
华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摩擦起电: ;例子: ; 正电荷: ;
(2)种类: 负电荷: ;
(3)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 ; (4)检验摩擦过 的物体是否带
电的方法 1、 ③
;
电
荷 (5)电荷量
(6)中和: ;
(7)原子的结构
(1)定义: ;符号 ;
(2)电流方向的规定:
;
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二极管) (3)金属导体靠
导电,酸、咸、盐溶液靠 导电。
(4)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 。
(5)导体与绝缘体
(6)单位及符号:、、、、、;
(7
2、
电
流
(9)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
(2
(3)三种状态:
3、
电
路
(4)电路图
(4)电路两
种基本联
系方式
3、 电 路
(5)实验:
(6)探究实验的过程: 、 、 、
、 、
、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六章电压电阻
1、概念
2
、单位:
3、生活中常风的电压
4、测量
5、实验:(探究过程)
6、电压特点:
1、概念: ;符号: 。
2、单位: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 决定, 而与具 无关。
4、一些导体的电阻:小灯泡
;白炮灯 铜导线 。
5、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 、 、 、
6、电阻的种类
7、探究实验:
1M = K =1K =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七章欧姆定律
1、探究实验:
2、欧姆定律
3、电阻的串
联与并联
(2)关联
4、伏安法
测电阻
(1
5、安全用电 (3)短路:
(4
(5)雷电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八章 电功率
1、电能产生的过程,就是把 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
使用电能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的能。
23、单位 4、测量电能表 ③种类: 、 、 ;
、定义: ; 、意义: ; 、单位和符号: 、 、 ;1KW= W 、公式“P= = = = ;
、
6、测量小灯
泡的电功率
(有几种方法)
7、电与热
、家庭电路的组成:、、、、、
、、
、保险丝
、电路中电流过在的原因:;
、插座
、测电笔
、灯泡的种类
、触电
、触电的急救方法:。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1、磁现象
(1)定义: ; (2
)基本性质: ; (3)方向:
; (4)强弱: ;
2、磁场 (5)磁感线
(6)磁场与磁感线区别和联系:
;
(7)地磁场
(1)电流的磁效应
3、电生磁
(2)通电螺线管磁场
(4)应用 电磁铁:
a
3、电生磁 b
c 、扬声器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电动机
(2)电动机
(1)电磁感应
5、磁生电
(2)发电机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1、电话
2、电磁波
的海洋
(1)发射和接收
3、广播电视 和移动通信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3)移动电话:
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知识网络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5)进率:1m 2= dm 2= cm 2 1P a = N/ m 2
(6) 50 P a 意义: 。
(7)增大压强方法
(6
(7 (8)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规律: ; (9)应用: ; 。
(10
1、定义: ;方向: 。
2、大小
3、浮力大小与
有关;与 无关。
二、
4
浮
力
5、应用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势能: 。
7、动能和势能转化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六章热和能
1、物质由
组成;分子是很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1
2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1
2 3、内能的大小与 、 、 、 、有关,同一物体的内能只与 有关。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5、
改变 (1)热传递 物体
内能
方法
(2)做功
6、热量:
1、实验结论: ;
2、定义: ;
3、单位和符号: ;单位意义: ;
4、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 性。
同种的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与它的 ; ; ; 无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 下的比热容不同。
5、让水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 ;
6、以比热容表中能找出的规律:。
7 (4)内能昨用的两种方式: 和 (1)定义: 。
2、热 (2)
机
⑤能的转化: 。
(3)热机的效率①定义 ;提高方法: 3、能量的转化和律恒:(1)内容: (2)例子: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第一次能源革命: 。
、第二次能源革命: 。
、第三次能源革命: 。
、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21世纪的能源趋势:
、原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①
、未来的理想能源满足条件②
③
④
4、未来理想的能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