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古诗二首教案湘教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爆、屠、滨” 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词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PPT课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元日》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一一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來,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屠童换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

(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洒。

饮屠苏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

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來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瞳瞳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來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

追问“从哪里体会冋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彖,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春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课件出示《春日》插图:这是怎样的春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春天描绘的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板书课题:春口简介作者朱熹。

二、初读《春日》,感知“春”美
1.生自由读。

2 •师范读。

3.个别读。

4 .齐读。

(可以让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或小组齐读)
三、精读《春日》,品悟“春”美
1.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重点把握:(1)“胜日”、“寻芳”、“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

(1)出示图片:作者胜日寻芳泗水滨,看到了“无边光景一时新”,他看到了什么?(自由说)
(2)反复朗读“无边光景一时新”。

(3)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作者陶醉了
我们也陶醉了,一阵微风拂面而来,作者灵感一动,涌出了一句千古佳句一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为什么会“等闲识得东风面” ?
(5)反复朗读“万紫千红总是春”。

3.小结:“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姑娘翩翩而來,挥舞剪刀,裁剪出了“千万条绿丝绦”,裁剪出了“千万朵鲜艳的红花、紫花、白花、黄花”,裁剪出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裁剪出了
“生机勃勃”的春天,因此,“万紫千红”这个词语就有了新的含义。

四•、赏读《春日》,懂得惜“春”。

1.赏画品诗,再探发现。

这美的诗,这万紫千红的春天给我们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这些,还有哪里也是万紫千红的?
2.领悟惜“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
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屮暗含的“孔子”儒家思想“万紫千红”,书本的知识“万紫千红”,懂得诗句中“劝学”道理。

3.教师小结:《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

(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

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申,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五、拓展课文
1.收集几首朱熹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2.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

【板书设计】
23古诗二首
元日
过新年Y 「放爆竹饮屠苏迎红日
换新符
春日
时间-------- ——春日
地点——泗水滨
寻芳-------- 一一无边光景万紫千红
【教学反思】
□《元日》是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古诗。

通过本课的教学,基本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我总结并反思,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是通过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1)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

(2)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

《春口》的教学我抓住全诗的感情基调,通过从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诗句的大意,教师适时点拨。

理解了诗的大意,学生再来诵读,必定是“功到自然成”。

这是一首写春诗, 劝学诗,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警示语,也算是学生明白的另一个道理吧。

【我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