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职业农民李国印的先进事迹
-----颍东区口孜镇养猪大户李国印
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的钓台村,也算得上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该村位于古镇口孜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
但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相对落后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农民的日子却过得很穷很苦。
只是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来,在中央农村好的方针政策的引导下,钓台村的老百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家致富,大伙的日子才快速好了起来,该村的李国印同志则是大家养猪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李国印,男,现年50岁,8口人,住钓台村紧靠口孜新大街的白庄。
他敢为人先,艰苦创业,靠勤劳和智慧走出了一条养猪致富的成功之路,并热心帮扶相邻,辐射带动周边和四方,成为大家拥护敬仰和爱戴的人。
一、敢为人先,艰苦创业
2009年5月,对于李国印来说是一个人生抉择的岁月。
多年的打工生涯使他深深感悟到,年年出门打工,只能是略有结余,随着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打工的微薄收入只能应付眼前,想发家致富,出人头地谈何容易。
想到此,他突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干脆打道回府,借助本地饲料资源丰富和有传统养猪习惯及经验的优
势办个养猪场,或许可以尽快脱贫致富。
主意拿定后,他立即辞了工,踏上了回乡的归程。
他是一个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人。
回家不到半个月,他就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盖起了一栋猪舍,用仅有的积蓄购来苗猪60头,开始从事起养猪事业来。
但养猪的风险性很大,需要有较高的养殖、防疫技术。
他初开始养猪,深层次的技术根本不懂,虽然白天辛勤喂养,夜间和猪群同眠,但还是没有避免苗猪发病并连续不断地死亡。
到肉猪出栏时,剩下不到30头,辛辛苦苦劳动不算,还亏了2万多元,落得个家人埋怨。
可是,李国印是一个坚强的人,失败并没有吓倒他,和家人商量后,他孤身一人去江苏某饲料公司实验基地打短工。
在那里,他吃尽苦头边干边学,虚心地向专家请教,细心地作详细记录。
后又去河南、山东等地参加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全套养猪技术,掌握了其中的奥妙。
学到技术后,他重返家乡,增强了养猪的信心和决心。
没有成本向自己亲属借,并且亲自到镇里申请领导帮助协调解决贷款4万多元;没有土地,他主动上门和邻居签订租赁合同。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养猪场建成了。
2011年秋季,他养的第一批肉猪出栏就获纯利3万多元,在此基础上,他竭尽全力扩大再生产,由原来的单纯养育肥猪扩大到养母猪自繁自养一条龙综合经营。
靠勤劳的双手和聪颖的智慧,他的养猪规模日渐壮大。
到目前,他的养猪场占地25亩,场房五栋118间,办公室及料房10间,总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年出栏育肥猪1000多头,固定资产260多万元,每年获纯利30多万元。
他的养猪场被评为2013年度区级标准化
养殖小区。
二、富而思源,示范带动,靠技术和激情引领农民发家致富
李国印时常和人们说:“我现在养猪方面有了门路,就要让其他想养猪靠养猪发家致富的人少走弯路”。
他认为,所掌握的技术,都是上级领导、业务部门和父老乡亲们关心支持的结果,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致富一片红。
自己要知恩图报,用已掌握的技术带领乡亲们都来发展养猪事业,让大家都富起来。
几年来,他每年都要免费举办个人养猪技术培训班3期以上,并把个人积累的经验编印成小册子赠送给大家。
对于上门请教的养殖户,他更是精心指导,做到有求必应,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亲自上门服务。
因此,群众都称誉李国印同志是一个热心人,忠心人,诚心人,有心人。
在他的示范带动和热心帮助下,不少社会青壮年受到启发,跟着李国印学习办养殖场,如白庄的梁子仁,杜庄的杜兆坤,朱庄的张玉彬,炮台的何朋,钓台的苑家中,还有钓台村干部赵礼英等,先后也都办起了养殖场,到2013年底,在李国印的带动下,钓台村的养殖业已发展到20户之多,猪的年出栏量达5000头,并不断向大坝、杜康,焦庄等周边行政村扩张。
所有这些,都为全村增收拓宽了渠道,为全镇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常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国印的养殖场越办越红火,越办效益越好,他养猪致富的消息通过亲朋好友和周边村民,不但传遍四邻八乡,而且在周边地区也赫赫有名。
目前,他的养猪技术已辐射到本镇7个村和周边5个乡镇,前来参观取经的
人络绎不绝,最远点到颍上县、利辛县、阜南县。
采用他的养猪技术发展起来的规模养猪场现已达到150多家,覆盖面积达到1万平方公里,每年可获纯利润近千万元,户均增收8万多元。
三、研究市场,积极探索,靠开拓和创新成为养猪行业的领路人
颍东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也是一个畜牧业强区,以猪、牛、羊、禽为主的畜牧业十分发达,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李国印当初养猪成功捞得第一桶金之后,就想着集中资金迅速扩大再生产,哪知2011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生猪蓝耳病却突然袭击了本来就很脆弱的养猪行业,形成了人人提起猪就起“鸡皮疙瘩”的恐慌局面。
养猪场所养仔猪及育肥猪大批发病死亡,虽然对规模较大的养猪场给予了补贴,但我区由于养猪专业户规模都比较小,无法享受到优惠政策,致使一些规模养殖户纷纷破产,损失惨重,严重挫伤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
李国印本人也难逃厄运,仅六至九月份就损失了近10万元。
在这种十分不利的形势下,他没有被困难击倒,他开始策划下一步究竟怎么办?他坚信,暴风雨过后必定是晴天,国家支持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是好的,他不甘心自己辛勤开创的事业就此一厥不振。
常言说,风雨之后见彩虹。
于是他开始跑市场,请教专家,与同行磋商,得出一条只有把养猪行业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结论,必须走完全自繁自养、科学防疫、严密消毒、全进全出、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
另外,我们的养猪业之所以不能发展壮大,关键就是产品的销路不畅,养出来的猪销售没保障,一遇到市场的变幻,必将导致一部分养殖户损失严重,这无疑是束缚着养猪业发展的一大
症结。
只有把猪养好了,产品销售有保障了,群众才能积极的养,只有群众积极的养,养猪业才能得以发展壮大,农民才能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这点浅而易显的道理,他是非常清楚的。
为了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为了全村更多的乡亲发家致富,也为了养猪业的兴旺发达,更好地带领广大农民发展养猪事业,在上级业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大力关怀和支持下,由他牵头于2013年8月成立了口孜养猪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养猪事业的发展。
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行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在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指导与疏通作用;在主管部门宏观管理中的参谋作用;在科技进步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在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作用;在产前、产中、产后的中介服务作用。
四、信心百倍谋划未来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李国印的养殖场每年可获纯利20-30万元。
他又利用猪粪养鱼,承包了100多亩的闲置多年的铁路塘,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废塘利用,同时给本庄的群众创收。
现在李国印又在准备利用猪粪搞沼气,供周边的群众照明和做饭,节省能源,减少家庭支出,大型沼气池正在筹建中。
几年来,李国印同志虽然在养殖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经济效益,但在成绩和效益面前,他异常清醒。
他知道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并不能代表未来,广大相邻离“真正的小康”还有一定的路程,自己的事业也还需要更上一层楼,于是多次跟家人研究商量,准备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只有加大投入扩大再生产,
企业才能有活力、有实力,广大农民朋友才能更富裕。
李国印的养殖场下步准备进行广泛的技术革新,购置优良种猪,科学饲养管理和防疫,使养猪生产形成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他们的目标是2015年生猪出栏量达2500头,力争3000头,利润达50万元,力争70万元,新支持和发展养殖户50户,在李国印的支持带头下,让钓台村的养殖业有个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推动全镇乃至全区养猪业进一步发展,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用的贡献。
2014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