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设计——轮胎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胎规格11.00-20 外胎轮廓设计过程设计说明书
1. 轮胎技术参数
(1)规格 11.00-20
(2)充气外直径 D ′=1085mm
(3)充气断面宽 B ′= 293mm
(4)标准轮辋 8.0(平底)
(5)花纹类型 普通花纹
(6)层级 16P .R
(7)单胎 最大负荷 3270/Kg
(8)单胎 相应气压 810/kg
5.5F 平底轮辋断面尺寸技术参数:
(1)轮辋宽度A 190mm 偏差+3,-5
(2)轮缘高度G 40.5mm 偏差±1.2
(3)轮缘宽度 B ≥22.0mm
(4)轮缘半径R 2 20.0mm
(5)胎圈座圆角 R3<=8.0
2.各部位尺寸的确定
(1)断面外形尺寸
(a )断面宽B 的确定
计算公式:
轮胎充气断面宽 : B ′= 293 mm
断面膨胀率: B ′/B =1.08
胎模型断面宽: B= 271.30mm
(b)模型外直径D
模型外直径D 根据轮胎充气外直径D ′和充气外直径变化比值D'/D 而定。
轮胎是在充气条件下使用,其充气后外直径伸张或收缩,用D'/D 值表示,用下式求模型外直径D 值。
计算公式: 轮胎充气外直径: D ′=1085mm
充气外直径变化比值: D'/D=0.996
模型外直径: D=1089.357mm
(c)模型断面高H ,根据轮胎外直径D 和着合直径d 计算求得。
已知模型外直径D=1090.452mm 。
为便于装卸,胎圈着合508mm 。
则着合直径取大于轮辋直径1mm ,即509mm 。
计算公式: 轮胎外直径: D=1089.375mm
着合直径 : d=509mm
模型断面高 : H=290.179mm
B B=B /B
''D D D D /''=)(21d D H -=
(2)胎冠部位尺寸的确定
(a)行驶面宽度b
计算公式 : b=B*b/B
断面宽: B= 271.30mm
b/B=0.80
行驶面宽度:b=217.04mm
(b) 弧度高h 的确定
计算公式 h=H*h/H
断面高 H=290.179mm
h/H=0.045
行驶面弧度高h=13.058mm
(c)胎冠弧度半径
式中 α—行驶面弧度的夹角;
0.01745—常数,即为π/180;
Rn —胎冠弧度半径,mm
L a ′—行驶面弧长,mm 。
计算结果:
行驶面宽度: b=217.04mm
行驶面弧度高: h=13.058mm
Rn=457.463mm
a =27.44°
La ˊ=219.05mm
(3)胎侧部位尺寸确定
(a )断面水平轴位于轮胎断面最宽处,是轮胎在负荷下法向变形最大的位置,用H 1/H 2值表示。
计算公式:
H1/H2=0.85
H=290.179mm
H2=156.85mm
H1=133.33mm
(b )上胎侧弧度半径 R1
计算公式为:
式中:L -胎肩切线长度(L 在轮胎断面中心轴的投影长度约为H 2的50%),mm 。
将L=1/2 H2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R 1
已求得: 282h h b R n +=0.01745a n L R α'=)2(sin 21n
R b -=α)(121
2H H H H +=21H H H -=b B L b B h H R ---+-=22221)(41)(
H2=156.85mm
胎模型断面宽:B= 271.30mm
行驶面宽度: b=217.04mm
L=1/2x156.85=78.425mm
行驶面弧度高:h=13.058mm
计算结果: R1=282.27mm
(c )下胎侧弧度半径R2的确定
式中: 轮辋轮缘高度:H R =40.5mm ;
下胎侧弧度曲线与轮缘曲线交点至轮辋轮缘垂线间距离a : (a=2/3---3/4A), 15mm ; 轮辋轮缘宽度:A=22.0mm ;
轮辋宽度:W 1 =190 mm ;
轮胎断面宽度:B=271.30mm
轮胎下断面高H 1 =133.33mm ;
计算结果: R2=182.62mm
(d )侧自由半径 R3
上胎侧弧度半径R 2和胎圈轮廓半径R 4弧之间的自由半径,R 3与R 2、R 4弧彼此相切,使下胎侧至胎圈部位形成均匀圆滑的曲线。
一般R 3约为R 2的25~40%,取17~50mm ,应视轮胎规格及胎侧轮廓曲线而定,R 3值宜小,便于增加下胎侧至胎圈过渡位置的厚度,加强胎圈强度。
计算结果:26% R 3 =47.48mm
(4)胎圈部位尺寸的确定
胎圈必须与轮辋紧密配合,使轮胎牢固地安装在轮辋上,因此胎圈轮廓应根据轮辋轮缘和胎圈座尺寸进行设计。
(a)胎圈之间距离,又称胎圈着合宽度C =190mm
此宽度根据设计轮辋宽度W 1而定,一般胎圈着合宽度等于设计轮辋宽度W 1,有时C 可略小于W 1,以改善轮胎的耐磨性能和增大胎侧刚性,但减少的数值不宜过大,以15~25mm 为宜。
(b)胎圈着合直经d =509mm
此值与轮胎和轮辋类型关系密切,不同类型轮胎所用轮辋不同,所对应的轮胎胎圈着合直径d 的取值方法不相同。
为便于装卸,胎圈着合直径d 比轮辋直径应大0.5~1.5mm.
(c)胎圈部位倾斜角度 1°
轮胎胎圈从胎踵至胎趾,常设计成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着合面,便于与轮辋圈座紧密配合。
平底式轮辋的载重轮胎,胎圈部位角度为0°~1°
(d)胎圈轮廊曲线
胎圈弧度半径R4 =21mm 和胎踵弧度半径R5 =9mm
胎圈轮廓根据轮辋轮缘曲线确定,由胎圈弧度半径R 4和胎踵弧度半径R 5组成
a.胎踵弧度半径R 5比轮辋相应部位弧度半径大0.5~1.0mm 。
b.胎圈弧度半径R 4比轮辋轮缘相应部位弧度半径小0.5~1.0mm ,其半径圆心点较轮辋轮缘半径圆心点位置略低1~1.5mm ,使轮胎紧贴于轮辋上。
3轮胎负荷计算
a W B H H a W B R R 2)()2(41121212---+--=
320.5851.390.2310.4259.810(1.0210)()R W K P B D B --=⨯⨯⨯⨯⨯⨯+
3.141sin 180111
1B W B B --⨯=
其中D R 为轮辋名义直径 B 1充气断面宽 W 1为轮辋宽度 ( K 单胎取1.14 双胎取1.1) 代入数据有如下:
D R =50.9cm B 1=29.3cm A (W 1 )=19cm p=810kpa 先计算双胎负荷 k 取1.1
计算有结果 B=28.94cm W=31.25KN
然后再换算成单胎负荷有W=1.14*31.25KN=35.62KN=3635Kg
W=3635Kg >3270kg 符合轮胎设计要求 可以进行下列设计
4.廓曲线绘制的步骤
(1) 画出中心线。
(2) 由断面宽B 和上下高H 1、H 2确定外轮廓曲线的左侧点、右侧点、上端点、下端点。
(3) 根据b 、c 确定胎面宽及胎圈宽共四点。
(4) 绘出胎冠圆弧 Rn,其中心线在纵轴上。
(5) 绘出上胎侧圆弧R 1,其中心线在水平轴上。
(6) 画出胎肩切线L 。
(7) 画出下胎侧圆弧R 2。
(8) 绘出胎圈弧R 5、R 4并进行过渡连接。
(9) 绘出R 3。
(10) 画出防水线及防檫线。
(11) 镜像并对图形进行标注。
5.11.0-20规格轮胎外轮廓结构图:
6.心得体会
(1)初步学会了轮胎外轮廓简单设计,应用了轮胎设计专业课。
(2)培养了我们计算机绘图(AutoCAD)的基本能力,让我们能用CAD制作简单的图形。
(2)掌握使用AutoCAD绘制平面图形的方法及其尺寸标注的方法。
(3)掌握AutoCAD绘图的一些命令;如:图形显示命令,图形的修改和编辑等命令。
(4)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完成了实践课程,应用了学习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课程外的设计知识,
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