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县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秋).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桑植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和语境填写汉字。
(5分,一个字一分)
孔乙己说话总是文hōu hōu()的,以至于我们对“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已经十分熟rěn(),然而封建科举制终究没有使他nièpán(),在人们的shěn()笑中,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
A.诀窍抉择诀别纵横决荡B.瞭望缭倒缭乱歌声嘹亮
C.疮痍悲怆苍皇呼天抢地D.恣雎纤维悖谬未雨绸缪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组是()(2分)
A.这次考试,你的有些科目的考分不是很理想,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你可以把另外几科加把劲儿,照样也可以把你的总分提高。
B.有些孩子写起日记可谓是倚马万言
....,可是写起作文却是“冰泉冷涩弦凝绝”。
C.大年三十,全家人欢聚一堂,有的在嗑着瓜子看着电视,有的围着桌子博弈欢笑,有的在逗着孩子
玩耍,一派意兴阑
...珊的景象。
D.在下生性驽钝
..。
建树不多,但是对于化学,可以说还是略有所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B.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
C.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D.学问学问,贵在有问,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发现并解决各科学习中的问题。
5.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日出喷薄,阳光下,万只竞游的白天鹅在五彩斑斓的湖面上成了美丽的剪影,宛如水上一朵朵袅娜的白莲。
它们,_____;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子;时而旋转对鸣,轻盈仿佛芭蕾。
A.时而如同将军,神气地挺脖昂首
B.时而神气地挺脖昂首,如同将军
C.时而神气如同将军,挺脖昂首
D.时而挺脖昂首,神气如同将军
6.语言的综合实践。
(4分)
(1)某校阅览室写有一幅标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
”它的意思是:
(2分)
(2)“腹有诗书气自华”。
假如你开个书店,请你自己取一个有创意的书店名(不超过5个字)。
(2分)
7.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4分)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回答9—10题。
(5分)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9. ”到“ ”,写出了词中女子等待远行爱
人归的时间之长。
”一词,写出了女主人公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
和哀伤。
(3分)
10.词中一个“独”字表现了思妇怎样的处境和心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11—13题。
(12分)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4分)
(1)不治将益.深精益求精()
(2)使人索.扁鹊吹毛索.疵()
(3)或.曰:“食菱须去壳。
”而或.长烟一空()
(4)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2.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桓侯遂.死()
(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4.请用两个成语概括你读了【甲】文后的启示。
(2分)
(三)阅读选文《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完成15—16题。
(4 分)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 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
它产生的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
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
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
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
它可以起到电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
如此神奇的能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希望这种新型的能会越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15.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2分)
16.选文第③ 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2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19题。
(6分)
愉快是基本标准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
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
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
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
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
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
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③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
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
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
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
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17.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分)
18.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③自然段中“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2分) 19.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④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所阐述的读书应取的诚实态度。
(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0-22题。
(6分)
多彩陶碗
①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奈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
②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
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
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
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
③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
④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地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
⑤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我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
⑥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我要买。
”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
⑦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
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
⑧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
我们母女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
每一只碗都掇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把这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
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
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
⑨大碗、中碗、小碗,各挑了八个。
⑩沉甸甸的多彩陶碗,非常坠手。
我提醒女儿:“这些碗,不能托运啊,只能手提。
”她露出了“赴汤蹈火也心甘”的表情,说道:“没问题,我别的东西不买,就买这个。
”又问:“妈妈,您为什么不买呀?”我微笑不语。
旅行经年,我早已过了看见奇珍异物就买的人生阶段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看过了,便算是拥有了。
⑪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好似手里提着的是一个初生的巨型婴儿。
⑫返回伦敦不久,女儿便呼朋唤友前用餐。
事后,在电话中告诉我,多彩陶碗把一桌朋友的眸子都照得晶晶发亮,大家击节叹赏。
⑬女儿很起劲地侍弄着她的多彩陶碗,每逢周末,便烹煮各式各样的菜肴与碗进行搭配。
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村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
女儿发现,多彩陶碗用以盛放白白的大米饭或者是清澈的汤水,最能凸显它的美丽;如果放的是汁液浓稠的肉类,会玷污它的色彩,会糟蹋它的图案。
⑭我心想:嘿,这不是本末倒置呜?原该是配角的碗碟,现在,不但喧宾夺主地成了饭桌上的焦点,而且,还主宰碗里乾坤哪!
⑮过了一段日子,女儿竟然绝口不提多彩陶碗了。
⑯问起时,她意兴阑珊地说:“在碗柜里搬出搬进,很麻烦;再说,沉甸甸的,清洗也不容易呀!”
⑰多彩陶碗完完全全地失宠了。
⑱对于处在见了“宝贝”就心喜必买阶段的旅者说,这是必经的道路,也是必交的学费。
⑲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
而这些“昔日的宝贝”,都是我千辛万苦地抱着,提着,跋山涉水地捎回的!
20.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
(1)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
....的食物,才能衬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
(2)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
....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
21.第⑧段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陶碗?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2分)
22.如何理解第18段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2分)
要求:1.把题目填写完整。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3.字迹工整,卷面美观者计5分。
(作文总分由5分的卷面分加上35分的内容分组成。
)
00
00
00
00
桑植县下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绉绉稔涅槃哂(5分)
2.A ( B项“缭倒” 应该写作“潦倒” C项“苍皇”应该写作“仓皇” D项“恣睢”应该写作“恣睢”)(2分)
3.C “意兴阑珊”是兴致将尽的样子,不符合句意。
(2分)
4.D (2分)
A.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B.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
(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
C.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5.(2分)D
6.(4分)略
7.(4分)(1)铁扇公主(2)贝多芬(3)傅雷家书(4)保尔
8.(6分)略。
二、阅读理解(33分)
9.(3分)梳洗斜晖肠断。
10.(2分)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的心境,盼望意中人的急切心情。
11.(4分)(1)不治将益.深精益.求精(更加)
(2)使人索.扁鹊吹毛索.疵(寻找)
(3)或.曰:"食菱须去壳。
" 而或.长烟一空(有人有时候)
(4)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因为)
12.(2分)遂:suì 夫:fú
13.(4分)翻译:
(1)大王今天的病已经到了骨髓里了,,所以我不再请求(您治疗自己的疾病)了”
(2)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4.(2分)讳疾忌医病入膏肓
15.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16.“约”宇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具体答更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7.(2分)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也对)。
18.(2分)离开了物质利益的追求,只追求精神的享受(只出于真性情而读书)。
19.(2分)感兴趣(感到愉快)的书就读,不感兴趣的书就不读,不做不懂装懂人人云亦云的事。
20.(1)食物与陶碗的风格搭配得自然和谐。
(2)不再喜欢,闲置—旁。
21.写了陶碗风格各异,内涵丰富,既表明取舍困难的原因,又表达了对陶碗的喜爱之情;与后文陶碗失宠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文章主题。
句意理解: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喜欢就想拥有,拥有后热情随即消退的阶段,也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结合体验谈看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