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学案中图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
节地域联系学案中图版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
(对应学生用书第136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地域联系
(1)作用: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2)方式:主要有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

2.交通运输
(1)特点:不生产出任何新的物质产品,其产品只是货物或旅客的位移。

(2)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短距离运输,公路运输运费较低;长距离运输,水路运输运费最低;铁路运输适合中长距离运输;管道运输运费受距离影响不大,适宜运输液体、气体物质。

(3)选择依据:不仅要考虑运费的多少,也要体现经济上的多、快、好、省,还应考虑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小、占地多少、是否会产生环境污染等因素。

3.通信
(1)邮政通信: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传递信函、文件、报刊等实物。

(2)电信通信:利用电磁系统,传递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

4.商业贸易
(1)商业⎩⎪⎨⎪⎧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与城市的关系: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2)国际贸易⎩⎪⎨⎪⎧内容和形式:商品的贸易、资本的国际
投入、劳动力和技术在国家间的流动发展: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 界经济增长速度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图解如下: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
回答1~2题。

【导学号:29790113】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 .700~900 km
B .600~800 km
C .500~700 km
D .400~600 km 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A .高速公路
B .普通铁路
C .航空
D .水运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B 2.C
考向2 地域联系方式及发展趋势
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图1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图2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
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
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
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
化?
[解析] 第(1)题,北方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都是气候相对干旱的地
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使气候更加干旱,并导致了古文明中心的衰落,最终导
致北方古“丝绸之路”的衰落。

第(2)题,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趋势表现
为大型化、高速化与专业化等。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出现并交织成网,还体现
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化等。

第(3)题,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
带的建设,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积极
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对外服务功能等。

[答案] (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

(答出3点即可)
(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答出2点即
可)
考点二| 交通运输区位分析
(对应学生用书第137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交通运输网的构成要素
(1)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

(2)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

2.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要求
港口、航空港、车站等是客货流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不同类型的点形成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均不同,下面以港口、汽车站、航空港为例加以说明: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
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

读下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聚落
C.耕地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解图流程]
4.D 5.B 6.B [第4题,读图可知,兰新铁路与天山南麓的1 000 m等高线大致平行,且经过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铁路的修建和建成后的行车安全;铁路没有经过城镇,且该区域河流水量小,耕地很少,故聚落、河流、耕地都不是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

故选D。

第5题,由比例尺可以推知,兰新铁路在该区域距离城镇过远,使铁路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大大减弱,这是其不合理之处。

故选B。

第6题,兰新铁路并没有吸引城镇沿铁路线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而绿洲水资源相对丰富,是城镇分布最理想的地区。

故选B。

]
(2015·全国卷Ⅰ)甘德国际机场(如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经济
C.位置D.人口
8.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解图流程]
7.C 8.D [第7题,本题文字材料指出,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甘德国际机场补充燃料,可见,位于纽芬兰岛的甘德国际机场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优越的地理位置。

故选C。

第8题,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进步,飞机载油量增加,飞行速度加快,单位距离能耗降低,飞机能够远距离飞行,途经此地的飞机已经不需要再停机补充燃料,因而甘德国际机场失去了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故选D。

]
考向3 交通区位条件分析
9.(2017·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
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思维流程】
[解析] 从白令海峡所在纬度位置看气候特点,结合白令海峡的地质条件,从大桥跨度、运输费用和施工条件等方面分析。

[答案]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交通区位条件类
交通区位条件类问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分析某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
二是对某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进行评价。

这些问题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交
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
面。

(1)命题角度

角度一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
(2)答题术语
①交通线的区位条件
(对应学生用书第140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
①城市区位:江岸渡口或两条通航河道交汇处。

②城市形态:沿河流呈带状发展,城市用地多沿河布置。

③航运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木船时代——依附江河支流发展轮船时代——沿江延伸 (2)铁路、公路使城市沿交通轴发展,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单一扩展的形式。

(3)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使城市形态由集中式的团块状向分散的形态发展;由单一到多方向发展;由内聚到沿轴放射状发展。

(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
①商业网点: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
能的商业中心。

②商业中心:大都分布在沿海地区、铁路和公路沿线及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的发展
②发达国家的城市××区化,要求在××区形成相应的商业中心,而交通运输布
局是满足实现这种要求的前提条件。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的商业网点,则遵循交通最优原则。

图示如下:
(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考向1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10~11题。

【导学号:29790114】10.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11.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0.C 11.B
考向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清末起,在杨庄镇、安池镇、后峪子村等地逐渐形成有规律的赶集日。

其中杨庄镇集日为逢3、逢7,安池镇集日为逢4、逢8,后峪子村集日为逢1、逢6。

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庄镇集日慢慢变为逢3、逢5、逢7。

完成12~13题。

12.与周围村落相比,后峪子村成为集市点的原因是( )
①基础设施完善②该村等级更高,服务种类更多
③地理位置较优越④交通通达度好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13.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庄镇集日由逢3、逢7慢慢变为逢3、逢5、逢7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安池镇消费能力下降
B.乡镇政策的影响
C.杨庄镇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D.杨庄镇服务范围缩小
12.D 13.C [第12题,与其周围村落相比,后峪子村位于区域村落的中心位置和乡道交会处,交通相对便捷,服务范围广。

第13题,杨庄镇集日由逢3、逢7慢慢变为逢3、逢5、逢7,说明商业活动量增加,商业地位超过了同级别的安池镇。

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省级道路的开通,交通通达度提高,服务范围增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