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循环日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循环日记
循环小组的日记我要求写在同一个本子上(便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每个小组都给日记本取名,自行设计扉页,这就给了学生展示艺术才华的绝好机会。
小组长带领大家给自己的的日记本取名字:《小脚丫》、《蒲公英》、《蓓蕾》、《印痕》、《江花》、《小闹钟》、《雨点儿》、《星语》、《梦之声》、《萤火虫》、《远航》……一个个鲜活的名字让我深感:后生可畏!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一般的硬面抄都有些许的花纹,但学生不满足,总要想办法在某处添些草啊、花呀,甚至还会粘贴一些自己心中的偶像:姚明、周杰伦……扉页上更是激情飞扬,总有本组写字最优秀的同学的笔墨:笔迹将记录我们的成长。
——《小脚丫》
写下心灵的足迹和梦的去处。
——《蒲公英》
小小日记/里面秘密/谁要偷看/我就生气。
——《小闹钟》
嘿,你写日记吗?用眼泪还是蜂蜜?用钢笔还是打字机?——《星语》
不识路,却留下成长的足迹,童年的天真,少年的梦幻,还有秋天的成熟。
——《梦之声》……
“循环日记”循环法
今天,我与大家重点交流“循环日记”操作方法,这其中一定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循环日记”的操作模式
循环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小组成员之间轮流写日记。
写循环日记有什么要求?很简单,它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人数在3~5人之间,好、中、差搭配,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轮流写作,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醒、监督、学习、提高。
1、“循环日记”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分组:
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如当时我们的六三班全班共60人,每组4名成员,那就分成15组,竞选产生出15位组长,进行组织管理。
(最好是四人一个组,因为学生在校每周学习时间是五天,每天安排一个人写,最后一天要将小组循环日记交给老师计算总分;对于小组人员组合,可以是前后桌,也可以是自由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有意搭配。
但教师一定要本着互相促进、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进行编排。
)。
成员的搭配遵循好、中、差相结合的原则(设定他们分别是A、B、C、D),假设周一由A 同学写日记。
第二天周二,A将日记本传到B的手中,B对A的日记进行评改,这是AB 两位同学的第一次交流。
交流时先要真诚地肯定习作者的优点;然后用商量的口吻指出存在的小毛病,如错别字、病句等,或与他商讨怎样修改会更好。
评点时一定记住必须从帮助对方进步角度出发,第二次交流是在教师复批之后,不过这次在一起交流的人员是教师、A和B,交流以教师为主,教师对A 写的情况进行评讲,再对B的“小老师”角色扮演进行评价。
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
在规定时间内,教师将每天批改过的近15篇日记总体情况进行小结,并将日记中写的好的方面加以表扬,实际上是给全班学生一个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机会。
教师点评完毕,将日记返回给B写日记,第三天周三,B将写好的日记传到C手中,C对B的日记进行修改,并且写出评语,再上交给教师批阅。
以此类推,到第五天周五,小组中最后一位同学D正好完成一轮日记的写作,一轮回一评比,周五下午教师对各组进行一周作文内容、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语等各项分数的累加,而后根据分数高低进行奖励。
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表达是否顺达。
评比的项目是全班最佳小组若干个,最佳作者若干名,最佳读者若干名。
★给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由于每一组几个成员共用一个日记本,为了更好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要求每一组为自己小组起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日记本的选择和扉页设计:
我认为循环日记本的选择及扉页设计很重要。
对于日记本的选择我作了统一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出资购买物美价廉两元钱一本的梅兰竹菊系列封面的日记本,循环日记本经手人多,为了做好循环日记的保管,一定要让孩子们用透明胶带处理好封面和封底。
接下来就要对日记本的扉页进行设计,每个小组要对扉页进行一番创意的设计,可以制定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写上积极向上的口号,也可以写一写激励自己小组前进的前言。
然后把自己的组名用彩笔写在扉页上。
通过这样的运作,一本本花花绿绿的循环日记本也在孩子们的心中诞生了。
淡雅的的封面、漂亮的扉页,充满着诗意、童趣,蕴含着孩子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更体现着一种合作精神。
2、“循环日记”的运作模式
“循环日记”遵循的是“自主习作——评议修改——家长参与——教师评价——习作展示”的运作模式,注重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循环日记”的习作指导
解决问题(一):帮助学生“找米下锅”
人,只有在最想表达的时候,语言才最流畅。
要想让学生有话可写,就要让学生时时处于最想表达的状态。
因此,教师要揣摩学生的心理需求,抓住情感主线,因势利导。
首先,教师在引导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用真情打动学生。
如,课前三分钟,教师就要观察每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运用描绘的语言表达自己特别欣赏哪些同学的举动,理由何在;对那些不合规范的言行举止,真切地表达出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用幽默的语言点出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只有全身心的进入学习状态,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后,让学生抓住这三分钟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把刚才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感触,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下来,以培养学生处处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其次,让学生说说最近自己对班级、学校、家庭、社会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并学会陈述理由;还可以让学生口述某些细节,看看谁说的最精彩,利用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时时激发他们的表
达欲望。
再是,让学生学会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
如,上学路上,看到哪些值得关注的人、事、物;在课堂上,注意观察老师是如何教,自己是如何学,同学的哪些举动或学习态度值得借鉴;课间,同学们喜欢参加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对身心健康有多大益处;放学后,同学们又是怎样安排写作业和兴趣爱好的,等等,值得探索,值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
这样,学生的思维常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对身边的事物越来越有兴趣,自然笔下就有话可写,习作素材也就源源不断。
解决问题(二):循环日记的批改评价方式
“循环日记”倡导师生共改、生生互评互改的评价方式。
要把“改”和“评”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从批改别人的日记中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互批,重在教给学生批改方法。
1.看卷面是否整洁,字体是否工整,
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
3、用﹏画出日记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说说好在哪里。
4、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然后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句,怎么修改。
5、找出标点符号的使用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6、评价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受,如内容叙述是否具体详细,层次是否清晰,写得最好的地方在哪里。
7、总结评价同学的日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批改重在发现学生的童真童趣。
我在批改中积极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童真童趣”上,多发现其情感和态度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循环日记”交上来,一天只有15本,我就有时间细致批改。
如遇到错别字,就用红笔圈画出来,错字改正确,别字在本子的下边写
上区别字加以组词辨别。
对于病句,一般采用画横线提示,让学生自己改的处理方式。
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将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闪光点。
例如用得好的一个词,写得好的一句话,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
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们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对学生语言方面的缺陷,只作渗透性、点拨式的指导。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已寄予很大的期望,从而激起学习作文的积极性。
★循环日记的批改,还有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1、反馈要及时,才能达到效果。
2、新课标提倡教师要有资源的开发意识,作文评价也一样,要将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尽量挖掘家庭教育的评价资源,努力使家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快乐作文的另一种动力。
一般来说,家长都比较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容易看到别人孩子的优点,而对自己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总是揪着不放,让被评价的孩子很没面子。
这是对孩子进行评价时最大的忌讳。
因此,让家长了解体会孩子为完成这项任务所付出的努力,所花费的心血。
写下瞬间,感动自己,也感动孩子。
真正达到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所说的“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境界。
3、教师还要在这赏析课中,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性练习。
如,当发现他们语言比较罗嗦时,就要摘取相关的语言片段,进行语言精练训练;当发现重点内容写不具体时,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利用众人之智慧,弄清写作策略与表达方法;当发现文章结构比较凌乱时,就要引导他们学会选择一个重点来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循环日记”的习作展示
★每天诵读学生的精彩句段。
每一天,我都会挑选15篇日记中精彩的句段,在语文课上诵读。
★每周一次优秀日记展评。
★循环日记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每周一次精彩日记本展示就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我觉得“循环日记”这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值得提倡,它打
开了孩子一扇扇心灵之窗,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孩子的心潮上吹起波澜,吹出了写作教学的一片生机,也为孩子构建了一个“心灵的家园”。
众里寻它千百度,它就是我一直追寻的作文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