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提分教程课件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阶段综合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其表现特 态破坏、环境
征和分布等。例如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的典 污染
型分布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
第十六页,共29页。
考查角度 关键词
答题思路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
自然原因 成因分析
人为原因
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例如水土流失的原 因: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②人为原因:
植树造林、改
环境的破坏;二是提倡对资源的节约利用、持续
善生态、治理
解决措施
利用和循环利用。例如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
污染、节约资
压缩农业用地,退耕还林、还草;②小流域综合

治理;③矿渣回填,矿区复垦
第十九页,共29页。
2.主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耕地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耕地减少的原因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这也是对 一般自然资源数量越来越少原因分析的共同思路。 ①自然原因:流水冲刷和风力的侵蚀使土地表层的肥沃土壤流失。 ②人为原因:a.全球人口大量增加,非农业用地不断侵占大量耕地;b. 滥伐森林,滥垦草原,使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扩大,耕地的生产能力大大下 降;c.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造成的土壤盐碱化也会使 耕地丧失生产能力。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4)分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 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 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 ②发展科技,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 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 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
解析 第(1)题,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和鼠 害等。第(2)题,结合当地实际,从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建立自然 保护区和饲草基地等方面分析。
第二十七页,共29页。
答案
解析
本课结束(jiéshù)
第二十八页,共29页。
阶段综合(zōnghé)实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八页,共29页。
(3)增添信息,验证关系 把要添加的信息依次填入图二循环经济模式图中,重新理顺一遍,按照 “资源—产品—再生产”的流程验证物质和能量在循环经济中的合理性。 (4)联系理论,表述意义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因其以资源减量化、再生化为 原则,以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的,所以对于此类循环经济模式图的意义分析, 可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进行: ①生态上,节约资源,减轻生态环境问题; ②经济上,减少成本,增加产出,提高收入; ③社会上,安排就业,提高生活质量。
[迁移应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然而近些年,由于自 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湿地消失,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 严重恶化。2017 年,三江源生态保护三期工程投资 10 亿元,集中实施一批 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为三江源地区增草增水,为农牧民增收,为维护“中 华水塔”生态安全打牢基础。
联、生产流程关联图(如图三)。
第四页,共29页。
图一中字母的含义:a 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 表示对 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 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供给人类消 费,为消费活动;d 表示废弃物排放。
第五页,共29页。
图二中符合该循环系统的①②③④⑤的含义分别是水窖集雨、饲料加工、 供暖、肥料、废弃物;该农业科技园的核心是畜禽养殖,商品率高是其突出 特点。
第二十页,共29页。
③保护措施:必须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保护土地资源密切结合起来。 其具体措施有: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 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3.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思路 (1)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 理环境背景。 (2)了解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 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3)了解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 境污染、生态破坏、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 来分析。
第九页,共29页。
3.判读技巧 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 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 法。 (1)顺藤摸瓜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②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 指向和框中提供的已知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 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快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 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第十二页,共29页。
(1)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地循环利用,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A.鱼塘、沼气池、果园 B.鱼塘、果园、沼气池
C.沼气池、鱼塘、果园 D.沼气池、果园、鱼塘
(2)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 )
①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环境污染 ②减轻水土流失和土
第六页,共29页。
图三所示循环系统中 a、b、c、d 依次为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 服装生产;该生态工业园实现了清洁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 调。
第七页,共29页。
2.读图流程 (1)把握主题,梳理过程 如图二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图中展示了该生产 模式的资源投入、生产过程、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理的全部过程。 (2)分析演变,寻找突破 图二中①与水源、技术同属于作物种植的区位条件,②是种植业为畜禽 养殖提供的饲料,③④分别是农业对沼气、沼渣的利用,⑤是沼气生产的原 料来源。因此,此图的突破点是按照箭头顺序理清循环经济“投入—产出” 矿等
第十七页,共29页。
考查角度
关键词
答题思路
生态环境恶化、环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
后果与危害 境污染加剧、生命 进行分析。例如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破
财产损失
坏,土壤肥力下降,诱发多种自然灾害
第十八页,共29页。
考查角度 关键词
答题思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答:一是减少人类自身对
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图形。循环经济关联图是
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
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
主要呈现形式有三类:一是体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如图一);二是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关联图(如图二);三是工业园区工业部门间关系或产业关
第十页,共29页。
(2)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 填,在确定完填空内容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
第十一页,共29页。
[迁移应用]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 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 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第二十四页,共29页。
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 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促进对外开放。 ⑥发展教育,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⑧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第二十五页,共29页。
No
Image
第二十九页,共29页。
阶段综合实践 网络构建/图表解读(jiě dú)/答
题模板
第一页,共29页。
第二页,共29页。
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 ①农业文明阶段 ②核心思想 ③基本内涵 ④控制人口 ⑤合 理利用资源
第三页,共29页。
答案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图表方略]
1.常见类型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
第十四页,共29页。
解析
[思维建模] 1.环境问题分析思路 环境问题的考查往往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材料为线索,以社会关注 的环境问题为主线,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判断(类型、表现及分布)、产生的 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治理的措施等。
第十五页,共29页。
考查角度 关键词
答题思路
类型 、表现 及分布
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材料中判断出 资源短缺、生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1)引起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针对三江源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答案 (1)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气候干旱;鼠灾严重等。 (2)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 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减轻草场压力;建立饲草基地,加强牧场基本建设等。
地盐渍化现象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增加农民收入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1)C (2)B
第十三页,共29页。
答案
解析 第(1)题,图中甲输出沼渣、沼液和能源,同时有粪便等输入,是 沼气池;乙提供塘泥和水面,是鱼塘;丙是果园。第(2)题,生态农业园区建 设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方面,即生态持续发展(减少废弃 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发展(增加收入)、社会持续发展(增加就业机 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