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第7章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1课时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目标导航] 1.理解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 概念。2.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重、难点)。 3.解释生物进化的实质(重点)。
知识梳理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 (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特点: 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C
即时演练
1.某种群中有 AA、Aa、aa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 中 AA、Aa 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第 36 个 月时,基因 a 在种群中的频率为( )
A.0.2
B.0.3
C.0.4
D.0.6
解析:三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故第 36 个月时,
Aa=0.4,AA=0.2,aa=0.4,计算得基因 a 的频率为 0.4
+(1/2)×0.4=0.6。
答案:D
2.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 16%,aa 个体占 36%。 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 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 化依次为 (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解析: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时,种群基 因频率一定改变;变异个体不一定适应环境;自然选择决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
要点一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种群是否 发生了进化?
2.当没有自然选择存在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会 发生改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据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某校学生中基因 型 比 例 为 XBXB ∶ XBXb ∶ XbXb ∶ XBY ∶ XbY = 44∶5∶1∶43∶7,如何计算 Xb 的基因频率?
归纳提升
1.相关概念的比较
比较 项目
含义
变化后与进化的 关系
基因型 频率
该基因型个体数 种群个体总数 ×100%
生物不一定进化
基因频 该基因数 率 全部等位基因数×100%
导致生物进化
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1)定义法。
种群内某基因总数 基因频率=种群内某基因和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所以 Rr 个体的数量最多,所以两种基因频率都不为 0。 答案:D
【网络构建】
填充:①种群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 ③自然选择 ④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必背语句】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5.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 存的环境。
无
中度 高度
A.基因 r 的频率最终下降至 0 B.抗性个体 RR∶Rr=1∶1 C.RR 个体数量增加,rr 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Rr
解析:由于环境是维生素 K 含量不足的环境,所以
对维生素 K 依赖度较高的 RR 个体数量减少,长期使用
灭鼠灵,rr 个体数量大量减少,
预习反馈 1.判断正误 (1)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基因的比率叫做基因频 率。(×) 提示: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率叫做
基因频率。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提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只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 (3)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的种
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不断提高。(√) (4)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 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种群就在进化;但是环境引起的性状 的变化是不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因而不能引起生物的 进化。
2.自然界中存在基因频率一直不变的种群吗?为什么? 3.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 型?为什么?
归纳提升 1.生物进化的实质 实例分析:以桦尺蠖的体色进化为例。
由以上可以看出,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 发生改变,即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某基因的频率如果逐渐 增大,反映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②种群中的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 的基因传给后代。
(3)实例:一个湖泊里的所有鲢鱼。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 1.变异类型。
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1)形成。 ①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②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 多样的基因型。 (2)特点:随机的、不定向性。 (3)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 物进化的方向。
2.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 30
000 人的人群中,褐眼的有 26 400 人,其中纯合子有 12 000
人,蓝眼的有 3 600 人,那么这一人群中 A 和 a 基因的基
因频率分别为( )
A.0.64 和 0.36
B.0.36 和 0.64
C.0.50 和 0.50
D.0.82 和 0.18
(2)基因位置法。 ①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
种群内某基因总数 基因频率= 种群个体数×2 ×100%。
②若某基因只出现在 X 染色体上,则 种群内某基因总数
基因频率=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100% (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 若已知 AA、Aa、aa 的频率,求 A(a)的基因频率,则 A%=AA%+12×Aa%;a%=aa%+12×Aa%。
答案:C
4.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 素 K 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 K 才能维 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 K 含量 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
则褐鼠种群( )
基因型
rr
Rr
RR
对灭鼠灵的抗性
敏感 抗性 抗性
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
(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①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条件。 a.种群是极大的; b.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c.没有突变发生; d.没有新基因加入; e.没有自然选择。
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 设 A 频率为 p,a 频率为 q,则 p+q=1。
雄配子 雌配子
A(p) a(q)
典例研析 【典例 2】 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 中 A 和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 C.Q 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 适应环境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 向改变
解析:随机交配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稳定 不变,保持平衡,符合遗传平衡定律。自交时,基因频率 不变,杂合子所占比例会逐代减少,纯合子所占比例逐代 增多,所以 AA 个体百分比会增大。
答案:C
要点二 生物进化的实质及与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 择的关系
1.所有类型的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吗?为什 么?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原因:不断淘汰发生不利变异的个体,选择积累 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
2.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选择的对象。 (1)个体水平:生物的变异性状。 (2)实质:控制性状的基因。
4.选择的结果。 (1)生物性状上:朝着有利变异的方向不断进化。 (2)基因上: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 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导致种群 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 50%。Q 点后 A 基因频率增大, 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答案:A
即时演练
3.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 的是( )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的 改变。
(2)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 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 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原理分析
进化中的“定向”与“不定向” (1)变异是不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定向的。 (4)生物进化是定向的。
A(p)
AA(p2) Aa(pq)
a(q)
Aa(pq) aa(q2)
即:AA=p2,Aa=2pq,aa=q2。 ③实例:若已知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m,则 A 的基 因频率为 m。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分析 (1)杂合子连续自交时,尽管基因频率不变,但后代 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纯合子所占比例不断增 大,杂合子所占比例不断减小。
(2)在无基因突变、无迁入和迁出、各种基因型的个 体生活力相同时,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 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3)基因频率相同的两个种群,它们的基因型频率不 一定相同;当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时,基因频率不一定发 生改变。
典例研析
【典例 1】 (2015·安徽卷)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 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 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a 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 频率为 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 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 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
解析:根据题意,AA 有 12 000 人,Aa 有 14 400 人, aa 有 3 600 人,所有 A 基因频率=(12 000×2+14 400)÷60 000=0.64,a 基因频率=1-0.64=0.36。
答案:A
3.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 B.进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C.变异个体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化。(×) 提示: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
(5)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发生进化。(√) (6)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7)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 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提示:该条件下,仍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频率
可发生变化。
(8)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 提示: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
A.75%
B.50%
C.42%
故两种群完全合并后 A、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两种群 A、
a 基因频率的平均值,A 基因频率=(80%+60%)÷2=
70%,a 基因频率=(20%+40%)÷2=30%。
该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70%×30%=42%,故选 C。
[目标导航] 1.理解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 概念。2.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重、难点)。 3.解释生物进化的实质(重点)。
知识梳理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 (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特点: 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C
即时演练
1.某种群中有 AA、Aa、aa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 中 AA、Aa 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第 36 个 月时,基因 a 在种群中的频率为( )
A.0.2
B.0.3
C.0.4
D.0.6
解析:三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故第 36 个月时,
Aa=0.4,AA=0.2,aa=0.4,计算得基因 a 的频率为 0.4
+(1/2)×0.4=0.6。
答案:D
2.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 16%,aa 个体占 36%。 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 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 化依次为 (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解析: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时,种群基 因频率一定改变;变异个体不一定适应环境;自然选择决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
要点一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种群是否 发生了进化?
2.当没有自然选择存在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会 发生改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据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某校学生中基因 型 比 例 为 XBXB ∶ XBXb ∶ XbXb ∶ XBY ∶ XbY = 44∶5∶1∶43∶7,如何计算 Xb 的基因频率?
归纳提升
1.相关概念的比较
比较 项目
含义
变化后与进化的 关系
基因型 频率
该基因型个体数 种群个体总数 ×100%
生物不一定进化
基因频 该基因数 率 全部等位基因数×100%
导致生物进化
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1)定义法。
种群内某基因总数 基因频率=种群内某基因和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所以 Rr 个体的数量最多,所以两种基因频率都不为 0。 答案:D
【网络构建】
填充:①种群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 ③自然选择 ④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必背语句】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5.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 存的环境。
无
中度 高度
A.基因 r 的频率最终下降至 0 B.抗性个体 RR∶Rr=1∶1 C.RR 个体数量增加,rr 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Rr
解析:由于环境是维生素 K 含量不足的环境,所以
对维生素 K 依赖度较高的 RR 个体数量减少,长期使用
灭鼠灵,rr 个体数量大量减少,
预习反馈 1.判断正误 (1)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基因的比率叫做基因频 率。(×) 提示: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率叫做
基因频率。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提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只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 (3)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的种
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不断提高。(√) (4)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 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种群就在进化;但是环境引起的性状 的变化是不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因而不能引起生物的 进化。
2.自然界中存在基因频率一直不变的种群吗?为什么? 3.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 型?为什么?
归纳提升 1.生物进化的实质 实例分析:以桦尺蠖的体色进化为例。
由以上可以看出,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 发生改变,即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某基因的频率如果逐渐 增大,反映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②种群中的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 的基因传给后代。
(3)实例:一个湖泊里的所有鲢鱼。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 1.变异类型。
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1)形成。 ①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②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 多样的基因型。 (2)特点:随机的、不定向性。 (3)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 物进化的方向。
2.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 30
000 人的人群中,褐眼的有 26 400 人,其中纯合子有 12 000
人,蓝眼的有 3 600 人,那么这一人群中 A 和 a 基因的基
因频率分别为( )
A.0.64 和 0.36
B.0.36 和 0.64
C.0.50 和 0.50
D.0.82 和 0.18
(2)基因位置法。 ①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
种群内某基因总数 基因频率= 种群个体数×2 ×100%。
②若某基因只出现在 X 染色体上,则 种群内某基因总数
基因频率=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100% (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 若已知 AA、Aa、aa 的频率,求 A(a)的基因频率,则 A%=AA%+12×Aa%;a%=aa%+12×Aa%。
答案:C
4.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 素 K 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 K 才能维 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 K 含量 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
则褐鼠种群( )
基因型
rr
Rr
RR
对灭鼠灵的抗性
敏感 抗性 抗性
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
(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①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条件。 a.种群是极大的; b.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c.没有突变发生; d.没有新基因加入; e.没有自然选择。
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 设 A 频率为 p,a 频率为 q,则 p+q=1。
雄配子 雌配子
A(p) a(q)
典例研析 【典例 2】 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 中 A 和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 C.Q 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 适应环境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 向改变
解析:随机交配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稳定 不变,保持平衡,符合遗传平衡定律。自交时,基因频率 不变,杂合子所占比例会逐代减少,纯合子所占比例逐代 增多,所以 AA 个体百分比会增大。
答案:C
要点二 生物进化的实质及与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 择的关系
1.所有类型的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吗?为什 么?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原因:不断淘汰发生不利变异的个体,选择积累 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
2.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选择的对象。 (1)个体水平:生物的变异性状。 (2)实质:控制性状的基因。
4.选择的结果。 (1)生物性状上:朝着有利变异的方向不断进化。 (2)基因上: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 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导致种群 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 50%。Q 点后 A 基因频率增大, 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答案:A
即时演练
3.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 的是( )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的 改变。
(2)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 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 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原理分析
进化中的“定向”与“不定向” (1)变异是不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定向的。 (4)生物进化是定向的。
A(p)
AA(p2) Aa(pq)
a(q)
Aa(pq) aa(q2)
即:AA=p2,Aa=2pq,aa=q2。 ③实例:若已知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m,则 A 的基 因频率为 m。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分析 (1)杂合子连续自交时,尽管基因频率不变,但后代 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纯合子所占比例不断增 大,杂合子所占比例不断减小。
(2)在无基因突变、无迁入和迁出、各种基因型的个 体生活力相同时,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 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3)基因频率相同的两个种群,它们的基因型频率不 一定相同;当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时,基因频率不一定发 生改变。
典例研析
【典例 1】 (2015·安徽卷)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 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 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a 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 频率为 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 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 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
解析:根据题意,AA 有 12 000 人,Aa 有 14 400 人, aa 有 3 600 人,所有 A 基因频率=(12 000×2+14 400)÷60 000=0.64,a 基因频率=1-0.64=0.36。
答案:A
3.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 B.进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C.变异个体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化。(×) 提示: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
(5)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发生进化。(√) (6)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7)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 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提示:该条件下,仍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频率
可发生变化。
(8)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 提示: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
A.75%
B.50%
C.42%
故两种群完全合并后 A、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两种群 A、
a 基因频率的平均值,A 基因频率=(80%+60%)÷2=
70%,a 基因频率=(20%+40%)÷2=30%。
该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70%×30%=42%,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