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课课练及答案.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草甸.(diàn)驿.道(yì)矗.立(chù)
B.苍劲.(jìn) 犹豫.(yù) 眺.望(tiào)
C.硕.大(shuò) 楼阁.(gé) 目眩.(xuán)
D.轻盈.(yíng) 映.照(yīng) 擦拭.(shì)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fěi()翠的玉器店。

(2)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lán()。

(3)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xuān()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是一片雪,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2)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成了一滴水。

(3)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到地底下去了。

A.轻盈熔化掉落
B.轻快融化掉落
C.轻盈融化跌落
D.轻快熔化跌落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的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将其重新排序。

(填序号)。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
面。

①咕咚一声翻上水面
②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
③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④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⑤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

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⑥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

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
正在建筑一座城。

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

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作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作笔架山。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5.选文中“我又化成了一滴水”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6.“我又化成了一滴水”之后,经过了哪些事物?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7.选文写到四方街的建造、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
8.选文第一句中加点的“扑”字有何表达效果?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等我醒过神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

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

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

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

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

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

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

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

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

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
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

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

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

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

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
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

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

有一天,他到鸟市
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

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

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

”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

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
能有多少收入。

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

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
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

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
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
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有删改) 9.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10.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1.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

为什么“我”想问却张
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2.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达交流
13.暑假期间,家住运城的小慧一家要去呼和浩特看望朋友,他们打算采用自驾游的方式,边走边玩。

下图是小慧手绘的路线图,请你仔细读图,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小慧一家的旅游路线加以说明。

要求:①说明地点、方向、距离等信息;②80字左右。

体验中考
14.(2017四川雅安中考)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

15.(2017江西中考)想象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宣传文字,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材料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

他的《兰亭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三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参考答案
夯基达标
1.A解析B项,“劲”是多音字,此处应读“jìng”。

C项,“眩”应读“xuàn”。

D项,“映”应读“yìng”。

2.(1)翡(2)斓(3)喧
3.C解析从词义的细微差别入手,结合语境,采用近义词比较法,通过比较其表达效果确定所填词语。

4.③⑥①④⑤②
课内品读
5.“又”字说明这不是“我”第一次以“一滴水”的形态存在,以前就曾经是一滴水。

6.经过了松与杉、杜鹃、山茶、驿道、人。

看到了丽江坝铺展开来,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

7.增强了丽江的历史色彩与人文色彩,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8.一个“扑”字,写出了“我”和瀑布里另外的水流向山下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课外拓展
9.解析通读全文内容,逐段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文章首段点明对漓江美景的喜爱,然后看到鹦鹉的
主人——摇船人。

通过摇船人的讲述,了解到摇船人的身世,对他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产
生敬佩,对他收养一条腿的鹦鹉并相依为命的精神感到钦佩。

同时,摆船夫妇收养残疾婴儿的行为同
样让作者动容。

因此,漓江不但景美,人的心灵更美。

参考答案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
之情。

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

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
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10.①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摇船人的乐观阳刚、热爱生活。

②设置悬念。

由会背唐诗的鹦
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
摇船人的身世。

步步设悬念,吸引读者。

③欲扬先抑(或铺垫)。

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
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

④烘托(或对比、映衬)。

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意思相近即可)
11.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

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12.解析分析段落作用题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结构上,此段为文章结尾段,应是对上文
的总结;内容上,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答。

文章首段对漓江的环境描写,字里行间充满对漓江的喜爱,结
尾除了对风景的喜爱,更有对阳刚的摇船人的敬佩之情,因此结尾段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在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参考答案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
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13.解析解答时先分析题目给出的信息:①小慧家住运城,要去呼和浩特。

②自驾游,边走边玩。

可明
确他们一家从运城出发,到呼和浩特止,中间要经过好多景点。

再读路线图:①找出起点与终点。

②找
出途经景点(画汽车的地点)。

③注意各地点的方向与距离。

最后按顺序介绍方向、距离、地点。

示例从运城向西北行驶300 km到壶口瀑布;然后向东行驶240 km到临汾;之后向北行驶210 km到
太原,途中游览平遥古城;接着从太原向东北行驶 240 km 到五台山;然后向西北行驶240 km到大同;
最后再向西北行驶240 km到呼和浩特。

14.解析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

仿句只是句式仿用,
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注意句式特点为:……在……是为了……。

要注意选取自然界的一个对象,
写出其特点,再写得到什么启示即可。

示例(1)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2)落叶在风中飞舞,是为了展示曼妙的舞姿
15.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东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其书法作品
风格独特,代表作《兰亭序》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为弘扬民族书法文化,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
解和热爱,学校拟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开展“书法知识讲座”
等系列活动,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初中语文作文结尾闪光的十二种方法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

所谓“豹尾”,便是指
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
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我概括十二种常见的
手法,以飨广大学生朋友。

一、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所谓自然结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如一同学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三、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请看某同学写《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

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洋洋的自己。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

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

如一同学如此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有同学这样写《我的语文老师》结尾: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
六、联想引申多姿多彩
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

如某同学写《花》的结尾: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七、抒发情感气势不凡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习作《公园里的秋色》: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天。

八、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

例如《雨季》的结尾:雨停了,阳光放射出他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九、启发思考意犹未尽
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韵深厚。

如一同学写的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果又上当了。

”这引起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十、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

如某同学创造性地写《龟兔赛跑续》: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而夺得冠军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

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十一、含蓄深刻余味无穷
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翩,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如《挑山工》一文的结尾: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十二、升华主题揭示本质
所谓升华主题,就是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
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母亲。

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世界。

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作文结尾方法千万,不管怎样落笔,都应与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

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可见,文章的结尾关键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