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专题4.1 政府的权力 依法行使(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重难点“精讲”】
一、政府依法行政
1、什么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依法处理各种事务。

2、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是我国政府性质的要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依法治国①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②客体——是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③依据(标准)——宪法和法律。

④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⑤实质和核心——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⑥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1)合法行政:
实施行政管理时,应该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2)合理行政: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平等对待每个公民,不偏私、不歧视,管理措施恰当,避免简单、粗暴,甚至暴力行政。

(3)程序正当:公开行政管理内容,遵循法律程序。

注重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等各项权益。

(4)高效便民: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不推委拖延,不互相扯皮,更不能不管不问。

(5)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6)权责统一:政府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责任的统一。

【知识拓展:遵循办事程序就不能提高办事效率了吗?遵循办事程序和提高办事效率是依法行政的两个基本要求,两者是统一的。

只有遵循法定程序,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如果违背法定程序,随意简化办事程序,其结果必然是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因此,严格遵循办事程序是提高办事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程序正当的基础上提高办事效率,才能为公民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4、依法行政的意义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知识拓展:全面认识政府正确行使权力的意义①从人民角度分析: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②从政府自身角度分析:有利于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工作失误。

有利于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威信。

有利于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做到权为民所用。

③从社会角度分析:有利于坚持依法行政,带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二、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1..政府权力的行使有哪些环节?
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2.政府怎样才能做到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①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知识拓展: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比较】
【考情分析】: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在高考中高考,可能结合我国在简政放
权、依法行政过程中的新举措考查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易错警示】:
1.政府依法行政就要享有制定法律的权力吗?
提示:这种说法错误,政府可以依法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等,但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我国的立法权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使,就必须做到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吗?
提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政府要依法行政,行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执政为民。

【知识归纳】
【公民理论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理论】
1.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或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某事?或做某事的依据?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公民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4)重要性:
①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②对国家或社会: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各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础和准则:。

①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②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要遵循三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四种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4)要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3.公民政治参与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①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①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②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①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②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