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
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
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
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
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
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
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
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
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近20多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
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
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
二是从模仿到原创。
当时大部分内容,10部有9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
三是质量大幅提高。
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
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
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
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2019年初已翻译100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翻译500多部。
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
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在中国整个文化市场中,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是超前的,广度大,种类丰富,内容质量过硬。
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
目前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代文化符号。
如果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
(摘编自《互联网加速文学进化》)
材料二:
网络文学,作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而诞生。
作为一种大众文字样式,网络文学在诞生之初,从技术上实现了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中时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空前高涨,大批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并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同时,在内容表现和手法运用上,网络作者自觉、自发、自愿地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大量优秀作品随之产生。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一路走来,逐渐进入主流视野,不断迈向经典化、精品化。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加入网络文学中来,这与网络文学的本体特征和属性有着内在的关联。
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果实,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作者抒发情感和想象的载体,也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寄予情感和梦想的阵地,随科技更新迭代,从PC到移动,从文字到IP,以文字为源头的主体性从没改变。
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
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创作与阅读双方的日常,陪伴着他们成长。
网络文学的热血幻想不仅是一个“白日梦”,而且是基于人类社会的终极愿望,携带着人类文化基因密码,合乎人类情感的发生发展。
如果说网络文学是专指在网络上发表并传播的一种带有大众文化属性的外在表达,那么,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
(摘编自《凸显本体特征深植现实观照——二零一九年网络文学创作管窥》)材料三:
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在中国作协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而有的文学网站“现实频道”上线不到一年,就有4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
与此同时,传统的幻想类题材也开始生活化,被称为“生活流”。
这种现实题材的创作倾向既是网络文学发展20年之后自我转型、突破瓶颈、扩大创作空间的需要,也与网络社会由早期的虚拟空间日渐转向虚拟与现实的互渗相关,这在客观上为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奠定了基础。
网络文学突出的社会性,要求重建现实主义传统。
数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文学的社会性。
网络文学成为一种社会形式,它的生产、运营与阅读模式具有突出的社会性特征。
写作与阅读不再是传统文学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性、群体性事件。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衍生品进行了广泛地传播,改造着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
由于网络文学的过度商业化,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
面对这种情况,显然需要重新强调现实主义传统的思想性、倾向性,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要求网络文学
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
这样既有利于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塑造,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
(摘编自《开启新媒介现实主义切近网络文学发展实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尽管依赖新兴的互联网而产生、发展,但从整体上说,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俗文学一致的。
B.近20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数量更加庞大,原创性大大提高,质量大幅提高,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城。
C.作为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的网络文学,凭借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表现出强大的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
D.当前网络文学出现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现实类题材作品数量增多,传统的幻想类题材生活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网络小说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大量进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颇受欢迎,近两年开始走进欧美。
B.凭借着互联网迅捷的传播与反馈速度,网络小说创作者与读者可以互相交流,作家能快速调整内容,甚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C.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网络作者并未丢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
D.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文中“网络文学中重建现实主义传统”表现的一项是( )
A.《大国旗舰》《大国重工》虽然是穿越文,但分别展现了中国造船工业、重型装备工业的发展壮大。
B.《你在万丈荣光中》有穿越元素,也有以大篇幅文字展现“最美逆行者”消防员的生活,充满正能量。
C.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的热播,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
D.网络文学作品《上海繁华》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艰苦奋斗、顽强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当前如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说出三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
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
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
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
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
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
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
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
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
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
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
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
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
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
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
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
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
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
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
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
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
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
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
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
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
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
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
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
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
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
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
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
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
我一听,眼泪哗哗的。
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
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
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
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
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
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 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 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 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B. 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 “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 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8. 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密不可分。
因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词好坏的关键。
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
具体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异常丰富的。
中国人一直以来崇尚委婉含蓄,忌浅露直白,认为作品必须含蓄委婉,才能达到意味无穷的效果。
司空图就曾设专节论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此处“一字”指语言,“风流”指文采、风采。
“不著一字”乃夸饰之辞,并非说“不用一个字”,而是说不靠语言文字的修饰就可以获得文采。
这正是强调作品要含蓄,要委婉,要言之不尽。
苏轼的《蝶恋花》更是充分体现了委婉含蓄的诗意境界:“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全词貌似一幅游春图,却表现了词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情与情、情与理的矛盾深刻地表达出词人的思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及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从而创设了诗歌委婉含蓄的高远境界,让读者久久回味。
短短的一首诗词,如果能创造出情高韵远的艺术境界,就会让诗歌产生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
古人为了追求情高韵远的高品位意境,使出了浑身解数,运用自身所有感官,调动一切学识修养,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使大自然的万物都具有丰富的神韵美。
情高韵远展示的诗风看似平淡浅近,实则典雅幽深,给人超尘
诗歌的动态传神之美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永恒的美。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生生不息充满生命活力的,在诗词中反映出来就具有动态之美和传神之美。
动态美也叫做飞动之美。
唐初李峤《评诗格》中曾提出诗歌要有“飞动”之美,中唐皎然继之提出“状飞动之句”(《诗议》),这就是提倡动态美。
我们认为自然美有“天地秋色”之类的静态美,有“庆云从风,舒卷万状”之类的动态美。
但是,意象中的景物不能是静态的,自然美不论静态或动态,当它们进入意象时,都必须“状飞动之句”,成为“气腾势飞”(《诗式》)的动态美。
在古典诗词中,动态美与传神美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论既重视动态美又讲究传神美。
唐代司空图说:“欲返不尽,相期与来。
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诗歌只有写出“奇花初胎”“青春鹦鹉”,使人体会到花芭开放的欢乐,鹦鹉青舂的鸣叫,表现其内在的神态,才能激起读者的丰富想象,构成一个有强烈艺术魅力的诗歌境界。
总之,中国古典诗词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诗词中体现出的浑然天成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古典诗词中深邃高雅的意境让诗歌从民间走进艺术殿堂,提高了诗歌的文化品位,增强诗歌含蓄隽永的特点,更能诱发人们去开掘诗歌蕴藏的美学意蕴。
(摘编自贾晓春《浅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美是文学作品中景与情高度融合形成的艺术化境界,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
B.苏轼的《蝶恋花》以景物描写表达复杂矛盾的情感,很好地体现了诗歌的动态传神之美。
C.“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追求的委婉含蓄的意境美,所有优秀的诗词都应该达到这一意境。
D.古典诗词的动态美和传神美是意境美的具体表现,唐初李峤正是受此启发才提出诗歌要有“飞动”之美。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古典诗词的辉煌成就入手,引出了意境美这一概念,详细阐释了意境美的内涵和特点。
B.文章第二、三段都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古典诗词追求委婉含蓄的诗意境界。
C.文章第五段论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动态美和传神美密切相关时采用了唐司空图的名句作为论据。
D.文章最后一段是总括段,再次强调意境美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作用。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只要写出“奇花初胎”“青春鹦鹉”,表现其内在的神态,就能激起读者的丰富想象,构成一个有强烈艺术魅力的诗歌境界。
B.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读者以真正的美感。
C.如果一首诗词看似平淡浅近,但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有超尘脱俗之感,那么它就创造出了情高韵远的艺术境界。
D.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出现很多的优秀作品,取得辉煌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密不可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
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
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造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敕印往赐之。
比还,成祖已晏驾。
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宜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