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4期1999年12月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 A L OF L U OYANG IN STITUTE OF TECHN OLOG Y(HU MANITIES)
V ol.17N o.4
Dec.1999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马广惠
关键词: 外语教学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关系
摘 要: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兴起的两大研究模式,二者各有特点,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交互应用、相互补充。

作者简介: 马广惠:洛阳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博士。

收稿日期: 1999—06—09
60年代到80年代末,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盛行定量研究。

从80年代末开始,定性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悄然兴起①②。

定性研究一进入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便与定量研究形成了并立的两大研究模式。

定性研究的倡导者认为,定量研究无法从整体上揭示语言学习的本质,已经过时③。

定量研究的倡导者认为,定性研究缺乏定义明确的参数,缺乏效度和信度④。

那么,这两种模式是对立的吗?回答是否定的。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二者应该是交互应用、互相过渡和互为补充的。

一、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存在一个客观现实,或者说至少存在一个可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领域发现的现实②;客观现实中的事实和法则是客观存在,不以研究主体的主观认识为转移,但可以为研究主体所认识。

研究主体可以发现和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相关知识,现实是由实体和过程组成的,实体的组成成份和过程的构成要素,可以用变量来表示,可以进行计量;人们既可以对各个单变量加以研究,也可以研究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观察,从获得原始资料入手,然后对其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推断,揭示事物的数量规律,发现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建立起一个具有概括性结论构成的知识体系②⑤。

其中,概括性结论指适用于某个特定总体中的每个个体的结论;相关关系体现量化事物之间的变动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如何预示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因果关系体现量化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即一个现象的变化会直接引起另一个现象的变化。

定量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系统性。

定量研究有一套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研究操作程序。

这个程序包括首先在宏观上确定理论框架,选择和定义研究变量,说明变量之间业已证实和可能存在的关系;然后,进行研究设计,确定研究步骤,选择或设计收集数据的工具;最后,收集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其结果加以分析和讨论。

系统、严密的研究程序可以避免研究主体的主观随意性、局限性和个人价值观对研究的影响。

第二,证实性。

定量研究旨在证实某个假设。

研究主体通常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或自己的认识提出研究假设,然后使用客观研究工具采集量化数据,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处理,用统计结果证实或拒绝研究假设。

第三,介入性。

定量研究涉及众多因素,其中有些是相关因素,有些是不相关因素。

研究主体需要介入和控制研究环境,排除那些不相干因素和它们的影响。

第四,可靠性。

定量研究涉及的研究步骤、数据和结果可以重复。

每一个对某项研究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按照原设计,重复研
究过程,得出相同的结果。

例如,不同的研究者,采用同一个词汇测试,对同一群体进行测试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

第五,概括性。

由于定量研究的研究样本是随机抽取的,代表一定的总体,所以定量研究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也就是说,定量研究的结论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不但适用于研究中作为样本的那部分群体,也适用于研究总体的其余部分,还适用于与研究总体相同的群体。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因素,例如年龄、智力、动机、认知方式和既有外语水平等等。

外语教学同其它的社会现象一样,具有量的规定性。

外语教学的规模、水平、程度、比例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

例如,当学习大学外语的人数增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成为“大学外语教学”问题。

当既有众多的少年儿童,又有众多的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时候,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发展阶段和学习效果,学习外语的年龄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另外,接触外语时间的长短、外语学习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多少等,所有这些都是外语教学现象的量的表现。

外语教学研究人员可以对这些相关的变量进行测量,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和发现外语教学中的数量规律。

例如,可以收集大学外语学习者的年龄、他们接触所学外语的时间以及他们的外语水平,然后分析判断年龄和学习时间与外语水平之间的变化规律。

研究人员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其它变量如教师、教材、环境、学生的初始水平等因素控制起来,单纯研究不同年龄组在外语学习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的基本观点是:现实是大脑活动的产物,是人们的所见和所思;人们无法将现实与大脑活动区分开来,人的大脑活动千姿百态,大脑活动的产物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因此,有多种社会生成现实,任何将某个复杂的现象分解成其组成成份分别加以研究的尝试,都是不能成功的,因为任何现象发生的整体环境从不会是相同的。

所以,定性研究的目的是,“取得有识之士能达成共识的、内容深刻和复杂的认识”②,“建立有关被研究个体的一整套独特知识,这套知识可以用于提出有关被研究个体的假设”⑤。

研究主体可以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的大量观察,获得对某一特定现象或个体的认识,产生一个主观知识体系。

定性研究认为,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是无法分开的,研究主体会通过各种途径引入自己的价值观。

这些途径包括研究主体用于指导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主体对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等。

定性研究的特点是,第一,整体性。

定性研究视外语教学活动为一个整体,各个部分之和大于全体的复杂系统外语教学活动中的所有行为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孤立地研究某个教学行为。

另外,外语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差异性。

不同的个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其行为会受一系列不同因素的影响。

因此,定性研究强调研究人员要深入某种自然状态的教学现场,贴近教师和学生,细致观察外语教学活动可能涉及到的所有因素。

第二,不干预性。

定性研究视外语教学活动是自然发生的事件、过程和关系构成的,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在自然状态下自然发生的现象,所以,研究者事先没有任何框架,也不能介入研究背景之中,只能做一个旁观者⑥。

第三,描述性。

在定性研究中,研究人员的兴趣主要在于观察外语教学人员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活动和过程,忠实、全面、详细地记录和描述他们观察到的一切。

所以定性研究的数据往往是文字记录和文字描述。

第四,灵活性。

与定量研究相比,定性研究有很大的灵活性。

由于没有框框的限制,研究人员可以随着观察的深入,改变观察的视角和重点。

第五,归纳性。

数据收集以后,研究人员运用他们的知识、经历和洞察力,从中发现反复出现的规律或行为模式,这些发现常常被用作未来研究的假设,所以,定性研究也常常被称

6
5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
为“产生假设”的研究。

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
从上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可以看出,它们有许多共同点。

两者都是以人为本,旨在发现影响外语教学的因素,揭示外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两者都从对外语教学的观察入手,都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都需要从数据中推出结论。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之间更多的是不同特征。

然而,这些不同的特征并不说明它们是对立的。

应该说,它们是服务于不同目的,具有不同功能的研究模式。

它们交互应用,互相过渡和互为补充。

定性研究适用于探讨那些人们尚不熟悉、尚无系统知识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参考,只能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尽可能详细的描述,认识现实,发现现象的性质和构成,寻找反复出现的规律。

从这个角度讲,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定性研究揭示事物的构成,为定量研究提供可量化的概念,生成可计量的变量。

定性研究的发现为定量研究提供研究假设,从而使研究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入地开展下去。

此外,在外语教学研究中,有许多现象是很难量化的。

比如,“好教师”的概念就很难量化。

人们无法用某个或某几个量化指标作为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

所以人们常常用定性的方法评价教师,比如说某个教师“教学效果好”,“学生和同事评价高”等等。

因此,定性研究适用于研究那些难以量化的现象和事物。

定量研究适用于那些人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知识的现象。

此时,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用于指导研究。

人们对事物的构成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已经有了一些可以量化的概念,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确定哪些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因素,从而控制研究环境,避开那些不相关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定量研究对事物的量化分析,有助于认识的精细和准确,使认识更加科学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补充。

另外,人们在定量研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难以量化的现象。

这时候,定量研究又为定性研究提供研究素材。

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

研究人员在从事定性研究的时候,采用量化数据的手段,对定性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使分析更精细和准确。

在定量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结合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定量研究的结果加以完善和补充。

注释:
①Seliger,H.W.&E.Shohamy,1989,Second language re2
search methods.Ox ford:OUP.
②Johns on,D.M.1992.Approaches to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New Y ork:Longmen.
③Rubin,A.&E.Babbie,1989.Research methods for s o2
cial w ork.Belm ont:Wads w orth Publishting C om pany.
④Van Lier,L.1989.“E thnography:Bandaid,bandwag on,
or contraband?”Research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Ed.Brum fit,C.&R osam ond M.).M 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in Ass ociation with the British C ouncil.
⑤乐眉云:《应用语言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出版。

⑥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出版。


7
5

第2期马广惠: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